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喜 《教育导刊》2005,(7):64-64
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比较孤僻,疑心是患了儿童孤独症.孤僻儿童和孤独症儿童虽然都属儿童心理卫生范畴,但前者属气质问题,后者是全面发育障碍,两者表现有很大差异,干预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儿童中心论"是杜威为批判传统旧教育而提出的思想,属于一种破旧立新的观念."五四"运动时,其思想进入中国并开始对中国思想界、教育界、文学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儿童中心论"就是要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教师、教科书等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而运转.其对中国儿童文学界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其一是形成了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其二是推动了现代儿童小说的原创进程.特别是"启蒙教育"主题儿童小说初露峥嵘,成为中国儿童小说在现代生成的第一个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视“儿童”为“人”而不降格为“成人附属品”的意义上,不同文化、民族、种族、地区的儿童,存在着最一般意义上的一致性,这构成了儿童的本来面目.儿童不是“单面人”,儿童的本来面目亦不是单面或单一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合体.在生命形式上,非特化构成儿童生命的本来形式;在内在心智上,原始创造特质是儿童心智的原初面目;在文化上,儿童显现为一个文化性存在.儿童本来面目中的这些不同向度是相互依赖的,它们亦构成人类的最初面目.  相似文献   

4.
健康是开展游戏的基础,离开了健康,儿童游戏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前,儿童游戏中呈现了与健康相关的四大问题:游戏时间锐减、游戏空间变小、游戏伙伴减少及电子游戏增多.儿童游戏与儿童健康息息相关,游戏是儿童健康的良药.适宜的游戏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让儿童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刘慧玲 《班主任》2001,(12):5-6
当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空前的高潮,教育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着很多急待讨论、解决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德育工作在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孩子、尊重孩子,从而有效发挥教育的功能,体现德育的价值."规范儿童"和"解放儿童"就是有识之士对德育现代化,端正更新教育思想的一种理性呼喊.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观点,需要我们首先对它进行比较冷静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们都在谈养育孩子、教育儿童、培养学生的问题.那么,这个“养”字怎么理解?怎么能够更好地把握?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我曾大声呼吁了多年“让教育回归本真”.我以为,要真正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真正改善儿童的生活,就必须讲究慢养、牧养、顺养. 第一,儿童成长要讲究“慢养”.  相似文献   

7.
作为思想的启蒙者,鲁迅先生很关注中国的儿童教育,他的杂文很多涉及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中国不合理的儿童教育,鲁迅先生进行了批判,并提出自己的儿童教育观念.本文便以《上海的儿童》为例,谈谈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的死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儿童哲学本位出发探寻了死亡哲学在儿童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建构,并在揭示当前我国学前儿童死亡教育问题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诸如传统文化、大众传媒、托幼机构等多方面因素对学前儿童死亡教育的影响,进而从哲学角度提出了改进和提高学前儿童死亡教育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
每一位父亲或母亲,在孩子面前,常常认为自己是尽了自己的全力,并且都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事实未必如此.如果读过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如果读过其他一些中西方教育名篇,作为父母的依旧没有愧疚之心,我想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为孩子好的.身为人父人母,有些伪善是我们不自知的,我们在无意之中已经剥夺了许多原本属于孩子的幸福与快乐,作为父母乃至作为教师的成人却还为此自豪不已.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六个婴儿因为战争失去了父母,3岁时一起住在孤儿院.这六个儿童像亲兄弟姐妹一样相互依恋、相互帮助、一起成长.多年以后,有心理学家对成年后的他们进行研究,看看他们是否因为幼年丧失父母而产生心理问题.结果却发现他们长大后没有一个身心有缺陷或有过失,都成为了正常有为的成年人.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同伴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丧失父母的痛苦,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促进促使他们正常成长.  相似文献   

11.
发展心理学中许多关于性别差异的研究发现,女孩在学校适应的很多方面都优于男孩.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性别差异可能是女孩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关于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性别差异的总结尚不够充分.文章根据自我调节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中的典型表现形式,对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结果表明,西方研究中普遍发现女孩在婴儿期的模仿和顺从、童年早期的努力控制和良心发展等指标上均优于男孩,但国内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结论.最后,对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性别差异的成因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儿童哲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分别以美国教育家李普曼和哲学家马修斯为代表.他们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儿童哲学"的概念,并随后在各自的著作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但他们的研究志趣各有不同,对"儿童哲学"的意义持有不同的理解,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形势下,小学艺术教育改革,应不单是课时活动“量”上的增加,而应该在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的指导下有“质”的体现.因此,要从面向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高度来认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更要从艺术(直觉)的深层内涵进行创新和研讨,为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均  万兆芳 《教育艺术》2008,(1):39-39,42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早上煮了一锅稀饭,能吃一整天,从来都是自己洗衣做饭,而且还承担了家里相当部分的农活.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日记.  相似文献   

15.
鲁迅非常欣赏儿童的心灵之美.他的作品中传递着童真、善良与美好.如在《故乡》中,童年时鲁迅与闰土间的游戏,在《社戏》中和阿发他们去看社戏等,这些童真的创作是很有意义的,它是人的意识觉醒的重要部分.从少年闰土、阿发等儿童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脑中尽装着那些好玩的事物,这是他们所感兴趣的,符合儿童好玩的天性.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自由自在地玩耍,喜欢探讨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和满足.鲁迅以阳光的笔触,描写了几近单纯的儿童心理和性格,歌颂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和充满活力.鲁迅笔下的儿童,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一、儿童有自己的科学与哲学一样,科学也起始于个体.地是什么形状的?鸟为什么会飞?流星是怎么回事?……这种问题人们问了好多遍,也回答了许多次.显然,有些回答是错误的.对于科学来说,结论并非一贯正确,这从科学史的角度更容易理解.科学从其过程来看,主要有好奇、发问、观察以及根据观察结果对现象的解释等几个阶段.儿童对周围环境有一种天生的好奇感.从儿童对周围的环境好奇、(出声或不出声的)发问、观察并对现象进行解释,这一过程我称为“儿童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沈思洁 《新教师》2019,(7):80-80
去年九月,我去了如意小学援教.这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的分校,虽然属于农村,但已经身处幢幢高楼大厦的水泥钢筋中.学校不大,有两座教学楼,略显孤单.校园里没有看见花草树木,或许是初建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一、儿童都是艺术家毕加索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喜欢涂涂画画,即使在穷乡僻壤里没有纸、笔、颜料的孩子也会用一粒石子、一块小砖头或者一小段树枝,在墙壁、路面、沙滩上绘出自己心中的独白、欢乐或忧伤.儿童的艺术是儿童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儿童画一棵小树、一只小鸟,画太阳、月亮……他们不受功利目的的支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识、想象、愿望或情感.儿童画稚拙、天真,然而在这种稚拙、天真中,却使我们感受到一种清新、真实、活泼和自由.正因为如此,儿童的绘画不仅打动着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心灵,而且也打动了许多艺术家的心扉.艺术大师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等人都曾研究过儿童的绘画,并对儿童绘画的表现手法作了不同程度的借鉴.只要把毕加索的许多绘画与儿童的绘画作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是极为相似的.目前,许多国家建立了儿童艺术博物馆,广泛地收藏儿童的艺术作品.儿童的艺术以其独特的气质和内涵吸引着人们.  相似文献   

19.
儿童是什么——关于儿童观的隐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文化中选出四种关于"儿童是什么"的回答--儿童是花朵、儿童是太阳、儿童是小天使、儿童是小猫小狗,并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儿童观.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儿童观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对儿童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对儿童成长进程、阶段发展特性、心理状态和心理动因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触及,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他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思想.卢梭对儿童的研究在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开启了儿童研究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