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菲 《山东教育》2011,(7):103-104
去年在四年级二班上音乐课时。我像往常一样带好录音机走进教室,一到门口就有几个同学围上来:“老师,我们六个人一起为歌曲《郊游》创编了一个舞蹈,请你给我们看看吧。”我当时很吃惊,因为这里面有三个学生是在音乐课上表现非常差的同学,从来没见他们表现过自己,能行吗?带着疑问看完舞蹈。我震惊了:这是我的孩子们跳的吗?他们的舞姿那么优美,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常见到上早自习时,操场上有几个迟到的学生被罚跑操,上课后有的教室门口窗外站着一两个学生,就连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因迟到而受罚。看到他们那难为情的样子,总觉得不是滋味,一天早晨一位同学从寝室(在校外)捎来口信,说是夜里得了急病,早晨无法到校,早读时,  相似文献   

3.
上午第一节课前,我到教室检查学生到班情况时,意外发现教室一扇外开钢窗的固定拉杆已经严重扭曲变形了!这肯定是昨天下午放学后哪个同学的“杰作”。  相似文献   

4.
李丽清 《辅导员》2014,(4):45-45
一向早到学校的我,今天迟有点,来到学校时都快上课了。来到教室一看,一向听话的孩子没有像我印象中的那样:在班长的带领下认真读书。只见教室门口围着一群学生,叽叽喳喳的,有的同学情绪看起来还很兴奋的样子。根据我以往的经历,知道我们班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三步并作两步快速地走到教室,发现有位老奶奶情绪激动地在批评王子健同学。哎,这个调皮而又聪明的家伙,平时让我烦心不少,今天又犯了哪一项呢?  相似文献   

5.
衷永 《教师博览》2005,(11):36-37
第八节课,当我走进高一(4)班教室时——这个有着69位同学的普通班,感觉有点不对劲,他们看上去很疲倦.不少学生将脑袋耷拉在桌子上。今天的教学内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一课本身的难度就大,又不是很有趣。我预先根据这个班的实际情况,设计采用四段式历史教学法。按惯例:第一段.我先出若干个预习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8分钟;第二段,我精讲25分钟;第三段,出思考题由学生讨论7分钟;第四段,课后练习3分钟。  相似文献   

6.
爱的体验     
一位学生天真地问:"老师,什么是爱?"老师觉得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十分有意思,值得好好回答。于是老师要求学生到校园里去玩玩,并在重返教室时带回一样他们喜爱的东西。孩子们都迅速地跑到外面。在他们回到教室后,老师说:"我希望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带回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最初的学生     
照片上的两个男孩是我的学生,我仅仅教了4个星期的学生。大四那年3月,我到辉县第四职业高中实习。当我背着行李走到学校门口时,一辆自行车飞快地擦着我的身体过去,我被带得向前跑了几步才停住脚。抬眼望去,车上坐着两个十八九岁的男孩,他们正回头看着我,在后面坐的那个还对我笑了笑。学校让我教高二(1 )班的生物课。我走进教室向大家做完自我介绍准备讲课时,忽然发现在教室后面坐着的两个学生正是那天骑自行车碰住我的两个男孩。于是我说:“大家认识了我,也让我认识一下大家吧。最后面的两位同学,能否向我介绍一下你们?”他们两个站起来…  相似文献   

8.
以爱育爱     
“老师,小珏和小坚在教室里打架,思雨去劝架,鼻子都被打出血了。”听到学生的报告,我又惊又喜:惊的是担心打架与劝架的学生受伤,喜的是平时调皮捣蛋的思雨已经学着关心同学,明辨是非了。我急忙走进教室,只见思雨一边擦着鼻血,一边说他们不该打架。我问明情况后,严肃批评两位打架的同学,肯定了思雨的小勇士精神。记得刚接新班不久有一天,当我在课堂上辅导一名学生做题时,突然教室后面传来一阵哄笑声。我转身一看,只见思雨踮着脚,正在模仿芭蕾舞《天鹅湖》。我急忙走到他的身边,严肃地说:“你很有舞蹈天分,但不该在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9.
看“到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一话题,我真“的怦然心动”了——我回到了那期“待怦然心动”又不可得的日子……教室的后门轻轻地开了,一位同学从我身边过去,走出教室。我真羡慕那些同学,每次考试之后,老师就找他们去谈话。到了初三老师已不可能把心思放在像我这样的困难生身上了。  相似文献   

10.
因为害羞才用窗纸,窗纸可以保护我们的隐私。树靠一层皮,人靠一张脸,人的脸有时就是薄薄的一张窗纸,捅破与不捅破,结果大不一样。记得我刚接三(六)班,就知道这一班有一位“知名人物”,那就是吴晓同学。这是一位爱随便拿同学东西的学生,每学期都要出那么几件事,而且是人赃俱全。因为顽固不改,每每让任教过的老师在谈到她时都不由得摇头叹气。可是,我每天走进教室,看到端坐的同学,看到一双双清澈的双眸,我常想,我[中的学生只有纯真,只有优秀。我从不戴有色[镜看学生,可我发现班级同学如果有什么东西丢了,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吴晓,有的同学甚至…  相似文献   

11.
宽容的道德震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一般需要指出、需要批评,但有时“置之不理”或“包庇”一下,却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老师的宽容所产生的道德震动效应。这种震动效应,我作为学生和作为老师都曾有过体验。我读高一时,班上新来了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因她个子矮小,有位“吵客”同学搞恶作剧,课前将黑板擦放到了黑板上方。老师走上讲台就发觉了,她似乎想说什么,但终于没说、没理睬,就开始了讲课。到了讲课中用到黑板擦时,她拿三角板挑下它,这时也没说什么。下课老师走了,但教室居然还继续安静了一会,接着便是大家对“吵客”同学的指责…  相似文献   

12.
找阳光     
新课改教材语文第一册《阳光》中写到:阳光像金子,比金子更宝贵。在理解课文时,很多同学对这句话理解得不够透彻。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到校园里找阳光。一听是找阳光,还要把阳光给老师带回来,一位学生便叫起来;“我拿瓶子去装,盖好盖儿……”“能行吗?”马上有同学反问,接下来教室里便是一片哄笑。孩子们还是像离了笼的鸟飞离了教室。半个小时后,他们回到了教室,有的脸上洋溢着欣喜,有的几个边走边聊,也有几个像是一无所获的样子。铃声一响,孩子们便向我汇报了他们的收获。“我在阳光下发现了自己的影子。”马文吉站起来抢着说。“我坐在太…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学生因为缺乏对生活深入细致的体验 ,写出来的作文平淡无味。其实 ,只要老师适当捕捉生活中的场景 ,顺势点拨 ,引导他们学会观察 ,学生的作文就生动活泼。一次我在批改学生在家写的《同学之间》这篇作文时 ,发现有一位学生写同学王某的外貌简直是张冠李戴。我拿那位学生的作文在班里读 ,快要读到描写王某的外貌时 ,我叫王某到老师办公室去一下。小作者是这样写的 :“他圆圆的脸 ,高高的鼻梁 ,乌黑发亮的眼睛 ,配上那套新球服显得很帅气。”我读到这里停下。这时我把王某叫进教室 ,同学们像第一次见面似的仔细打量起来。于是我出示了《少…  相似文献   

14.
李汉泽 《中国德育》2007,2(3):77-77
一次课间,我班的两名学生因一件小事发生口角,一番唇枪舌战之后,恼羞成怒动起手来。我拿书走进教室时,他俩正打得“投入”。几个拉架的同学见我来了,都闪开了。我刚想说什么,上课铃响了。他们由于没有看见我,铃声响了也没有要将这一“回合”结束的架势。  相似文献   

15.
改过自新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跨进了教室的门。已经有三位同学先我而到啦,我马上就加入了他们的谈话。  相似文献   

16.
刚到教室门口,一股寒气猛然袭上心头:昨晚就寝以后,我班竟有两对男生在床上打架!听完班长的报告,我顾不上哈一口气暖和一下冻僵的手,立即"请出"了四位当事者。真乖!四人一字儿排开,垂头恭候我这个新任班主任的"训斥"。想象他们夜里打架时的"英雄气概",再端详他们此时的模样,我觉得煞是好笑。逐一询问,才知都是共铺同学打架:一对是为争被子,一对是由于口角。我不想粗暴地对待任何一个学生,便平静地对他们说:"为区区小事也打上一架,值得吗?能够成为同班同学是一种难得的机遇,能够同寝室共铺睡觉更是少有的缘份,大家都应珍…  相似文献   

17.
那天早上,我早早来到学校去看同学们早读,还未走进教室,就听见朗朗的读书声,我的心情立刻变得惬意无比,上楼的脚步也变得轻松多了。走进教室,同学们一个个或大声朗读,或小声背诵,一副陶然的样子。我在教室里巡视了一圈,发觉有的同学在悄悄地看我,当我与他们的目光对视时,他们又迅速把目光转移到书本上,继续装模作样地读起来。我发现值日班长在黑板上记下了他们的大名,共有4位同学,名字前面被冠以“不读书”3个字。这时,我突然明白,原来他们是怕我批评,偷看我有什么反应的。  相似文献   

18.
叶聪敏 《福建教育》2005,(1A):63-63
教授人教版第四册第五课《泉水》课后的“我会读”模块时,学生对这首小诗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引导他们画了一个流水图:泉水一小溪一江河一海洋。许多学生竟对着这流水图背起小诗来。正当我为自己的巧妙引导沾沾自喜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那海洋的水流到哪里去呢?”哦,原来是小强!小强是班上出了名的捣蛋鬼,不仅同学“深受其害”,连老师也常常被弄得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9.
这是初一新生的第一堂生物课,我早早地步入了教室.   上课铃响起,我先给每一位同学发了一张美术纸,学生们一脸好奇,随即教室里就响起了他们的议论声.我微笑地注视着他们,几分钟后教室里恢复了平静.学生们用渴望的目光等待着我的第一句话.……  相似文献   

20.
李南老师     
在附小实习时,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他叫李南,带的是六年级的班。他的班在学校中无论管理还是学习都相当的棒,而且有一个特点:他班里的学生各有各的特长。李南在班里很少强调纪律,也很少提醒同学不要忘记怎样做。所有的要求都只说一遍,同学犯了错也不批评,让人怀疑他如何带得好这个班。一节自习课,李南没课,在办公室批作业。我便问:“李老师,咱们不用到教室去看看吗?”他说:“不用去,不能惯得学生老师在时一个样,不在时又一个样,老靠别人管。”我还是忍不住到教室里去看了看,果然,教室很静,没有人说话,学生们干着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