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更“趣”、教学效果更“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投入度不足与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样态——“非课堂”。这一概念实现了从传统的时空视角到学生视角的根本转变,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无课堂感”的自然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在实施策略上,坚持自然性、真实性与情境性的原则,通过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自然序、教学平台的支持性以及教学空间的场域化等四个维度的整体构建,为非课堂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使得“非课堂”教学得以多维度协同进化和整体性优化。“非课堂”概念的提出对加速职业教育的自我革新有着重要意义,对整个教育体系改革具有普适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仍存在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妥善处理好理论与技术、技术手段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综合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要求学生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尝试探究性阅读。”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实现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的科学运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使教学效果更加直观化、趣味化,丰富了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教育资源必将进入生物课堂.融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引发生物教学的又一场深刻变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适应学习化社会.更能使其创造性思维不断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6.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教育教学新形态,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精准化教学、场景化教学、协同化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提供新动能、新路径。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暗藏风险,诸如弱化教学对象的发展与权益,导致其元认知能力降格、教学主体交互疏离;忽视教学知识、教学价值与现实生活,使得教学及其内在价值与生活意义不彰;阻碍教学队伍的创新思维,使其沦为教学内容的“搬运工”、信息技术支配下的“依赖者”与“无思者”;诱致学生课堂自制力削弱、教师话语力相对式微,从而消解教学实效与身份认同等。当前,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着力用好数字教育技术,努力纾解教学风险,尤其要关切教学对象,从信息技术的应用、角色、边界等方面优化技术服务以促进人技协同;聚焦教学内容,构筑合宜场景并正确导向以凸显内容与现实;激活教学队伍,锤炼创新能力以夯实平台共建;提升教学实效,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教师课堂管理和钻研业务的责任以深化混合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网络专题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使信息技术课堂焕发新的神采,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和重要途径。通过“SnagIT的基本使用”网络专题教学设计例析,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对《C语言程序设计》中“循环结构”单元教学从分析、设计、实施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和归纳。在“循环结构”的单元教学中利用问题探究、范例教学等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挖掘“循环结构”单元教学内容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联系,通过课堂探究和上机实践,培养学生利用循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于课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从情感上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使之产生求知欲望,更要挖掘课程资源,挖掘知识内在的魅力,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课程资源为切入点,浅析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表象及语言表达能力.具体从“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表象兴趣;声乐渲染,丰富表象;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已逐步走入课堂,作为教学媒介传递教育信息,使人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得到延伸。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可以使众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部分,变得图并茂、生动活泼;使一些物理现象、过程、状态,由“静”变“动”,由抽象变成“直观”,使微观变成“宏观”,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变成有“声”、有“色”、有“形”。从而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最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本就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