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后结构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后结构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其受众理论都以西方国家为背景,对女性受众的解读能动性持悲观看法,却仍然坚持女权主义立场,探讨女性受众在大众文化传播中进行自我确认的心路历程,揭露女性所受的歧视和压迫。  相似文献   

2.
殷曼 《新闻世界》2013,(4):286-287
女权主义受众理论是以女性受众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压迫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探讨女性与传播间的特有关系,如女性受众在收听、观看、阅读中的性别压迫,女性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与分离。女性主义受众理论无疑为对大众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维度,有利于纠正在大众传播、大众文化盛行的语境下,女性受众中自我认识的偏差以及将父权制中的象征体系内化这一潜在行为,从而为女性受众抢占话语权提供了理论基点。本文拟以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的受众理论来解读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文本,以期能探究媒介文本意义生成的原因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艳红 《现代传播》2004,(3):101-103
英·昂和珍尼斯·温史普都是以女性受众和女权主义者的双重身份,以"形而上"之理性和"形而下"之亲身体验的有机整合,分别研析肥皂剧和妇女杂志;以"第三只眼睛看世界"之独特视角,真切、全面地习得女性受众解读通俗文本的复杂体验;以辩证而乐观的态度,肯定了通俗文化的正面效用,为女性受众的乐趣辩护;以"化害为利"的思维方式倡言女性在传播领域的天赋人权,与其他女权主义学派"义愤填膺、无情解剖却无法重建"的悲观气息相比,具有一种"痛过、醒来、知道怎样走路"的亮丽色彩.  相似文献   

4.
刘嘉 《新闻世界》2009,(7):67-68
本文从男性、女性同时又是传播者、受众的交叉视域中解读电视栏目《超市大赢家》。此类购物竞技节目的成功之道在于,既使男性体验到话语霸权的快感,同时又给女性提供颠覆男性话语权,以消费的形式进行狂欢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黄若涛 《新闻界》2007,(5):93-94
本文就体育赛事的个人体验的形成与媒介对赛事的解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媒介解读对受众个人体验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裸女形象不断出现在广告或商业活动中.本文拟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对广告中的裸女形象加以解读,试图探讨出一种新的女性美学,寻找出女权主义与广告的融合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状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活动和一种政治策略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而且,在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领域之内,对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不断增加的兴趣,已经成为广泛复苏的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因此,就传媒对女性问题所作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状态的分析是对日益兴盛的女性问题研究的最好回应。1995年9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在由189个国家政府和观察员签署的《行动纲领》中,确定了一个重大的关注领域即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主义既有与世界女性话语相通的一面,又有由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而来的特殊规律,而对这种特殊规律的概括、归纳、总结,只能诉诸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本或文学文化文本.孙桂荣博士的专著《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就是这样—部书.如它的第五章"消费主义的话语挪用:‘后女性主义",便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思潮中的"后女性(权)主义"有着极大的不同.在西方女性主义历史语境中,"后女性(权)主义"有两种意涵,一是指西方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以来的女性主义思潮,像卡浮、怀特的《后女权主义》就是以此来指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种界定则是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高潮之"后"的20世纪80、90以来的女性主义思潮,《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 等著述采用的是这种界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湘潭市广电局高级编辑唐弦的专著《解读受众》,已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唐弦是全国受众学研究较早的先行者之一,他1986年即发表专论《“接受美学”与受众研究》,此后10多年持之以恒,利用业余时间研写,先后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电视研究》、《潇湘声屏》等报刊上发表新闻论文60多篇。13万字的《解读受众》是其中一个课题精品的结《解读受众》@焦炽 @杨红湘  相似文献   

10.
杨嫚 《网络传播》2005,(8):94-94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如今也开始在市场细分上做文章,于是,大量以女性为受众的网站纷纷涌现。比如“伊人风采”、“瑞丽女性网”、“网妖”等等。这些女性网站大多以新女性或新女权主义来标榜自己,加之其感性的内容,利用网络多媒体传播手段,倒也吸引了不少女性的眼球。  相似文献   

11.
女性观众喜爱电视剧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5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电视剧已经成为与社会时代紧密联系、深受国家政府重视、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拥有最大受众群的艺术形式.鉴于女性是电视剧艺术的主要消费群这一事实,本文采用电视社会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根据受众对媒介文本诠释的差异理论,从电视剧文本对女性形象呈现到女性观众对剧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两种不同角度,剖析女性观众走进电视剧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2.
<正>相较于消息源丰富、反应快速的综合网站来说,行业网站尤其是女性网站显然无法做到拼时效、拼海量,但是面对碎片化、快餐化的网络信息,受众的需求满足不仅仅停留在获知层面,他们还需要获得深入的解读,同时加强新闻事件的参与感。笔者认为,作为专业的女性网站,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应当立足自身优势,为受众提供有观点的资讯产品,并且以活动策划带动粉丝效应,给用户以良好的体验。以资讯整合作观点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大型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该节目以近乎"零差评"的口碑超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在受众心中的美誉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的传播特性、受众群体特征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解读,进而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前景进行预测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潇 《青年记者》2012,(6):68-69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在后现代主义的宏大背景中展开,至今方兴未艾.它深入到了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探讨着女性的本质与文化构成.女权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工业中对于女性创造力的压制与银幕上对于女性形象的剥夺.  相似文献   

15.
潘莹耀 《东南传播》2011,(8):129-131
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女性消费者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女权广告逐渐出现。现今的女权广告颠覆了传统的男权思想,本文对女权广告中的性别模式进行探索性的解读,发现女权广告在强调女性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着贬抑男性的缺陷,而体现男女平等关系的女权广告,是女权广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小江等著的《女性?主义》一书尽管纵横捭阖,说古论今,诸多女性具体而微的生活体验与有关历史、人性及男女关系的抽象论述交织得有时令人眼花缭乱,但归根到底它所探讨的是一个女性主义“本土化”的问题。 在“女性”和“主义”之间设置问号作为书名,是因为在作者看来,这一概念在中国的用法实在有些令人困惑。女性主义一词源出自英文feminism。何谓feminism?“译成中文,早先我们说它是‘女权主义’,然后是‘女性主义’──我注意到,但凡说到西方,总说它是女权主义;但只要涉及到这片土地,feminism便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受众研究为切入点,从心理学的视角对受众研究相关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重点将心理学的理论和受众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对比解读,旨在为受众研究的内容选取、方法运用带来新的启发.其次探讨了心理学和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8,(1):60-66
通过把对受众的研究置于媒介形态变迁下的复杂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中,本文试图厘清近几十年来受众研究范式发展的整体脉络,考察受众研究的转向并回应女性主义的批评。本文强调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对女性受众研究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也指出政治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必须以多因素的和更具综合性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女性受众。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变迁,如互联网的出现、媒介全球化的加快,凸显出女性主义受众研究的二难困境:是应该批判性别意识形态还是应该尊重女性的愉悦?这一切都显著地促进了女性受众研究的政治经济学转向,人们开始试图瓦解被动/主动、文本/受众的二元对立关系,努力寻求一种比文本分析与文化研究更有价值与更有发展前景的女性受众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索尼娅·利文斯通(Sonia Livingstone)系伦敦政经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社会心理学教授、前系主任,是受众研究、儿童与媒介研究、互联网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家。此次笔者就受众概念、受众研究的新动向等议题对其进行了访谈。受众概念,受众理论及其再思考问(吴世文等):我们想从您的专箸《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谈是。您在这本书中提供了一种关于受众(audience)的技术解读,让电视与电视现众变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报道经常涉及理论性很强的东西 ,很难避免使用枯燥的数字和晦涩的术语。农村经济报道中就长期存在着“老、空、硬”现象 ,很多报道以简单的因果关系出现 ,有的作品与工作总结无异 ,令读者望而生厌。这导致受众在接触这些信息时精神消极 ,对信息的敏感度降低。潘光旦是一位用进化论思想来分析中国民族性问题的学者 ,他把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处于消极状态 ,缺乏个人体验及与文本的交流、缺乏主体创造的状态称为“假死状态”。处于假死状态的受众 ,丧失了对新闻文本的解读能力 ,新闻信息资源的价值也得不到全面开发。受众在枯燥的经济新闻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