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承担的“语文课内外结合,发展语文能力研究”教改实验的研究课题,自2000年下学期在各年级开始实施以来,实验道路虽然曲折,但其收获还是令人欣慰的。我们初步探索出“课内外结合”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就是要坚持“生命语文”、“生活语文”的原则,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以生活为联结点,以生命为归宿,多让学生“感”,重教学生“悟”,激活学生“现”。现将具体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5年初春的武汉寒冷异常.湖北大学文学院会议室里却是热气腾腾——湖北省语文教育名师迎春座谈会正在这里召开。会议围绕“语文教育的生态环境和现代意义”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现将发言的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为读者奉送一份新春的大礼。  相似文献   

3.
语文,有过许多关于她的定义与颂词。但是,如果只是把她当作一门学科或是艺术来提,总觉得是亏了她的。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一个普通而又独特的生命。语文生命的构成,没有生物学上的有机物与水,但是她的肌体却拥有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到过的源头活水和文学家高尔基感恩过的生活——这位母亲的乳汁。语文,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的组成是多个细胞的有机物。语文生命也拥  相似文献   

4.
莫莉 《现代语文》2007,1(9):96-97
生命是一个悖论性的存在,但不论生命是有限的、无限的,是理论的还是现实的,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生命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超越了抽象的现实存在。这就需要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生命,但又不脱离生命存在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语文教育出现的“无人的教育”等现象,从生命视野出发,全新地注解语文教育与生活、智慧、生命的关系。生活、智慧、生命分别是语文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李艳慧 《考试周刊》2013,(69):29-29
语文生态课堂是指从原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用原生态的观点审视今天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课堂的理想状态是构成课堂的诸要素和谐,它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与学习潜能的开发,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勃发、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进发。  相似文献   

7.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基本要求,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来开展。语文教育要力争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历史性转变。语文教育只有溶入生活,才会具有生命活力。语丈是最凸现人文性,充满感情的,在语文教育中多为学生提供和生活拥抱,与心灵对话的机会,可以点燃生命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8.
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是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让语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课程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我的语文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语教学要关注生命,是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也因为语与生命活动,特别是学生精神生命活动有着特别的亲缘关系——日本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国语不是训治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确实,人的生命只要存在,就离不开交往,而在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感受、情怀、思想和创造力,又都无不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使得语这一思想交际工具总是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语言字是极富弹性和张力的,因为有思想的溶剂渗透其中,语言不再是一件外套,而变成一个跃动着血肉的生命;语是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陪伴终生。  相似文献   

10.
生命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概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 ,从生活走来 ,向生命走去……———题记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 ,自古至今 ,奔腾不息 ,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 ,没有一朵浪花不是生命的欢歌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 ,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 ,陪伴终生。但是 ,半个世纪以来 ,中学语文教学深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 ,已经越来越偏离了这个方向 ,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深渊。语文与人的精神和心灵、与人的生命和生活越来越疏远。长久以来 ,我们的教育陷入要么顾此失彼、要么非此即彼的泥潭之中 ,在我…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充分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钱军 《文教资料》2010,(17):48-49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13.
陈赣 《现代教学》2007,(12):22-22
很大程度上,语文就是生命,生命就是语文,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语文三者生命之间的对话。正是三者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碰撞,才能达到生命教育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求课文与生活的某种联系,更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回归到生活状态,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根本目标;打造生命化语文课堂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厚实的预设功底,保持课堂的动态化,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用无痕语文课堂洗练学生灵魂,陶冶人性,提升人格。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应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生命问题是一个关乎人类自身的重要话题,但在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培养却不被重视。生命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巨大区别:其一,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令学生感到即使他不能成材,他仍然会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有用的人,生命教育不认为为了遥远的未来,就应该牺牲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其二,生命教育塑造有个性魅力的人。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不是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李闯 《考试周刊》2012,(86):42-42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把学生从课本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也没有比生命更值得珍惜的东西了。然而,我想说,生命是一朵璀灿而易凋的鲜花,是一颗耀眼而易碎的珍珠,只要稍有不慎,它就会从我们的眼前,从世界上永远地消逝。看了下面的两则新闻,你也一定会感到一名教育者双肩的沉重吧。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只要有教学存在,就会有训练存在。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离不开训练。要说改变,改变的只是训练随着时代的进步深化了,发展了,而绝不是训练的消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