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被人们所喜欢内容和导演是非常主要的,但如果没有美术指导,电影的欣赏性就会大打折扣.一部好的电影没有一个好的美术指导来助导,那么电影只有精神而没有表现精神的载体.可以这么说,一部电影的好坏美术指导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本文从美术和电影相结合角度阐述了美术在电影中的运用,并以《我的父亲母亲》为例具体分析了电影中的美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诗电影,它弱化矛盾冲突,将细节情节化,诗变化,抒情化,又将“计白为黑”,“避实就虚、虚实相生”等诗画理论成功地运用于本片的人物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具有一种诗意美,又用点铁成金的手法,实现了对原著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我父母亲家兄弟姐妹共八人,她排行第四。我外公和外婆都是典型的农民。母亲说她小时候特别聪敏可爱,所以很受父母的喜爱,特别是外公,每次只要出去办事,都会带上母亲,虽然当时交通不便,出门几乎靠双脚.但方圆几十里甚至更远,母亲都去过。即使是很少出远门的外婆,只要双脚跨出家门。都会带  相似文献   

4.
经典的艺术作品处处充满了隐喻。《我的父亲母亲》是著名导演张艺谋1999年创作的唯一一部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一部表现形式非常与众不同的作品。影片大量运用了隐喻的手法来塑造角色,揭示主题,表达感情,使得影片具有诗一般的简练含蓄、寓言式的深刻隽永,成为在国内外获奖无数的经典作品。一直以来,影片的隐喻艺术手法很少被人提及和关注。本文从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些文学元素入手,分析影片的隐喻艺术特色,旨在探寻其获得成功的更多原因,帮助观众更加有效地进入影片,挖掘出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好地解读电影作品,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电影的重要表现手段,被称为电影的"第二语言"。在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个性化的释放。在"大片"、"大制作"电影强势争夺观众的背景下,《我的父亲母亲》与《山楂树之恋》作为小成本电影以另一种风格、另一种方式感染和感动着观众。其音乐创作注重"中国元素"特别是中国民间元素、民族元素、原生态元素的创造性运用,传统而不老套,朴素之中又透出清新,成为电影整体结构中鲜活而独特的魅力元素。  相似文献   

6.
申丹《叙事学》以其国际化的视野对叙事学、文体学、翻译学进行交叉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化叙事理论轨迹。文章引用其观点展开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叙事解读,通过影片“叙事主体”的追问来证明女性形象的陪衬地位。在“叙事色彩”的特点上,笔者通过“顺逆时序的色彩”、“时距中的叙事频率”以及“叙事空间与视角”、“叙事空间的阐释”来凸显“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中的色彩性。最后,通过“叙事补充”,让原本被影片“过滤”掉的历史重新浮现,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叙事补充”等。  相似文献   

7.
老舍  罗兰  谢振信  谢军 《现代语文》2003,(12):12-13
我的母亲老舍当我在小学毕业了的时候,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10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笔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家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你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我父亲死后,家中一切事情都是母亲和三…  相似文献   

8.
对父亲的第一印象是怕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儿,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儿,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  相似文献   

9.
我小时候很多丰富多彩的生活,都和我的父亲联系在一起。我的父亲是个木匠,在家乡一带小有铝气。但父亲不是那种能够做精细家具的木匠,而是在人家造房子时帮助架大梁的木匠。闲在家里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11.
婚姻家庭问题是一个亘古衡新的话题,一部婚姻家庭文化史也是一部女性艰难成长奋争的历史。从几千年前《诗经》的“弃妇”诗“怨妇”诗到今天电视荧屏上的婚姻伦理剧,无不诉说着女性在自我寻求路上每取得一点点突破的艰辛。女性如何才能真正找回自己,从从属的“他者”身份回归主体的“我者”地位?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毫无准备地决然甩门离去,显然带有赌气式的感性冲动的痕迹,而不是一种真正理性的自我的追寻。与此相反,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母亲”用异常平静的方式从守护了半生的婚姻中走出,以一个自信的自强的自尊的自爱的女性形象从挚爱的丈夫身边微笑着离去,宣告了新时代中国式“娜拉”的成功出走。  相似文献   

12.
昨天终于告诉了父母,下周五打算回家。听到这一消息时,父母掩饰不住的喜悦从话语中流露了出来。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我虽不是什么"好男儿",但也并不是一个十分恋家的人。其实进入大学以来,只有第一学期的前两个月略微有一些想家的感觉,以后就几乎没想过家了。也许是因为学业太忙,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只要有一天不看书,  相似文献   

13.
赵玲玲 《广西教育》2013,(26):57-58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我的母亲》是一篇讲述亲情的文章。文章语言质朴、内容浅显、感情真挚,学生理解起来应该难度不大。对于这样一篇文章,应该如何组织教学?笔者发现关于本课的教学设计大都是遵循先整体感知,再细处品读,最后进行写作训练的教学思路。这些教学设计的共同之处是前两部分都设计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本文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朱艳  丁正学 《学语文》2013,(3):17-18
[导入新课] 在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父亲形象,记得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古往今来。母亲这个名字一次次叩响我们心灵的大门,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感情。所以歌颂母亲的诗句、俗语很多,比如: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现在我们一起背诵。(学生齐背)  相似文献   

15.
【策划者】宜昌市第六中学维蓉。【项目创意】感受亲人真实的情感,面对青春成长的课题,经历人生重要的一课,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的阅历帮助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6.
《我的母亲》是邹韬奋的散文名篇,作者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感受蕴藏文中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17.
我爸并不是我所认识的当爸里最伟大的一个,但他是最给我撑足面子的人。每每到教师节,我爸的身躯就越发的伟岸起来。小时候成绩并不好的我,唯一荣耀就是来自我爸,因为他的原因,小时候的成绩册里面班主任都不得不给安排几科优。这个当了几年校长教过乱七八糟各种科目但坚信语文是最难教的教书匠,吃了大半辈子的粉笔灰,  相似文献   

18.
夏芳 《新读写》2011,(2):46-47
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而我见过。我的父亲母亲,一辈子没有吵架。 父亲长母亲六岁,巧的是父母的生日竟是同一天。 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母亲每每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伺候。那班男男女女有拉弦的、敲鼓的、打锣的,有唱花脸小生的、  相似文献   

19.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课文。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陈光荣老师撰写了这篇课文的教学案例。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加以衡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在教学中我们要仔细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形象被许多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读罢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我再次被母爱的伟大与崇高深深感动了,母亲三次伤心落泪的画面更是让我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