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的社会性学习研究,探索学习科学视角下社会经验与社会交互对人类学习的深刻影响。文章首先追述了社会性学习研究的缘起与发展历史,指出对人类学习社会性机理的科学探索不仅促发了学习科学的诞生,也成为当下学习科学跨领域研究的共同核心;接着分别在个体、人际、群体和技术四个层面回顾当下社会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发现以前的研究从不同层面证明社会性因素能够成为学习的强效活性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学习科学研究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社会性大脑的研究发现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践?社会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克服哪些难题?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我们如何整合来自非正式与正式学习环境中的社会因素以促进学习发生?  相似文献   

2.
学习科学:儿童学习的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科学作为研究人类思维和学习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认知革命以来。进步飞速、盛况空前。本文依据美国学术研究促进会的"人是如何学习的"研究线索,归纳了学习科学关于儿童与学习、教师与教学的新见解,提示了交织四种不同视点的教学环境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知识观视野中的儿童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是怎样学习的?这是一个困扰人类认识论的核心问题。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诞生,便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对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上。各种心理学派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连接;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对理解的探索”;信息加工学说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社会的协商”。  相似文献   

4.
新学习科学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学习是由可学技能的范围和复杂性以及所能达到的抽象程度来区分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形成了教师、学校和课程这样一种正规方式去增强学习的物种.人类婴儿对人和人的行为有着强烈的兴趣,并且他们具有受社会互动所影响的强大的内隐学习机制.神经系统科学家开始理解隐含在学习中的大脑机制,以及用于感知与行为的共享大脑系统是如何支持社会学习的.机器学习算法正在被开发出来,它允许机器人和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来自于不同领域的新见解被汇聚到一起,以创建一种可以改变教育实践的新学习科学.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学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探讨了学习科学的意义和价值 ,界定了学习科学的定义 ,概括了学习科学的基本内容 ,介绍了学习科学的创造过程、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还提出了推广学习科学的几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围绕人类学习,整合心理学、认知科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不同学科视角对人类学习进行全方位研究,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学习科学."学习科学新进展"系列论文以国外学习科学主要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核心,系统梳理和把握国外学习科学研究最新成就,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思想给养.本文系此系列论文的开篇,重点就学习科学的本质与使命、学习科学的发展演变、研究取向及主要实践领域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就系列论文的设计与安排进行介绍,最后论述了利用学习科学与技术变革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习科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它是在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学与教的交叉学科,目前全美已经设立了非正规与正规环境学习中心,视觉语言与视觉学习科学中心,匹兹堡学习科学中心,教育、科学与技术中的卓越学习中心,学习的时间动力学中心,认知与教育神经科学中心等七个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每个研究中心均有不同的研究重点,但都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学习。其研究主题为如何学以及学什么,以进一步提高人类的学习绩效。美国学习科学的研究能为我国学习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拓展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将基础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直面人类的学习问题,探究人类思维和学习的过程,设计新的学习情境,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催生了学习的新科学。学习科学是指面向复杂的真实世界需要的"整合"科学,涉及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元领域,它不仅发展了学习理论,而且对教授科学也做出了贡献。通过围绕知识的本质、学习的实质、学习的方式与形式、以学习为中心设计、学习环境及其支持、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及学科方法论,进而对其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研究的本质、人类学习的本质和科学教育现实的视角看,建立在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上的科学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回归科学和儿童本性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学习,是令人着迷的研究领域。学习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家们,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着学习的过程,在他们的讨论、交流与互动中,形成了研究共同体,人类学习和发展的脉络,一点点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教育学应属于两个位面的概念,前者强调操作,后者着意研究;前者重在实践,而后者落于抽象。由此而产生了教育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区别与教育学科的分化。教育知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供参照的行动方案,具有经验性和操作性,是一种实践知识,属形而下;教育学知识以价值观的引领为主要参照系,具有论理性、抽象性的特点,是实践哲学的理论范畴,属形而上。而且区分教育知识与教育学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格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网上信息资源的版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3.
知识的道德是知识主体对知识所秉持和恪守的一种道德态度。它包含尊重知识、追求知识、创生知识、传播知识四个层面的内在规定。对待知识的道德态度,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承和递交的历史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了解知识更新的道德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知识更新和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4.
Currently, there is little knowledge reuse across training, docu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support. Knowledge-based materials developed for one purpose are not shared or reused in othe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Knowledge Warehouse, a conceptual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t sketches the benefits of and limitations to the knowledge warehouse solution. It also takes the first steps towards defining a standardized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storing knowledg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5.
凡是知识都是普遍的观点是一种误解。读过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我们可知,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其实并不多,大量的知识反倒是非普遍性的知识。不区分两种知识往往导致以对待普遍知识的方法对待一切知识,其结果反而不能获得恰当的知识;区分了两种知识而以普遍知识贬低、排斥非普遍知识也是不对的,因为那会限制人类获取各种知识的途径,归根结底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和学习构成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本文论述了企业知识的独特内涵和特有的体系结构 ,分析了现代企业的新型学习模式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企业知识学习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教育学应属于两个位面的概念,前者强调操作,后者着意研究,由此而产生了教育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区别。教育知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供参照的行动方案,具有经验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是实践知识;教育学知识以价值观的引领为主要目的,具有论理性、抽象性的特点,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创新与知识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知识创新概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认同创新公认概念的同时,对知识创新适当给以泛化,并提出了为知识创新的成功实现,必须对知识组织管理的旧观念进行了变革,使知识组织管理成为创新主体决策层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教师知识管理新趋向:从个人知识到团队知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管理是当前教师研究的前沿课题。知识管理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教师的隐性知识上升为显性知识,能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能帮助教师克服“惯习”。目前教师知识管理的新趋势是从关注个人知识到重视团队知识。团队知识管理有多种方法,其中,生活史分享、教师博客叙事是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与企业的知识活动系统结构,都具有全息结构特征.从知识活动的视角对大学一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基于知识生产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传播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应用的知识转移.大学一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事实上是一个互动过程,需实现知识转移从"单向"向"双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