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本文抓住小说开篇所言“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探讨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的三个原因;分析了阿Q恋爱的悲剧根源;并探讨了小说结局“大团圆”的悲剧因素,深入地分析了阿Q的悲剧命运及小说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抓住小说开篇所言"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探讨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的三个原因;分析了阿Q恋爱的悲剧根源;并探讨了小说结局"大团圆"的悲剧因素,深入地分析了阿Q的悲剧命运及小说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一民族劣根性的典型形象,并通过阿Q的悲剧性命运和遭际,揭示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对阿Q悲剧性格形成的致因作用,揭示了阿Q是怎样一步步被剥夺精神尊严和肉体生命。阿Q是没有个性意识的,周围的群众也是无个性意识的。作品通过民众的个性泯灭,揭示在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它既是中国文学园地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的杰作。鲁迅塑造的阿Q这一艺术形象,在中国早已是妇孺皆知,在世界也是公认的典型形象。鲁迅在谈到这篇小说的写作动机时曾经说过,主要是为了揭示"国人的灵魂。"(《阿Q正传?英文版序》)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对阿Q表现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乡村流浪汉阿Q。《阿Q正传》通过阿Q和他周围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也折射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是享誉世界的名,它所塑造的“阿Q”已经成为社会共名,成为原型人物。除了阿Q之外,小说中还有一个人物可以说也是赫赫有名,这就是“假洋鬼子”钱大少爷。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意义《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为此,为全面、深入研读这篇小说,教学该文时安排6课时,重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分析阿Q人物形象意义,把握作品语言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探究《阿Q正传》中对阿Q这一艺术形象的三次重要心理描写,揭示了阿Q心灵深处的潜流,彰显了其性格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作品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已被众多研究者们反复论证,我认为在艺术特色方面《阿Q正传》有三点尤其值得关注,它们体现了鲁迅在小说创作上继承本国文化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营养的巧妙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作为《阿Q正传》这样伟大小说的主人公阿Q,80余年来,也以它神工鬼斧般的艺术魅力和至大至刚的思想力量,一直震撼着中国知识界及世界坛。本将介绍国外一些名学对阿Q形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双面”阿Q     
现行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节选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名作《阿Q正传》的第二章“优胜略记”和第三章“续优胜略记”。在谈到这两章中的阿Q主要思想性格时,无论是教材还是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所谓“旷代文章数阿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文论坛中,关于鲁迅小说中的阿Q是否具有革命性这一观点,历来争论很大。笔者从三个方面对阿Q的人物形象再做分析:阿Q的典型性格特征和他的糊涂思想,阿Q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鲁迅写此文的社会意义。从中可以看出,阿Q虽有自发的革命要求,但他性格中的主要内容却是精神胜利法,正是精神胜利法的支配,阿Q无法在屈辱中奋起,在失败中求生,又起着阻碍觉醒、麻痹斗志的作用,加之他的糊涂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农民阶级的孤立,可以肯定的说,阿Q不可能具有  相似文献   

13.
阿Q和拉摩的侄儿是两个受尽批判的人物形象,但从作者的主观意愿及小说的客观倾向上来说这两个形象无可奈何的堕落其实是值的同情的。阿Q和侄儿只不过是被黑暗的社会吞噬了的小人物,在这两个悲剧人物身上,鲁迅和狄德罗分别寄托了对各自所处社会的深刻批判。阿Q侄儿这种内涵上的相似性印证了法国启蒙时期一句名言:人是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王京娜 《文教资料》2006,(20):80-81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记述了落后的不觉悟农民阿Q一生的遭遇,成功地刻画了阿Q的思想和性格。在小说中,鲁迅先生为阿Q深受压迫而不知作出真正的反抗感到痛心,对他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朱永芳 《语文天地》2011,(19):60-62
《阿Q正传》以其深邃的思想、娴熟的技巧、独特的风格赢得世人的喜爱和赞赏,被誉为"现代中国小说中唯一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美国学者夏志清语)。大名鼎鼎的阿Q不仅是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里的精品,还是揭示人类普遍心理弱点的精神典型。阿Q和  相似文献   

16.
张诚文 《甘肃教育》2009,(22):59-59
关于阿Q革命,说法众多,实质上都是不同程度地肯定这一革命。当联系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了解了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并深入作品内部,真正把握住人物的思想性格时,就会对阿Q的革命性发生疑问。  相似文献   

17.
赵延年作为中国版画界的一座高峰,永远值得被敬仰和被研究。赵延年的《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是中国版画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他精心为阿Q等人物造像,循着小说文本阿Q命运线索构想情节,形象地再现了鲁迅小说所关注的国民性弱点。在光与影、远与近、虚与实等方面,赵延年呈现出其解读文本的精益求精。在其重刻的11幅版画中,通过人物位置、画幅结构、人物拉近的更改,赵延年努力更准确地艺术再现鲁迅小说的思想和魅力。赵延年《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呈现出独具个性、富有力度的阳刚之美,塑造了瘦削、执拗、愚昧、卑劣的阿Q经典形象,达到了现实主义版画创作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成功的文学典型,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包蕴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这一点已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小说的流传与研究情况所证明。当我们观照阿Q这一形象时,也确实多从社会文化及艺术本身的角度去发掘其价值。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穿过阿Q形象的表层意义,透过人物形象的外在行为去审视其深层动机时,我们便可以发现阿Q这一形象所具备的丰富的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一年底开始发表的小说《阿Q正传》,充分表现了鲁迅在这一时期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特点。它不但是鲁迅创作中的杰出代表,而且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20.
吴妈、柳妈是鲁迅小说里的两个边缘女性,她们都是贫苦的劳动妇女,承受着来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她们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和压迫。在《阿Q正传》和《祝福》这两部小说里,吴妈、柳妈均非主要人物,但她们却是与主人公阿Q和祥林嫂接触最多、关系最亲密的人物,更是对阿Q和祥林嫂的命运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她们助推了封建势力,将阿Q和祥林嫂推向灾难的深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