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传播兴起之后最典型的群体行为特征之一,网络语言的出现跟使用者的群体心理动机密切相关。仔细分析网络语言后可以看出诸多群体心理因素暗自发挥着强大作用。群体模仿和从众心理带来网络语言的普遍流行,群体归属和认同心理促成网络语言的持续升温,群体泄愤和围观心理造成网络语言的景观现象,群体审丑和排斥心理捧红网络语言的极端符号。总之,群体心理对网络语言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传播与规制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炎龙 《新闻界》2007,(6):29-32
网络传播的拟态环境中,网络语言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变种,已经成为虚拟社区中的交流工具,研究网络语言的传播路径和引导策略,使其成为网络文化传播的有效渠道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凤翔 《新闻战线》2022,(12):50-53
网络语言以自身独特的话语优势,彰显用户诉求,着重“趣味”追求,凸显情绪特色,突出话语冲突,以语言革命推动传媒革命与社会变革。在深化网络语言的使用与建构上,传统媒体宜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原则,坚持大国媒体理念,强化语言表达规范,推动技术场景革命,加强技术赋能审核,构建良性传播生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炎龙 《新闻界》2008,(5):9-12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媒介人际传播的交流语言,既有与传统语言交际相同的特征和叙事方式,更具有其独有的传播属性。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集群性、开放式、复合性、共享式等成为其传播模式的关键词,这是网络语言在传播路径中表现出与传统语言传播的差异性方式,也从中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在传播时所表现出的相关传播理论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作为虚拟自由空间的文化表达方式,承载着新时代的媒体精神。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的传播效果,即与思维、亲情友情、政治和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并对公共事件下的网络语言暴力特征进行解读,以期给网络媒体把关人及网络语言的应用研究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凭借其新颖独特的特点及趣味性,赋予传统词汇以崭新的意义,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但是随着新的网络语言的不断涌现,网络语言在丰富人们交际的同时,也给当下社会带来一系列语言障碍,并不断冲击着现代社会既有的语言体系.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聚焦网络语言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探寻推动网络语言良性发展的方法,以期提高网络语言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金枚 《出版广角》2016,(21):85-87
文章从模因传播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出版业对网络语言的规范,认为趋利避害是网络语言模因传播规范化的总原则,并提出网络语言规范化应做有层次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9.
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加剧演进、传播理念不断迭代、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网络语言是全媒体时代需要重点研究的因素,其对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影响日渐深化,也持续影响着主流话语体系的叙事风格、传播路径,并在博弈和扬弃中成为主流媒体丰富创新自身话语体系和引导主流舆论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现有研究过多地关注网络语言的符号意义与社会影响,而忽视了对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流动过程的全面理解。本文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不断流动和变化的文化现象,因此有必要从过程视角对网络语言的生产来源、流变过程和再生产结果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将青少年这一促进网络语言产生与发展的重要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更为客观地解释和探讨网络语言流动与再生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目前大学校园流行语入手,尝试通过校园语言这个社会变体观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包括对他们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的考察。重点分析了大学生语言变异的一些形式,结合具体的例子总结出先锋性、反经典性及戏仿性等三个主要特征,并以语言分析为载体,透视当代大学生在前卫性、创新性思想方面的新特征,同时也指出由此滋生的一些消极思想。  相似文献   

12.
钟之静 《新闻世界》2013,(10):237-238
本文采用符号学基本原理,从网络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以及两种符号的复合体之基本特征出发,分析高校校报使用网络语言的传播嬗变和传播范式,了解高校校报如何使用作为符号系统的网络语言来达到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彧 《新闻世界》2009,(12):155-156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同时也为语言文字带来了很多变化。依托荚特网,网络语言开始出现,并盛行。促使网络语言盛行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试从传播学的视角予以解读并对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作为传播视域中一种特殊的信息符号——网络语言亦不例外。文章探讨了语言碎片化给网络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促使网络语言的产生。模因论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其可用于分析和阐释文化的进化规律。网络语言与模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模因论为研究和分析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利用模因论的相关观点对网络语言的传播类型及原因进行探析。对网络语言及其传播的探析,可以使我们对网络语言的衍生和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的社交属性既包含语言的交际功能,又兼具独特的网络对话和参与功能,群体传播为语言提供了更为复杂和多变的语境,放大了符号的联想功能。网络语言发展20年至今,经历了三种形态的演变,社交属性自始至终都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功能,而这又为网络语言带来仪式感、想象的共同体、超链接和联想场等独特的群体传播特征。网络语言的快速流行和迅速消亡都离不开社交功能这个根本属性,因此只有靠强大的社交功能才能维持强符号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情绪虽然以生物性反应为基础,但主要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化和语言是建构情绪的重要手段。个体情绪借助语言在社会网络间传播,实质是一场以情绪理解为内核的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互联网群体传播帮助人们通过建立弱关系扩大社会网络,促进个体情绪在传播范围上的量变和情绪性质上的质变,形成社会情绪型舆论。网络语言具有表层和深层双重情绪基因,通过模因复制进行群体传播。在此过程中,网络语言具有三重效应:一是凝合效应,促进深层情绪整合,形成社会舆论;二是转移效应,其表层的娱乐性、游戏性特征能推动情绪转化,疏导社会舆论;三是沉淀效应,累积社会情绪氛围,沉淀社会参与基因,建构网络语言所诞生和维护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传播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而其传播信息的载体--网络语言也随之出现.网络语言实质上是一种传播符号,具有虚拟性和交互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是网络信息时代重要的传播媒介与手段,得到了众多网民的认可并广泛传播.仿拟作为一种修辞和构词(句、篇)手段,在网络语言的复制、生成、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词语、句式和篇章仿拟,涌现出了大量网络语言.本文探讨仿拟在网络语言生成和传播中的应用,并从模因的角度解释其传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语言借助了互联网以极其迅猛的传播速度席卷了人们的生活,而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成因由多种因素造成,只有多角度地对其成因进行探究,才能对网络语言暴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