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厌学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教师牢骚满腹,学生苦不堪言.学生对学习真的没有热情可言了吗?不,在那表面平静甚至有些逆反捣乱的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热情,有待教师去激发.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神经学家认为只要条件适合,学生就能够轻松快捷地学习.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可以在令人愉快的条件下高速运转.疲惫不堪、暴躁任性、注意力不集中、消极以及其他不良的行为都是由于大脑的不健康状态(有益的大脑化学物质供应不足或是造成紧张的化学物质过量)引起的."友善用脑"可帮助改变这种状态,营造有益于大脑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友善用脑教学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友善用脑”提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的理念,这与中职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谋而合。友善用脑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着力使用音乐、运动、思维导图、冥想、多感官教学、以自己的方式记忆等教学手段和策略,以学生轻松、愉悦、高效地学会学习为目标,让教师获得教学成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过程中一系列的团队行为,让“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的理念鼓舞学生,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正>大脑是很重要的学习器官,学生对于学习的完成和构建都是依靠大脑完成的。如果我们违背大脑的发展规律和特殊要求,就很难顺利而高效地完成学习过程,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要遵循大脑的认知规律与特殊要求来开展教学,由此便诞生了“友善用脑”的教育理念。“友善用脑”的理念最初是由新西兰教育学家克里斯蒂·沃德提出的。他把神经科学、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是一种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每个班级总能遭遇几个"差生",我们称其为"待优生"。"待优生"的课难上,难在课堂管理,难在学习热情不高,难在辛苦付出后反馈不佳。"友善用脑"教学理念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友善用脑的课堂强调让学生在学会学习中学会发展,重点落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通过友善用脑的多种策略使学生健康、智慧地学习,努力实现全脑学习。语文课堂教学上,笔者努力探索基于友善用脑的学习方式的培养路径,尤其侧重友善用脑理念下学习团队的建设,努力让学生在团队中轻松、快乐地学习,现阐述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怕动脑筋,什么事都坐享其成,这可能是学生生活条件过于优越造成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尝试着让中高年级学生写学后感,让学生学会思考。“今天把知识教给学生,明天他们可以通过考试;教给他们怎样思考和学习,他们就能获得一生的成功。”(选自《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一开始,我笼统布置学生每天晚上必须写一天的学习感受。  相似文献   

6.
友善用脑的课堂强调让学生在学会学习中学会发展,重点落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通过友善用脑的多种策略使学生健康地、智慧地学习,实现全脑学习,努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用自己的学习方式高效地学习。路径一:依据学情调查,科学组建团队友善用脑课堂路径一是科学分组,分组的依据是友善用脑学情调查,主要调查班上所有学生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性、学习快乐度,使每个团队中会有不同思维类型、认知倾向性、学习快乐  相似文献   

7.
“友善用脑”是以人本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学校在“友善用脑”教与学的实践研究中,以“友善用脑”教与学的科学要素引领参与;把“友善用脑”教与学的思想融入教学实践;让“友善用脑”的教学方法根植课堂;以课题为抓手突破难点,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评价是友善用脑课堂教学中调控学生的重要手段。实施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做到“确立评价方向,明确评价主体,坚守评价依据,形成评价体系”。“倾听、规则、合作”是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向;教师和学生是评价的共同主体;教师要坚守评价依据,培养学生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同时在评价中做到“日积月累、阶段小结、及时反馈、适时调整”,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友善用脑最先由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提出。她把脑科学、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出了"友善用脑"的理论和方法,让教师有课堂教学的成就感,学生有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友善用脑所追求的是让学生在安全、友好、快乐中学会学习,发挥每个个体的才能,并且利用这个长处促进其他弱项的转化,使得学生好学、乐学,最终成为终身学习者。推行并实施友善用脑,可以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体会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个性被发现、被尊重和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学生厌学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教师牢骚满腹,学生苦不堪言。学生对学习真的没有热情可言了吗?不,在那表面平静甚至有些逆反捣乱的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热情,有待教师去激发。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神经学家认为只要条件适合,学生就能够轻松快捷地学习。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可以在令人愉快的条件下高速运转。疲惫不堪、暴躁任性、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支点。2022年,国家首次将学习科学写入教育文件,旨在基于学习科学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学习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友善用脑课堂为研究对象,依据“一三八”课堂教学范式和“T+6M+C+PE”教学策略,提炼出友善用脑课堂的根本与核心,并分别从理念与环境、学习目标、情境与活动、活动规则、课堂评价等角度详细剖析了课堂教学动机内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学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动机系统构建建议,为课堂教学变革提供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说过:"一个友善用脑的物理环境能够将人的压力感减少到最低,并把大脑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与作用是明显的。"积极营造这样的友善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建设也凸显友善用脑的特色。一、友善环境文化,激发学生灵性友善的物理环境为友善用脑的教与学提供了教育特殊功能。用自然的物理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友善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渠道。从学校层面来说,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就抓住了教学质量管理上的主动权,把握住了学校的生命线。在学习科学友善用脑理念引领下构建的“幸福课堂”,使课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学生更加乐学、善学、会学。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理想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运用开放的、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友善用脑”思想是新西兰教育学家克里斯蒂·沃德在其论著《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一书中提出的教育新理念。这种以脑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方法,为推进素质教育和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作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习型社会中友善用脑的研究和实验”的唯一一所高校实验学校,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招生考试通讯》2006,(4):48-48
1 为何会缺氧?补氧有何意义? 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大的器官,休息时大脑的耗氧量占总耗氧量的20%,用脑学习时增大,考前复习时脑耗氧量更大。此时如果供氧量不足,就会出现上述情况。就像“本山大叔”春晚小品中说的“脑缺氧了,能不晕吗!”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应是阅读的主体。而"友善用脑"理念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自己,要把观念转变过来,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老师有了这样潜意识的暗示,所传递出来的便是积极向上、令人喜悦的情感信号,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元月赴新西兰学习《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归国后,我一直在努力寻找如何将“友善用脑”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年来,我始终将该理念贯穿于我的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之中,品尝到了教学的快乐。下面,通过《“定义法”求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一课,我谈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友善用脑”。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然而,很多教师很难、甚至没有办法教好学生,为此,他们一味不断地进行“教”,却很少思考为何难以“教”会学生,学生如何才能“学”会。“友善用脑”理念恰恰给教师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是我随北京20多位中小学教师到新西兰,第一次接触到“友善用脑”这个理念,第一次知道了有一位对教育事业有着极大热忱的新西兰女士——克里斯蒂&#183;沃德。正是她,致力于把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使用的策略,研究出“友善用脑”这一理论,为的就是通过它帮助更多的学生轻松而有效率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友善用脑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以脑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会学习为理念,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互动,为推进新课改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友善用脑所追求的是让学生在安全、友好、快乐中学会学习,发挥每个个体的才能,发现个体的长处,并且利用这个长处促进相对弱项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