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深化、创新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酝酿阶段、初步形成阶段、深入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十分有益,这样才能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艰辛探索,凝聚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之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内容之一,从道路自信的历史依据,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认同和实践的证明,是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至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中国从1956年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可以大致分为三个22年。正确认识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不仅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发展阶段,而且包括毛泽东思想的整个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也不能被排除在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孕育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形成并获得巩固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它经历了一个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它具有科学真理性、继承创新性、开放发展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给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一理论体系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其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它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写照.这一共同理想有科学的明确的内涵,有广泛的包容性,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鼓舞中国人民同心协力、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上,总有几个关键时期、关键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近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某些思想困惑,从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相互关系的宏观视野深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包含的复杂特征、历史价值和世界意义,提出并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深刻把握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所蕴含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矛盾的基础上对资本生产力历史作用的自觉运用,是在自主开放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自觉学习和借鉴,是以全面超越资本主义发展特征和价值取向为目标追求的自觉的历史创造,是在"世界历史"时代从民族特殊性出发开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世界历史性事业。但长期的遏制性环境与自身的主观判断错误,使得传统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非世界历史性特征。非世界历史性所表现出来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使得传统社会主义逐渐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迷失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事业也随之陷入低潮之中。  相似文献   

12.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社会改良主义思潮和运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有许多方面都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它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共产主义问题上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和观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摆脱困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对其深刻认识和把握是一长期的历史过程,它必须以实践的深度掘进和实践对人类假想性认识反复证伪为前提。几代科学社会主义大师竭尽心智不懈探索,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为破解社会科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路漫漫其修远兮,真理之门的豁然洞开既需社会历史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也需社会主义者们的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兴起于西方社会的绿色运动,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与思维逻辑,以生态危机为视角,对现当代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行了批判,主张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都主张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这对于我国构建生态文明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这篇纪念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论文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跨越论",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毛泽东实行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进行了一定探讨.重点落在对马克思、列宁特别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分析.文章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积极推进社会现代化的问题上,在民生和人的发展问题上,以及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着重大的理念共性。但是,在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主体力量、两者的理论性质、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势等问题上,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理论形态,有着重大的理论分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计划与市场方面,既有原则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应实事求是地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照搬。借鉴他们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围绕巩固友展社会主义的主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过改革,但因没有找到一条根本性的变革道路,致使社会主义成果丧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根本上突破了传统观念、传统模式,使中国呈现勃勃生机,这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在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和现实的理论难题的关键之点在于如何把握社会主义价值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一个崭新概念,它既破除了社会主义实证化的思维方式,彰显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维度,又摒弃了社会主义伦理化的思维方式,在历史与价值、价值与制度的辩证关系中把握社会主义价值和社会主义,从而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新的时代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