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如果说理解性阅读是给生命提供养料的话,那么阅读的感悟则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巧辟蹊径,指导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悟"读策略呢?  相似文献   

2.
所谓“生命性阅读”,它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人生中的精彩历程,从中对生命有所感悟,享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对自己的人生、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邓跃飞 《今日教育》2014,(7):116-117
语文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感悟能力”这一话题都不会陌生。但是,阅读教学中始终存在“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缺乏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等现象。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要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铺路架桥工作,力促学生们自读自悟。一、相信学生的能力,在教师讲解之前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怎样去启悟呢 ?  1.领悟。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通常的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听讲和观察等学习活动中,领受到某种启发进而领会出其中的含义、意蕴或旨趣。   2.感悟。这是语文启悟教育的重头戏。主要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生、感悟生命,即在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人生的最高旨趣在于获得人生的智慧。语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3.体悟。就是从切身经历和体验中悟出人生意义。   4.参悟。一是参与其悟,参与作者的悟,作者通过作品而表达出的人生之悟。二是参考之悟,…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怎样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呢?笔者的做法是:一、读书促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  相似文献   

8.
薛国芳 《文教资料》2009,(35):52-53
学生对内容阅读领悟的多少主要表现在理解和感悟的深度方面,在“读中悟情”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悟情”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地朗读课文。使其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说中悟理”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读中所感悟到的内容说出来:“思中悟美”则是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教学.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体验文章所蕴涵的伦理道德.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收获后.让学生经过辩论和思考,形成阅读理解中的共识,从而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单是教师“教”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文本,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自我感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阅读感悟能力呢?我的实践是: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阅读,让“自读”孕育“自悟”。  相似文献   

10.
张辉 《辽宁教育》2002,(12):35-36
随着阅读教学改革的推进,朗读感悟越来越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从而替代了长期以来的繁琐分析,课堂上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我们还应冷静地看到,不少教师对朗读感悟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从而走进了感悟的误区。误区之一:非主体的悟1.老师的替代。学生是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应是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如果把阅读教学的“教”处理为教师把自己阅读的感受或领悟和盘托出地倒给学生,“学”就是学生听取教师分析讲解的过程,这就剥夺了学生通过阅读而感悟的权利。如果教师自己都未进行认真的思考而直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教学理念,其中,“阅读教学须抛弃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同。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感悟”的误区,以致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误区之一:读的时间不充分,急于让学生感悟。感悟,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只有充分地感知对象,才能心有所悟。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课文,首先应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课文。然而,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初读课文仅几分钟,甚至有的还没有读完一遍课文,教师就匆匆打断他们的阅读,要求他们谈谈对课文的感…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教学理念,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如阅读时间不充分而急于让学生感悟;忽视经验积累而强迫学生感悟;强调局部深入而忽视对课文整体的感悟;片面强调对内容和情感的感悟,而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和运用;一味强调学生自得自悟而忽视教师的点拨、指导;注重强调个性化感悟而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等等。可见,目前教学中“读”是明显增加了,但读中的“悟”却还是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那么,怎样才能使“感悟”有效地融合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呢?我的做法是准确把握“感悟”的切入点,科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  相似文献   

14.
杨光正 《成才之路》2011,(19):21-21
“悟”有领悟、感悟之意,语文教学中的“悟读”即感悟性的阅读,它是在调动学生多种心理意识和品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发现兴趣,训练学生的发现思维,让学生形成发现能力;是让学生在经历“初读(感知)——细读(研讨)——品读(咀嚼)”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进行心领神会,从而悟出阅读材料的内涵,悟出阅读材料的滋味,在悟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易文慧 《河北教育》2009,(12):30-31
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学科性质对教学的要求。而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充分自由地“感悟”,充分展现个性化的主观感受,充分流露内心的情感世界,充分表现个人的智慧灵气,最终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应当是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6.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应“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宝藏,借助教学中的情感因岽,唤起学生心灵上的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共同发展。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不仅在于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感悟。  相似文献   

17.
刘雨晴 《海南教育》2014,(22):37-38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揣摩,让学生在长期的感悟、体验和揣摩中自悟自得。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又注重文本内容的分析与讲解,特别是注重文本的思想、精神、品质等人文内容的挖掘,不注重教给学生怎样进行有效阅读的知识和方法,更不注重让学生经历有效阅读的具体过程,这不能不说有失偏颇,这也是造成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语文教学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教育面向大众,语文教学要面向每个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由“感”及“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需要教师的指导、示范、点拨。笔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教师在学生感悟“心欲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时,运用阅读教学独白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这里笔把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由课内容引发的教师表达个人情感或愿望的话,称为语阅读教学独白。它能唤醒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最终鼓舞学生自主感悟。  相似文献   

19.
“体验”是通过亲历来感知和认识周围的事物。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就是要让学生直面文本,感受、体味、揣摩。“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阅读教学的感悟就在体验的基础上,不断走进作品生命完成从无觉无悟,到有觉有悟,再到领悟的生成过程。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重认知轻情感  相似文献   

20.
链接式阅读教学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原点、以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课文中蕴涵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共同探寻、链摇相关阅读材料,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学生的生命体验,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从而实现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的“大阅读”境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阅读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把握课程标准,紧扣文本,立足课堂实践,将文本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进行链接式阅读教学。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是我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本文谈论的重点是如何创新式阅读教学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阅读效益,构建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