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的缺点,有些缺点却是相当可爱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可爱的缺点”。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使教师都能够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二是使广大教师在工作中自觉地去发现学生身上“可爱的缺点”,找到良好的教育方法;三是使教师能够正确地、一分为二地对待孩子的缺点.解放一批被冤枉的孩子,使他们能抬起头来充满信心地生活。究竟什么是“可爱的缺点”呢?简单地说,就是动机是好的,效果却是不怎么好。对于孩子身上“可爱的缺点”.要以冷静的头脑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薄祥梅 《时代教育》2009,(10):201-201
做教师的都知道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不可伤,自信心不可灭,可我们做得怎么样呢?情绪一激动就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了,恨不得把一下子就把学生扳得直直的,身上找不到一点缺点才好.孩子是需要去教育的,可也需要我们去关爱.教师们都应该蹲下来看学生,常常听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常常反省自己,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学生的朋友,让心与心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3.
赵晖 《宁夏教育》2005,(6):66-67
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希望值越来越高。学校把学生的学习好坏与自己的招生、声誉以及经济利益相联系;老师把学生的成绩当作自己聘评职务和职称的资本;家长则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希望,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学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很多学生身心受到伤害,轻者头痛失眠、食欲不振,重者出现暴力与自杀。针对这种现象,除了学校减压外父母也要帮助孩子减压。  相似文献   

4.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4,(21):101-102
之一:尊重少年的平等意识 孩子对教育者的信任是无条件的:这可以,那不行,这样好,那样不好。就连教师随意说出的话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真理的依据。如果察觉不到,在少年身上已经产生了一种要与成年人同样平等、要像他们一样拥有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的思想;如果察觉不到,少年个性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周围世界,而且也关注自己,把自己与成年人进行比较,并力求证实自己是一种富于创造、富于理智的、杰出的力量;如果察觉不到这一切,教育者就往往会把那种对儿童使用的断然命令的口吻机械地转用到少年身上。  相似文献   

5.
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学校要责无旁贷的负起预防安全事故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1.引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从儿童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在我们所教的学生当中,有些孩子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是要了解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哪怕只是小小的优点,加以充分肯定与鼓励后,学生的表现就会有所不同,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从扬长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2.背景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从儿童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在我们所教的学生当中,有些孩子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是要了解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兴点”、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9.
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才能健康成长;学生需要老师的关怀,才能茁壮成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关心,才能尽快适应这个变化发展的社会。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义不容辞地教育好这些孩子,以满腔的热情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早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相似文献   

10.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热爱学生。这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只要老师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好好启发引导他们,是可以把他们教好的。三十多年来,不管是难搞的乱班还是难教的顽童,我都根据不同年代的  相似文献   

11.
朱萍 《科学教育》2005,11(6):20-21
寄宿制学校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周一至周五每天与老师、与伙伴朝夕相处,让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提供充足的时机。出生于二十世纪末的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不良的习惯与良好习惯并存。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害怕承担责任;喜欢依赖别人;处理应急事情束手无策等。面对现实,寄宿制小学如何主动去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如何扬寄宿所长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一些主要问题,如: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独立自主学习与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培养?不同个性、不同爱好的学生兴趣、特长应该如何发展?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如何主动适应集体生活、相互间愉快交往?相对封闭的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等。  相似文献   

12.
我在广州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教书。一个个外来工,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到城市,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其实这群孩子一直处于城市的边缘,期盼着一双关注他们的眼睛。  相似文献   

13.
许多做教育工作的同事都反映学生越大,上课越是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大多数教师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一是孩子长大了,害羞;二是认为孩子学习的独立性增加了,愿意自己独立钻研。但事实是,绝大多数学生把课堂上的问题困惑留在心中,直到下课才能主动去寻找答案。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及时提出他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华英 《教育》2012,(7):48-48
赏识教育是指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是家长、老师在享受中育人,孩子在成功中成长的教育。据研究表明:人的潜能是难以估量的,人类智慧充其量开发不超过8%,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只开发10%,因此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是聪明的,是有潜力的;相信学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教师欣赏、赞美学生,  相似文献   

15.
也许你不知道孩子的潜能还有多少,但是你一定要肯定这一点: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悄然兴起的潜能测试,林林总总的早教机构,人潮汹涌的少年宫兴趣班……在这其中,看得到父母的苦心,看得到孩子的成长。我们想强调"快乐"二字,什么时候,都不能以"为了孩子好"为借口,剥夺掉他快乐的权利。开发潜能这事上也一样。不论什么样的机构教育都比不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要把教育孩子的期望全都寄托在教育机构身上。孩子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的是家长们在他们身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笔者感觉在工作中自己不止担当一个角色。对待不同的情况,班主任要扮演合适的角色。一、慈母角色接手一年级,对待这些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上课前,要提醒他们准备好学习用具;下课前,要提醒他们记得去上厕所;放学前,还要提醒他们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最开始笔者还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看到班级里长的特别可爱、灵气的学生就特别喜欢,容易把关注点落到他们身上;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就很难给予微笑。漂亮的孩子人人都  相似文献   

17.
学生成才教育要重视孝心教育。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呢教育孩子学会孝敬父母。从孩子懂事的时候起,父母就要教他们关心人、体贴人。家里要有一定的原则和规矩,有好东西一定要先让父母先吃。父母要舍得孩子吃苦,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通过这些形式,他们就会亲身感受父母的辛劳,自然萌发对父母的孝心。常言道,家穷出孝子。事实也是如此。有位著名作家总结他成功的原因时说:“家里穷,我娘把我养大不容易,我想报答她,让她过几天好日子,我没有别的本事,只好拼命写作。”现在一般家庭的经济条件较…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感觉到一些学生愈来愈不好教,愈来愈不好管。国家和学校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他们不感激;老师为他们辛辛苦苦地工作,他们不理解。有的孩子性情急躁,心目中只有自己,动不动就发牢骚,他们在学校里顶撞老师,在家里顶撞父母,有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好好的鞋子和衣服因款式不新就甩掉了。文明语言、文明行为、道德情操在这些孩子们身上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9.
将要实行的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家长角色的转变。面对新形势,家长首先要转变角色,成为孩子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成为温馨家庭氛围的营造者。一、参与者新教育形态要求:家长要成为共同构建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选择判断。尊重意味着必须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要学会分享,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双差生”是指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老师头痛,学校厌烦。因此.一直以来学校对这类学生要么一棍“打死”。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么则干脆开除,把他们推向社会。孰不知.学校是教育场所,起教书育人作用,家长把子女送来.就是要我们教好他们.怎能轻易把他们推向社会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他们教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善待他们.才能把他们转化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