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课文层次安排的几种方式1.按事情发展的经过安排层次。如,《飞夺沪定桥》先写“接到任务”,接着写“抢时间”,再写“攻天险”,最后写“继续北上”。2.按空间位置的变换安排层次。如,《颐和园》按游踪顺序依次介绍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  相似文献   

2.
一、以法导学理解内容根据《颐和园》课文按游览顺序写景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教师教中授法,以法导学。学生通过学习就能够很好地理解颐和园主要景点的特点。如:第一课时,老师精讲描写长廊特点的课文。帮助学生总结出学法。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第八册第二课《颐和园》,是一篇看图学文。按一般的游览顺序是;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湖心岛。长廊着重写它的“长”——“有一条长长的长廊,一眼望过去,好像没有尽头”。万寿山(佛香阁)着重写它的“高”——“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一望,颐和园的景色一大半在眼底了”。昆明湖着重写它的“绿”——“昆  相似文献   

4.
《颐和园》是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优美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以此来启迪学生想象景物之貌,感受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理清顺序,掌握课文脉络 课文是按照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记叙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以获得对课文整体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脉络:第一步,弄清作者是按怎  相似文献   

5.
游颐和园     
我学了课文《颐和园》后,对爸爸妈妈说我想去颐和园看看。暑假,我的梦想实现了。我来到了颐和园。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远近闻名的长廊。长廊有七百多米,一眼望不到头。廊间的每根梁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么多幅画没有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枝叶茂盛。几颗几百年老树依旧散发着勃勃生机。我把手臂张开还抱不住其  相似文献   

6.
“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七册第10课《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按参观顺序,叙述了游览颐和园的经过,描绘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感情.我们要通过讲读,让学生感知公园的美丽,把握观察的顺序,体会文章的韵味,临摹课文的章法.  相似文献   

7.
《颐和园》是一篇图文并茂的讲读课文。全文分五段,二三四段是重点段,每一段都有一幅图,分别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教课前,我想:我应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员,要把《颐和园》的美丽景色通过教学永远留在同学们心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按照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指导学生读懂各自然段并学习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师: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 (录像定格 )。长廊是什么样子 ?老师想请三名同学分句朗读第二段。   (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  师:这两句写了什么 ?  生:写了长廊的颜色:绿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生:还写了长廊很长。一眼望不到头,有 700米长,分成 273间。   生:这两句写长廊的样子,写长廊的外部。   (学生朗读第三句 )  师:作者接着写了什么 ?谁能配合画面介绍一下 ?(录像定格 )  生:写了…  相似文献   

9.
一堂语文课的导入就像一篇作文的开头一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精采的.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会使整个教学进行得顺利、和谐、自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现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模式。一、概括式对于一些比较长、学生又不易掌握的课,可采取概括式导人,接顺序概说课文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清晰地掌握课文。例如教《颐和园》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人:《颐和园》的作者以自己的旅行踪迹为序.依发描写了长廊内外的景物,万青山上的亭台阁榭、万寿山前的景致和昆明湖上的景色。把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园林,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好,现在让…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完《颐和园》后,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按作者的游览顺序、描述的方位,把学校周围的走廊、半山腰的房屋、河床上的桥梁、远处的村庄,比作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半山腰的佛香阁、排云殿,湖面上的十七孔桥等景物,让学生在想象的情景中朗读、背诵全文。结果全班42人均在半节课里背出全文。调查表明:全班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对背诵有帮助,其中23人反映很有帮助。[评析]背诵是学生语文积累的重要途径。“绿色背诵”就是学生借用生活与文本相类似的情景,通过自己的联想、添加、替换和润色,在头脑中形成生动逼真的活画面,以达到背诵的…  相似文献   

11.
《颐和园》是一篇看图学文,图文展现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了解作者在各观察点上看到了些什么,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紧紧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12.
《颐和园》这篇精读课文,作者按参观顺序,叙述了游览经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感受公园的美丽,学习课文的写法,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创设情境,紧紧围绕“美丽”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加强段的训练发展不生思维能力山东胶州市实验小学赵洪荣一.让学生熟悉段的结构形式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中段的分类主要自以下几种:1.总分总式。如《颐和园》第一段概括介绍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三、四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最后一段...  相似文献   

14.
理清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颐和园》一课的教学思路山西杨锡祉《颐和园》是六年制第八册语文教材安排的两篇“看图学文”中的一课。课文侧重写景,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注意观察点的转移;同时还要注意作...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一定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训练什么,如何训练?义务教育教材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凭借。下面以义务教育教材第七册的《颐和园》为例,谈谈怎样借助课后思考练习题,来组织课堂教学,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一、借助思考练习1,理清思路思考练习1要求按原文填空。只要完成了这一题目,也就弄清楚了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文中所写  相似文献   

16.
《颐和园》这篇精读课,作按参观顺序,叙述了游览经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把握课的重点,感受公园的美丽,学习课的写法,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创设情境,紧紧围绕“美丽”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常常要用到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字。《颐和园》(人教版第七册第22课)一文中描写长廊的句子就具有这些特点: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里,第一句运用表示具体颜色的词语“绿漆”“红漆”来写柱子与栏杆,第二句则用具体的数字“700多米”“273间”来写长廊的长度与间数,这里的写景呈现了一种准确、形象之美。在这篇文章中,还运用了一种概括写景的方法,它显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  相似文献   

18.
《颐和园》(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2课)介绍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风景点,摹写出其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富有特色的建筑,表现出作者热爱祖国的秀美河山和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其描写手法,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动定交织我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叫立足点。定点描写,就是固定立足点,将所看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出来;动点描写,就是立足点不固定,可以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描写同一对象。《颐和园》是一篇游记,所记对象规模宏大,不仅要写外观和表面,还要写内部和深处,才能反映  相似文献   

19.
《颐和园》一文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伟大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整篇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优美,自始至终都流露出一个“美”字。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相似文献   

20.
郎红星 《江西教育》2003,(13):19-19
顺序记忆法这是依据文章写作顺序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背诵《扁鹊见蔡桓公》可按时间顺序来记忆: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背诵《核舟记》可按空间顺序来记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背诵《活板》可按逻辑顺序来记忆:活字板的发明→用法→功效。线索记忆法这是根据文章的写作线索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叙事线索、写景线索、抒情线索、说理线索等。背诵《桃花源记》可依据叙事线索来记忆。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