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考察林语堂的他传文创作,有着强烈的“述志”倾向。概言之,这种“述志”倾向,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就他传理论而言,林语堂极为强调“个人笔调”。同时,他还倡导他传文创作应多采用“轶事”,使用“描写”手法,且应入“幽默”进“他传”。其二,就他传之创作缘起而言,林语堂的他传文创作主要是基于一种喜爱,又或者说是一种自娱自乐。其三,就他传传主之形象塑造而言,林语堂笔下的他传传主们大都符合他对“理想个人”的设想——“充满性灵有趣的个人”。  相似文献   

2.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3.
“伦儿”九岁,正是狗都嫌的时候。春节回家放鞭炮,他点一根“冲天猴”瞄准外婆家的小狗“威子”“嗤”的一声就冲过去,吓得“威子”一声尖叫,跑得比“冲天猴”还快。如果我是“威子”,没法不讨厌他。身为老妈,也常遭他偷袭,或许正在看书,面前突然”啪”的一声,不过在我的尖叫之后,跑得比“冲天猴”还快的往往是他。  相似文献   

4.
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审美心态有其独特的表现。一是“笑的哲人”心态。他强调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他把幽默视为“看透宇宙间种种可笑”的人生哲学的艺术表现。他采用“和颜悦色”之容,持“心宽气朗”之态来处理幽默艺术,在幽默中寄寓了他深深的同情。二是“改造国民性”救治心态。他忠诚地继承发扬“五四”的优良传统,“感时忧国”,高举思想启蒙之旗帜,以“惋惜”、“规劝”和“爱”作为思想基调,贯串于他的全部创作。  相似文献   

5.
追悼志摩     
志摩今年在他的《猛虎集·自序》里曾说他的心境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这句话是他最好的自述。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相似文献   

6.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爸爸是老师”、“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个好孩子”,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哄堂大笑。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个好孩子?”“他还有脸说!”……看着刘涛同学尴尬的样子,张老师示意让他坐下。谁知刘涛同学却站在那儿不愿意坐下。于是,张老师便鼓励他想一个更“合适”的句子。果然,刘涛开…  相似文献   

7.
抵制诱惑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新员工到银行上班,担任出纳。有一次,银行老板问他.“你手中数的是钱吗?”他很老实地回答:“这当然是钱。”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又问他:“你手中数的还是钱吗?”他如实说:“这是钱。”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答案詹姆斯和比尔正在猜谜语。”我想我有个好谜语。”比尔说道。“是什么?”他的朋友问道。“啊,是这样,如果一个黑人掉进红海里,什么是绝对不可避免的结果?”“噢!他淹死了。”詹姆斯很快地回答说。“可假设他被救上来了呢?或者他游泳离开了呢?”“倒也是,唉,我放弃。”詹姆斯叹了一口气说,“你告诉我吧?”“绝对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他身上湿了!不是吗?”军训某训练场,一教官正在为军训的同学们讲训练任务,他的本意是:一班射击,二班投弹,我去给你们做示范。但由于他是个南方人,用他的话一说就变成了:“同志们,今天上午我们的任务是:一班杀鸡…  相似文献   

9.
陈贤虎 《下一代》2013,(10):29-29
他是一位慈善大使,他捐出的款项不计其数。一次,记者问他:“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捐款的?”“在我富有的时候。”慈善大使说。“你是亿万富翁,每时每刻都是富有的呀?”记者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0.
多余的人     
凡读过这篇《多余的人》,我想心里都会深受感动的。作品写一个特殊家庭里的特殊人物——一个后爸带来的哥哥。试想,一个女孩子与一个后爸带来的哥哥如何相处呢?更何况“我”是一个女孩子,更难于启齿叫他“哥哥”了。作者选择“我”考上大学、母亲硬要“他”来送“我”到西安上学的情节,写“他”一路上送“我”的情况。作者用了几个细节来刻画“他”的老实人的形象,很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写出“他”与“我”的无言的感情交流,使“我”为之感动。作者在写人物时,能很好地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作者写“他”与后爸来到自己家里后,从早到晚在田野种棉花,天黑了也没能及时回来;写“他”知道“我”不喜欢“他”,在送她上学时,有意远离她,以致火车行了一天一夜,同坐的旅客竟然还不知道他们是一起来的,更不知道他们是一家人;写“他”时时护卫她,甚至连有人想坐到她身边“他”都警惕地警告对方;“他”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让这个妹妹受累,自己扛了这么多的行李,还时时照顾她;作者还写出“他”的聪明,像“他”引导她找接待站等。作品着重写人,而且很好地写出当时的特殊环境下人物的特殊心境,通过“我”对“他”由反感到感动,写出“他”的人性美。其实,“他”是很爱这个妹妹的,但是“他”不能表露出来,这是由于他的地位和文化程度所决定的,为此“他”只能把这种爱深藏在心中。在“他”与她离别时,“我”终于感动地叫“他”一声“哥”时,“他”感到满足了,作者写道:“他一听,连忙转过身,笑着对我挥手。我第一次看到他笑。”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的心灵的美在这里表露得很充分也很到位。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无论从写法到思想内容上都有独到之处,值得同学们去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文本(一)“风雪夜归人”,究竟是“作者”归,还是“他人”归?笔者认为,“归人”不是“作者”,而是“他人”。理由有三点:1.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宿”意为借宿。它告诉我们,作者是因遇上风雪而借宿芙蓉山主人家的,这就表明他是“客人”,不是“主人”;他是“路过”,不是“回家”。因此他只能是“旅  相似文献   

12.
周末,去拜访一位老师,他颇为寒心地谈及一桩在南方某公司遭冷遇的事。为谈一个课题,他专程去该公司。临走前,有人告诉他,该公司的“老板”是他教过的学生,并给他留下了“老板”的电话。他一到公司,就给“老板”打电话,“老板”说“有时间一定登门拜访”,年近花甲,身为教授的他每夜都不敢远出,在宿舍“恭候”,可一直未见人影。临走前一天的傍晚,凑巧在餐厅迎面遇见“老板”,他在几声“欢迎、欢迎”应  相似文献   

13.
某日与家弟微信闲聊。彼此寒暄之后询问他在做什么,他打过来的文字是“和茶”。我明知“和”是“喝”的误打,故意问:“何为和茶,莫非和泥的的和?”他将错就错:“是的,用水拌入其他固形物调匀。”我说:“我觉得你用水和的是臭泥巴。”他回一句“相由心生”,我顿时哑然。  相似文献   

14.
数词入诗,“一”字入诗,这是唐代诗歌的语言艺术特色之一,而“诗圣”杜甫尤其喜欢使用“一”字。笔者调查了他的一千五百多首诗,用“一”字的就有三百九十八首,“一”字出现了四百六十一次。老杜是个“苦用心”的诗人,他特别重视锻词炼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一方面吸收汉魏六朝以来文学语言的精华,一方面使用唐人口语中的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天华,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留学日本是“以爱国为念,刻苦向学,以救祖国”;他著书警世是为了使同胞发扬“爱国的心”,担任“救国的事”;他忧愤蹈海,也是为了使国人“有所警动,共讲爱国,养成实力,丕兴国家”;他的主义直书为“爱国主义”。可以说,他是“爱国根于天性之人”。他在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16.
我的好友施榕辉是条“虫”,他究竟是条什么“虫”呢?听我细细道来!一是“书虫”。施榕辉特别喜欢看书,一看起书来就“没了性命”。今年6月30日,施榕辉创下了一日不吃不喝、连续看书的“施家吉尼斯纪录”。前几天,我去他家找他玩,他又因为看书而请我吃了一次“烤米饭”(忘了加水)和“浸米饭”(忘了按下电饭煲的开关)。至今因为看书忘了其他事情的次数,那只能用“不计其数”来形容了,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叫他“书虫”。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回音     
《考试》2011,(9):22-22
有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走在山中。突然,孩子不小心跌倒了,痛得大叫了一声:“哎呀……”但是令他吃惊的是,他听到了一个声音从山中的某处传出来,重复着他的喊声:“哎呀……”他很好奇,大声喊道:“你是谁?”结果他得到的回答也是:“你是谁?”小男孩听了很生气,大声喊道:“胆小鬼!”结果他得到的回答也是:“胆小鬼!”  相似文献   

18.
“无厘头”是我们给地理老师取的外号,因为他的幽默给人一种“周星驰”的感觉,也因为他的幽默,我们喜欢上了他的课。那天,在谈到“文化景点与旅游”时,“无厘头”给我们讲了他出去旅游的所见所感。他说:“没去终生遗憾,去了遗憾终生。”“Why?”“因为一上车就睡觉,一停车就撒尿,一下车就拍照,回来后什么都不知道。”他刚说完,我们的笑声就冲出教室,冲上了云霄。“无厘头”抓纪律也是“幽默出击”。这不,下午第一节课是地理课,才上了几分钟,后面的同学就睡翻了一片。遇到这种事,有的老师恐怕早就大发雷霆了,可他不,只见他不慌不忙,把躲在眼…  相似文献   

19.
“迷惑弹”     
他,白白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斯文得很,可是他的臭屁“神功”却让大家“敬而远之”,多少“英雄好汉”受到侵害后,都像中毒似的,神情古怪,满脸通红。而我,跟他只隔一张桌子,没少“享受”他的臭屁“神功”。那堂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前面绘声绘色地讲着《游天然动物园》,我们也如痴如醉地置身在动物王国里。这时,坐在我前面的他,开始在座位上扭动起来,凭我多年的经验,它是要施展“神功”了。他的“神功”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响弹”,一类是“臭弹”,不知道他今天要来哪一种。我提前做好了准备,不一会儿,“嘣——”响声出来了,我松了口气,…  相似文献   

20.
许锋是我班出了名的淘气包。上课时,他是一条“搅龙”,四邻深受其害;下了课,他便成了“战争犯”,哭着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放学路上,他是一只“拦路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