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德江 《考试周刊》2013,(86):98-98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互动中教师更希望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就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 低年级小学生好新好奇好动,他们思维活跃,富于可塑性和自我意识强,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厌恶训导式的说教,喜欢探讨式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他们对许多事物的认识常常是从兴趣出发的。然而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相似文献   

3.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论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题中应有之义。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积极的师生互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体会。一、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1、转变教师的角色长期以来,教师更多地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就不能做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希望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5.
呼唤宽容     
一个人应当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允许他人以不同于自己的方式生活,只要这种意见、这种方式不损害他人及社会的利益。社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兼收并蓄。房龙在《宽容》中阐述了所谓异己思想在文明史上的作用。兼收并蓄的前提是承认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有价值的东西。个人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尽力培养学生这种现代观念———宽容。形势要求教师宽容学生,社会也希望教师、学生形成宽容的品质。先进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不应是被苛求、被斥责、被抛弃的,而应是被容纳、被信任、被期待的。21世纪教师首先应具备…  相似文献   

6.
张海娟 《考试周刊》2011,(31):111-111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把自己放在管理者和控制者的地位上。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他们需要最大限度地维护课堂纪律,使课堂教学在他们所要求的秩序下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准随意发出信号,对老师的命令,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都要绝对服从。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取代孩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个学生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8.
解语 《河南教育》2005,(6):49-49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许多新教育理念在学校日益被强调,比如尊重学生。我并不反对教师尊重学生,我也认为对学生动不动就大加训斥.绝不会是一个好教师,更反对教师情绪失控而伤害学生。但如果说由此一来,就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不讲坐姿,随便讲话,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甚至并无特殊原因,只因为想出去就说要上厕所……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是一种纪律的失控,是以尊重学生的名义而允许学生对教师不尊重。  相似文献   

9.
一、限制自主参与教学的成因分析 现如今,学生参与学习动多数是被动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类: 1.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 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样做,非但教师的威信难以持久,而且学生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  相似文献   

10.
“学习经验”(1earning experience)这个术语,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教师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坐在同一个班上的两个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经验。假定教师正在解释某一问题时。一个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而且把精力集中在教师的解释上,他就能看出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并能根据教师的解释,从自己的经验中找出某些例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必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备课观念,在备课时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备课不等于备教案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所教初中物理,在我个人看来,尤其青少年学生好动多思,但是大部分都缺乏毅力,缺乏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只要一上实验课,心情就特别高兴,并且当到了实验室,教师还未要求动手做实验时他们就动手动脚的;但是要求他们自己做实验时,他们又不知所云了.甚至不知道实验目的,不懂实验步骤,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因此这样就会取得很不好的实验效果哪如何才真正上好初中物理电学实验课呢?在此,我谈谈我个人多年来所总结出来的一点点经验,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当讲则讲     
课程改革传递给老师们许多新的信息,其中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不少地区在执行这一要求时,片面地追求教师应该少讲、学生应该多做,甚至有人提出教师最好“不讲”,希望学生都能自己去发现,任由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讲得稍多,或者学生动手时引导得稍多,往往被认定为“牵着学生走”,束缚了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一新生初来乍到,总有部分学生感到困惑、迷茫.甚至是不知所措:大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应该怎么度过大学期间的美好时光?与高中相比,大学里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突然增多,如果处理不当,学生就会产生大量时间不如该如何配置的念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密切:教师亦不再事事耳提面命;学习的目标同样不再似高中那样单一、明确:高中的目标独一无二,即考上大学,到了大学学生仿佛突然失去目标反而难以适应。笔者认为新生首先应该明白的是,大学是做什么的,也就是从功能的角度上讲,大学的内涵是什么;然后才能进一步了解,在大学应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5.
向学生学习     
教学,历来仅仅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实际上,教学关系应该是师生借助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形成的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当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必须冲破头脑中长期形成的许多观念上的障碍,例如“只管教不管学”、“以权威自居”、“不允许学生提出异议”、“不允许学生超过自己”,等等。  相似文献   

16.
企业教育要注重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在教学方法上,应把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渗透于教学中。教师仍将发挥主导作用.但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师生之间不再是生产和被加工产品之间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和驱动的过程。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要求什么,而是如何支持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引导学员,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课程下化学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的改革既要关注“怎样教”,更要关注学生“怎样学”。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说:“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长期以来.我国的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接受性学习”作为主导的、甚至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新课程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背离,必须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校本教研可以帮助教师自我反思,了解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够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有效,符不符合教学规律,需不需要改进;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才有可能理解学生到底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反思和研究往往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做到自觉和有效,而开展校本教研,可以促使和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反思,了解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得与失、成与败,进而取得改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2l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将成为我们民族兴旺发达、国家发展的关键。笔者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
  1.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1解放头脑.使学生敢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真要。世界上的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开始的。科学家曾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力量,而屉由于缺乏想像。谍堂上,学生慰什么比教师讲什么更重要。所以教师要设计有吸引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总希望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意图去思考,要放开学生思维的"手脚",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作出自己的假设、解释。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主张教师要读一点哲学,至少是教育哲学,尤其是做校长的,多少得有一点哲学阅读和哲学思考.一个校长不懂点哲学,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管理行为中形成一所学校的学校哲学。,而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学校哲学,就只可能揣度上意,根据上面的要求去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也就难以形成本校独特的办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