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所谓"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o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断句不准确容易造成歧义、错义。文言文断句作为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近年高考中呈上升态势,逐渐成为新课标卷中的一道常规题,江苏、广东和北京甚至有把该知识点作为必考题的倾向。考查形式有主观题和选择题,尤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中主要有三种考查方式:①只断句,不标点;②断好句,考生标点;③既断句,又标点。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词义、语法、古文化知识。作为近年新热的一个考点,大家对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本文侧重介绍一些断句技巧,以期对大家有利。  相似文献   

2.
正一、考点解读文言文断句,古人称之为"句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相似文献   

3.
古人写文章不断句不标点,人们阅读时就在句末用。”“断开,叫“句”,在句中用、”“断开,叫“读”。这就是传统上说的“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所以,近几年高考经常出现断句题。那么,怎样给文言文断句呢?下面谈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断句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断句是考查文…  相似文献   

5.
杜晓芹 《广东教育》2006,(11):45-46
一、断旬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b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相似文献   

6.
《礼记》中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所谓“离经”.也就是给文言文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古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óu)。[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断句,古人称之为“句读”,实际上就是给文言文加标点。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人们用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写下来的,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给文言文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文言文断句题能综合考查同学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是中考文言文阅读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里,笔者将结合2009年有代表性的中考试题,对文言文断句题的答题技巧略作解析。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参加了苏州市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在可以称得上语文教师"基本功"的几项考查中,分值最大的一项就是"文言文断句及翻译"。在大赛的组委会看来,语文教师的"断句"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查点,它已然成为衡量一个语文老师基本功是否"扎实"的重要考查环节了。一、断句的重要性1.断句是古人的"必修课"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人读书都先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结尾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相似文献   

9.
能正确给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2004年,在北京卷第Ⅱ卷的第11小题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给出一段文言文语段,从中选出5个句子,要求考生断句,共5分)。2005年,有自主命题权的一些省市在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文言文断句的内容。在复习中,我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延续了多年的人物形象分析换成了断句,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所谓"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是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  相似文献   

11.
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是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综合考查了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但考生普遍反映断句题分数难拿,甚至看到断句题就茫然不知所措。那么,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懂得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方面的一些常识,就可以在统览全文、大致了解文意的前提下,借助一些"路标"断好句子。  相似文献   

12.
蒋文平 《广东教育》2011,(12):14-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是高考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项综合性考查,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要求采用主观题设题,主要包括文言断句和文言翻译。断句一般设1道小题,赋3-4分;翻译则设2道小题,赋6-7分。  相似文献   

13.
夏朝阳 《考试》2008,(3):10-12
近几年,有几个省市高考命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或单独选文要求考生断句,如2004—2007年北京卷、2006年福建卷、2007年浙江卷;或在考查文言文其他内容的文段中抽出一段要求考生断句,如2006和2007年辽宁卷、广东卷。无论如何考查,文言文断句实际上都是考测学生在读懂文段内容的基础上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对文言句子形式的把握。本文拟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谈一谈文言文断句题的解题技巧,供考生备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断句,是近年来高考新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第Ⅱ卷的第11小题就是文言文断句题,分数为5分;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卷、北京高考语文卷、辽宁高考语文卷也相继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这说明文言文“断句”题将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又一个新尝试。让我们先来看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卷第11题: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浅易的文言文断句是个真正能体现考生文言能力的新题型。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整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内容有个大体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也就是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李露萍 《考试周刊》2014,(94):29-29
<正>文言文断句传统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的最基本能力。正确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强调之势,下面介绍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比较容易正确地断句。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遇到名词、代词作主语时,一般可在它的前面断开;看到名词、代词作宾语时,一般可在它的后面断开。找出文中反复  相似文献   

17.
给古文进行断句标点和翻译一样,不仅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主要尺度。试想,古文翻译题在高考中可东山再起,连续考查了好几年,并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古文断句题为何不能重整旗鼓,重登大雅之堂呢?北京卷敢于标新立异,已在2004年、2005年高考中考查了古文断句题,预计近几年这种题型会推而广之的。一、试题  相似文献   

18.
给古文进行断句标点和翻译一样,不仅是学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主要尺度。试想,古文翻译题在升学考试中可东山再起,连续考查了好几年,并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古文断句题为何不能重整旗鼓,重登大雅之堂呢?预计近几年这种题型会推而广之的。  相似文献   

19.
断句是学习文言文需要练就的一项基本功。给文言文断句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类中考试题,它能直接考查同学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同学们普遍反映断句题的分数难得,甚至看到断句题便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20.
林奕峰 《亚太教育》2020,(1):165-166
文言文断句题在2017年福建省统一中考后以选择题的姿态“重现江湖”,作为阅读部分较难的内容,断句题主要考查句间停顿。其触及教学过程中极易忽视的汉语语法“死角”,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全面解开汉语语法的“死穴”。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对句间断句的方法技巧进行了探究,旨在让断句题变得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