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我国跳台跳水优秀选手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择我国跳台跳水的优秀选手,在11和12两届亚运会,巴塞罗那、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的跳水大赛中从1组到4组动作的起跳技术,进行三维和二维的摄影、摄像记录。经过对运动技术图片的解析和力学分析,提出对我国选手起跳技术的看法和建议。例如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提出对增大起跳高度的利弊;从人体的肢体转动,摆动能量的变化研究,提出增大1组动作起跳翻转角动量的起跳新技术的建议。以及3组起跳动作的技术缺陷所在。  相似文献   

2.
跳台跳水1组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体操中自由体操助跑前空翻的下摆臂、后提肘式的起跳技术,与当前跳台跳水1组的起跳技术(称上摆臂式起跳)进行了分析对比,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前者比后者能获得更大的转动能量,加大了起跳瞬间身体转动的冲量矩,对1组动作向多周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练俊杰预赛和决赛两次409C高分动作与低分动作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参数差异。方法:通过二维定点定机摄像方法,采集练俊杰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跳水测试赛预赛和决赛的两次409C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据。通过Fastmove 3D Motion分析系统,对21个人体关节点进行逐帧标点解析,获得人体在二维空间内的坐标。结果:1)预跳阶段,背屈最大时刻,练俊杰重心垂直瞬时速度预赛大于决赛,差值为-0.07m/s;重心水平瞬时速度预赛大于决赛,差值为0.06m/s;重心垂直高度预赛小于决赛,差值为-0.03m,但水平距离预赛稍大于决赛,相差0.01m。身体姿态方面,除踝关节角预赛小于决赛之外(85.90°<92.54°),其余环节角度和躯干倾角预赛均大于决赛。2)起跳阶段,足尖离台时刻,练俊杰重心垂直瞬时速度预赛大于决赛,差值为0.19m/s;重心水平瞬时速度预赛小于决赛,差值为-0.12m/s;重心垂直高度预赛低于决赛,相差-0.03m;重心水平距离预赛大于决赛,差值为0.01m。此外,离台瞬间重心腾起角预赛大于决赛,相差2.28°。结论:1)练俊杰预赛起跳各个阶段身体姿态及重心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立定跳板跳水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采用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何冲等7 gila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起跳缓冲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与其他6名运动员相比.何冲缓冲时间最长(0.08 s),蹬伸压板时间最短(0.2 s),压板末肩关节角度最大141°.结论:髋、膝、踝在缓冲末较小的关节角度可以增加身体重心下降的高度,有利于压板;相关肌群肌肉力量是影响缓冲能力和蹬伸速度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邓平 《游泳》2011,(6):50-51
起跳是一切跳跃成败的技术关键,跳水也不例外。跳板跳水起跳技术要比跳台跳水复杂,难度大,因为跳板跳水是在富有弹性的跳板上进行起跳的,因此跳板跳水的起跳技术必须要和跳板的弹性性能、特殊环境及运动员的心理相配合,最终实现稳定起跳。  相似文献   

6.
用拉远的起跳方式来解决跳台反身跳水动作起跳技术的难题是多年来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摸索出来的成功技术方法。而加大起跳角的起跳技术方式则是少年儿童在学习拉远技术前的理想过渡,因为在少年儿童的腿部力量、动作结构的熟练程度都还暂时没具备学习拉远技术时期,用加大起跳角的技术方法就能为他们解决阶叚性的反身跳水起跳技术问题,同时更为以后学习拉远起跳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邓平 《游泳》2010,(3):46-48
本文主要对我国优秀跳台跳水运动员胡佳、田亮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1组动作的跑台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胡佳、田亮比赛中的三维录像记录。对其运动技术图片进行解析和力学分析、测试各项参数以及进行科学处理,以说明他俩在跑台起跳技术中的个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选手跑台起跳技术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贺帅 《新体育》2023,(4):21-23
跳水运动不仅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更是奥运会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而跳水运动最关键的技术就是起跳环节,决定着整个运动过程的质量。最近几年,教练将项群训练理论在跳水运动员起跳技术中加以推广和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解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全国跳水冠军赛2015年赛季的男子10m跳台跳水起跳技术的运动学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改善技术动作提升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走板起跳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中最难掌握和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技术和节奏上的失误会影响起跳后动作技术的完成,甚至使动作失败。因此,对走板起跳技术进行详细研究是跳板技术研究的关键。采用平面定点摄影测量与图像解析的方法,对彭勃、王克楠和王峰3位优秀男子跳板运动员参加全国锦标赛及训练期间队内测验的技术动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和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我国3名运动员跳板技术各有优缺点,如果能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取长补短,科学训练,将进一步提高技术,取得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10.
曾勇 《游泳》2005,(2):22-24
中国是当今世界的跳水强国,在不久前结束 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选手,摘取了 奥运会跳水比赛8个项目中的6块金牌,显示出了很 强的实力.近几年来,随着跳水技术的不断发展,训练 理论和训练手段的不断更新,在对动作的难度,质量, 以及动作的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 的跳水比赛,水平较高,竞争一直很激烈,在男子跳台 双人跳水项目上,许多的年轻选手,都采用了一些高难 度的动作,如:5255B,5253B,207B等,从而使比赛的竞 争,更加激烈化.更具观赏性.然而,在众多高难度动 作的选择上,难度系数达到3.4的307C,由于动作的质 量,稳定性不容易掌握,一直很少有人采用.随着2005 年新规则的改变,男子跳台双人将增加一个自选动 作。因此,对于是否在比赛中,采用307C,.我觉得有必 要进行研究,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男子撑杆跳撑杆跳高成绩与世界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在于撑杆跳高的技术动作。本文以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决赛的前六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运动学角度来探讨我国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动作技术特征,为我国撑杆跳高运动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人板间力作用的特点,确定了积极蹬伸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分别对10名优秀运动员同一动作和王天凌的不同难度动作的积极蹬伸时机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提出了高效率的积极蹬伸的运动条件和运动员最佳积极蹬伸时机的决定因素。同时分别得到了一般优秀运动员和王天凌个人积极蹬伸时机的具体运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男子单人10米台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2013-2019年两版国际泳联跳水竞赛规则、跳水三大赛的男子单人10米台比赛成绩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归纳当前世界跳水特点,总结其发展规律和方向,找出差距及可提高的空间,提出可行性的参考建议,为早日实现包揽奥运会8枚金牌而献计献策,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理论依据。结论显示,有部分动作已进入成熟阶段,我国运动员在动作难度方面稍占优势,为保持领先地位,选手应该高质量地完成已成熟的技术动作,在高质量的基础上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14.
对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最后一步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异性小;H2、成绩和重心最大高度均相对较低;起跳点距离横杆垂直面过近;助跑速度和起跳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低;利用水平速度的能力不够;起跳结束时重心垂直速度与垂直加速距离、摆动腿摆动速度与摆动腿水平角、缓冲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与垂直速度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跳水"压水花"技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水花”是竞技跳水比赛中的关键技术,在训练中已经探索总结出不少“压水花”技术的训练方法,但在理论研究上,还远落后于实践。应用有关力学原理和流固耦合理论,对人、水碰撞过程进行简化和计算机模拟,并对“水花”形成的机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总结出不同形状固体(运动员入水时的手形)、在不同务件下撞击水面时“水花”形成的规律,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和理论研究的成果,对“压水花”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提出“平掌撞水,压揉结合”的水花控制理论和方法。经对江苏省跳水队部分运动员中进行实验训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女子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足底压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3名女子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三维摄像和足底压力的同步测量分析,结果显示:起跳过程足底总压强变化呈双峰型;单个传感器上最大压强出现在外侧足跟区的后外侧;各区最大压强大小排列顺序:内、外侧足跟、中间跖骨最大压强位于前4位,内侧足弓、大拇趾区受到的最大压强位于后4位;中间跖骨区累计压强最大,内侧足弓区累计压强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找出目前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其动作技术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动作进行三维录像解析分析。研究得出:八名运动员的着地角均偏小,不利于快速起跳动作的完成;郑艳、陈水清和邹畅三名运动员的蹬地角均偏小;除陆敏佳和许小令外,其余六名运动员起跳扇面角偏大,降低了起跳效率。八名运动员起跳腿部力量偏弱以及抵抗冲击力的能力差,导致缓冲效果不理想;八名运动员都较好的控制了腾起角度,但绝对速度偏小使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腾起初速度与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