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倪宗红 《家庭教育》2007,(3S):23-23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的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准备准备,这准备就是预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教学》2009,(10):54-55
1.预习缩短了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预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前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2009,(10):54-55
1.预习缩短了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预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前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黄鸽 《山东教育》2014,(10):32-33
说到怎样布置预习作业,这好像并不是个问题。大量的赛课乃至名师的示范课上,由于大多是借班上课,基本上没有预习作业,关于预习的研究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在平时教学时,我们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成了学生学习课文前的常规要求。但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不起劲。  相似文献   

7.
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以下两点是我的尝试与反思。一、从预习到自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常常会见到这样的课例:导入新课后,老师往往这样表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然后或板书,或小黑板出示,或多媒体显示一些词语,让学生或读或解释。完了以后,便说,“好,预习就检查到这里,下面学习课文内容……”。如此预习要求,或许我们并不陌生。从新课改的理念看,这种把预习课文简单地等同于掌握字词是有违课标的。从自主、合…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教育理念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直习以为常的预习方式和做法显然也是行不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用崭新的思维来支配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预习应注重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生性.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习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要进行自主学习,那么怎样预习就成为自主学习的开始,于是教会学生预习就成为数学教师最为重要的课题。本文论述了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数学,并且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对它作一番全面的审视与完善,使它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一、预习提纲:变详细为简约布置预习,免不了要有提纲。一般认为,预习提纲越详细,越有利于学生课前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中检查,也就越能提高预习的效益。因而有的预习提纲,从生字词的学习到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再到重点句段的理解,以及问题的解答,简直是应有尽有。但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来看,实在利少弊多。首先,不利于学生读书。布置过多练习题的预习,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多作题,少读书”。再次,不利于学生的感悟。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教授新课前常常会布置这样的非书面作业:请同学们预习下一篇课文.至于学生怎么预习.预习效果怎样.我们大多不会太追究。但在我遭遇到因学生课前未有效预习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尴尬后.我开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有效的预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茂年 《家庭教育》2011,(11):21-21
初中课程与小学的有所不同,但学习方法往往是大同小异的,其中,只要掌握预习、听课、复习和检查这四个环节,就基本等于掌握了整个大的学习方法。那么,初中学生应该怎样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呢?本期主,要讲述——  相似文献   

13.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组织好课内外各种活动和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所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是在自学和实践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史荣和 《教育艺术》2005,(12):44-4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要不要预习这个传统的话题再次成为引发广大数学教师争论的一个焦点.数学课究竟要不要预习呢?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更多的人则持有一种折中的观点:数学课要不要预习,需要教师综合各种因素,作出灵活辩证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留预习作业是每个语文老师都会用得到的、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预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盲目地预习陌生的课文,容易缺乏目的性,所以老师应该把课文预习作业纳入备课的范畴,如果课文预习任务缺乏一定体系,检查敷衍形式,将对语文知识素养的提升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教师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应该有所准备,这就是“有备无患”。例如,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当前,我市正在着力推进高效课堂,在这种背景之下,辅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马茂年 《家庭教育》2011,(10):11-11
虽然初中课程与小学的不相同,但学习方法往往是大同小异的,其中,只要掌握预习、听课、复习和检查这四个环节,就基本等于掌握了整个大的学习方法。那么,初中学生应该怎样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呢?本期主要讲述——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为什么要预习?预习是学习的基础,预习可以保证课堂学习的质量,预习可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预习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预习。笔者  相似文献   

19.
周黎 《华章》2011,(26)
本文对预习环节的探究,是从新课程“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理念出发,突破过去将预习环节仅限于课前进行的传统做法,将课堂过程中的预习也纳入预习环节.因此,其研究范畴包括课前分散预习和课堂集中预习两个环节.这种预习环节的设置,将课前与课堂紧密联系,其目的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苹 《考试周刊》2009,(37):160-160
依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对教师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英语教学中的预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