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振 《文教资料》2008,(13):84-86
学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提高技能"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积极健康的学校教育模式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教学相长"的教育模式.因此,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成为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相对于"课堂教学"这种正式的师生交往,师生课堂以外的互动、交流,也理应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本真教育"是既授人以生存的手段和技能,又导人以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既使人懂得以何为生,又使人懂得为何而生.本文正是在"本真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以四川地震为背景,用<规划映秀新城>替代了原教材中的虚拟任务,力求用生活设计出贴近现实的情景,让学生用真爱规划出崭新的家园,使他们既学会操作,又训练思维,同时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探索出"本真教育"切入信息技术课程的方法与手段,挖掘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中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是云南省教育厅罗崇敏厅长提出的素质教育新理念.那么"三生教育"究竟围绕着哪些内容来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者的内容是怎样细化的?  相似文献   

4.
"加强学校课程中灾害风险教育,提高学生避灾自救能力"是在国务院重视公共安全应急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提出的提高学校减灾能力的六大举措之一.本研究旨在心理活动课中设计一个适合小学阶段实施的"避灾自救"训练课程,希望籍此类课程的实施,帮助小学生增强面对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获得必要的避灾自救技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不少高职院校进行了"文化育人"的办学实践,经历着从"技能本位"走向"文化育人"的办学转型过程.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办学转型过程的梳理,认为"文化育人"是高职教育办学转型的必由之路,同时提出了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技能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技能中"高原现象"的三种成因,提出采取六种措施克服计算机技能中的"高原现象",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大的提高,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程目标的达成、学生素质的提高,均有赖于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这一课程目标的达成,显然更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在新课标下,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就是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有深度和广度,更难以遗忘;体验"方法与过程"更深刻;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有高度.  相似文献   

8.
中学地理教学"增强学生生存能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明确"生存能力"的丰富内涵 生存是生物最基本的欲望,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学会生存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是落实"学会生存"这一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行动."学会生存"是由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倡导的.1972年埃德加·富尔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了<学会生存>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学会生存"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学分制下的技能教学考核与评价问题,一直是职业学校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中职教育的技能考核与评价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无失败技能考核模式",并就学分制下的技能教学评价及质量监控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建立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技能教学及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漠视个体生命、缺乏生存能力、不会独立生活等现象时有报道,说明现代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生存、生活等问题的基本认识.针对这些现象,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提出的在各类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以下简称"三生教育")的号召,对新时期我国构建以生命观为理念指导的高校教育系统工程,帮助大学生群体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追求自身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三生教育"的基本思想及内容,并对高职院校如何实施"三生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