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埂!海埂!     
海埂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国足球的一个极富特色的现状。海埂走一个缩影,合凝汇了中国足球的全部特征。海埂为厣历史中国足球改革句历史,这里每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将成为中国足球史上生动而深刻的一笔。人说海埂好风光海埂的确是一个好地方。气候温和,风光宜人,即使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这块二千多米的高原也足以凭借其四季如春、山水相连的如画风景闻名全国。海埂是中国的足球集训基地。就如同乒乓球的正定基地,女排的漳州基地,女篮的柳州基地,跳水的三亚基地一样,足球也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每年在一定的时期内集中训练,以求集中…  相似文献   

2.
海埂变样了! 这是今年每一个到过海埂的人发出的共同感叹。 松松懈懈的中国足球终于知道什么是“苦练”了。 走进海埂训练基地,整洁的大路两旁是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各队的投入程度明显地高于往年。训练时间,你绝对看不到闲散人员,从宿舍到训练场,从训练场到食堂,看到的是一队队服装整齐,精神面貌良好的球员。  相似文献   

3.
海埂基地坐落在昆明市郊的海埂村,因此得名。训练基地依山傍水,大门面对着美丽的滇池,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将基地内的十二块草皮染上了永不消褪的绿色。海埂对许多人来说是神秘的,对他的了解也仅仅是中国足球甲级队每年春训的“集中营”,众多球员要在这里通过体能测试,取得上场踢球的“许可证”。 足协、俱乐部、教练员、球员,不同的人对每年一次的海埂集训有着不同的看法,恨也海埂,爱也海埂,让我们听听来自全国26支甲级俱乐部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我为中国甲A球员感到羞愧! 士兵和狼狗加入了监督你们遵纪守法、严格训练的行列中,那威严的哨兵和咆哮的狼狗已把你们的自尊彻底地撕去了。已有传媒把1997年冬季的海埂形容成了军营,请想一想,如果海埂是军营的话,那么你们是什么? 布上哨兵,牵出狼狗,中国足协此拳“不得人心”,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多少年了,海埂以它秀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使每一个离开了城市喧闹的人无不感到心旷神怡,作为采访足球的记者更是把海埂当做了自己的家,像候鸟一样,每到冬季,便飞到美丽的滇池旁,融入海埂,融进足球之中。然而,今年不行了,盘问和犬声毁灭了以往的美好记忆,记者成了“探亲”的人。  相似文献   

5.
海埂,坐落在春城昆明的西山脚下,被碧波浩淼的500里滇池所环抱.真是一处令人神往的地方。自70年代海埂基地创立以来,海埂便与中国足球有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年的冬天,大批的足球健儿在这里要度过一个多月的“苦行僧”生活。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甲A球队每年都在这里进行封闭训练,海埂名气变得越来越大。今年,甲A杨英是自六次来欧地大比过。回下了一个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民明召天独厚的高原气候和海埂基地灾自的训约用地,党区里中国足协四意将甲A队统一安进在这里村同训练的主@原因。但是,记者在采访申了闯到,为埂圣地的…  相似文献   

6.
2月23日,这只是中国足球海埂甲A集训中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然而,由于天安门国旗班两位队长的到来,这一天成为了正在海埂基地集训的全体中国足球运动员极其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中国足球协会将在海埂基地举行首次"国旗报告会"。傍晚7点刚过,平时喧哗、热闹的海埂基地突然变得格外安静。正在海埂基地参加集训的中国足球12支甲A队、两支甲B队以及中国青年足球队的全体中国运动员,着装整洁,排列整齐,按顺序依次进人大礼堂就坐。平时开会前队员们之间少不了的互相打闹、玩笑没有了,每次等待开会时队员们不耐烦的喧闹消失了。今天,每…  相似文献   

7.
在认识高洪波之前.我先认识了在中国足协工作的高洪波的妻子程卫,有一次去昆明采访海埂冬训之前.程卫托我给在海埂的高洪波捎去一块计时表和一件外套,表是高洪波在海埂自测体能用外套是因为那年的冬天海埂比较冷。一块表、一件冬装,鼓瑟情深,跃然而出。而我则正中下怀,可以顺便采访一下高洪波。那是1997年初.高洪波正从国安转会到松日。因为那一年徐根宝执教松日,所以松日挺受记者们关注的,松日队的训练很多人围着看,但是高洪波却独自一个人在默默跑圈,对于这员老将,年年的体肝回武林是难关,高洪波不紧不惧地跑着,正如他在球…  相似文献   

8.
海埂的阳光真的很好,暖洋洋地打在每一个人身上,20度左右的温度,微微吹拂的风,北方来的人们都说,这里是个天堂。 只隔了一年,海埂新修的度假村已经一个接一个了,因为昆明世博会,新的马路也开通了,如今从城里到这里只要十几分钟。难怪一到节假日,在基地,到处都是欢天喜地来瞧个究竟的人们。 科萨诺维奇来到了记 者们住的“环碧 小墅”,满是好奇的眼 光。他一定想不到,中国 的记者们,在这么艰苦的 条件下,每天都从事着与 足球有关的工作。他显然 被一些东西给打动,深深 地吸了一口气。 他是不事张扬的人, 但与生俱来的高傲…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燕南飞。每年的这个季节,中国足球的生力军几乎都会聚集在南方名城昆明的海埂基地;每年的这个时间,海埂基地这个平日里难见人影颇为寂寥的体育基地都会人满为患入声鼎沸,海埂都会因故事多多新闻不断而成为各大媒介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地名。“海埂集训”这个极具中国足球特色的“专业术语”,就这样在人们的众多关注和争议之中,伴随着坎坷、艰辛的中国足球,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季。今年,海埂的集训依然会有,但情况却有所不同。日前中国足协在北京宣布,今年将取消甲B球队的海埂集训计划,改由各甲B球队自行安排,其体能测试的…  相似文献   

10.
甲B断想     
又见海埂 又见海埂,又见海埂。去年成功“逃亡”一年的甲B球队今年又上海埂,肯定觉得这是一个跳不过去的圈子。虽然今年海埂有很宽松的政策,但是第一天就有三支球队因为“浪费粮食”被处罚,这是对所有球队的一个下马威。提醒这儿是半军事化的海埂,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 广东的衰落 曾几何时,广东的三兄弟在海埂聚首是在甲A的圈子里,现在是在甲B的集训时见面了,真是不胜沧桑之感,记得职业联赛刚举办的头两年,太阳神和宏远还是甲A里公认具有冲击冠军实力的强队呢。就像几个总是出没在富人俱乐部里的人在一个破旧小饭馆见面一样…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位第一次到海埂的女记者写的采访札记,视角比较独特,体会也和许多男记者不同。回到北京后,她说最后悔的是去晚了,如果能早两天到海埂,抓回来的新闻还要多。  相似文献   

12.
海埂花絮     
海埂花絮巧搭邮车从海埂基地出来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找到去市区的车,某日记者从基地采访回来,正对这漫长的道路犯愁,突然来了一辆邮车,记者招手搭车,上车才知道这辆车是昆明市邮政礼仪局的车,专门到海埂送蛋糕的。原来辽宁队队员马东坡当天是生日。他的父母在沈阳委...  相似文献   

13.
上期提示:不平凡的成长预示苦不平见的辉煌,少年的挫折锻造了张玉宁坚强的任格。由辽宁到首钢,再回到辽宁。张玉才成熟了。到海埂去。这是张王宁的梦想,这个梦在1994年实现了。许多球员谈海埂而色变,枯燥乏味的生活,艰苦的训练,总之海埂在许多人眼中不是块好地方。张王宁却是例外,他喜欢海埂,因为这里有他太多的美好记忆。1994年,张玉宁与曲乐恒满怀愁怅地踏上了去广州的火车。梧州的选拔实在给张玉宁留下了太多悲伤。只因骨龄超龄就失去了进入健力宝的机会,还没有进入跑道就在起点摔倒,张玉宁对未来充满迷茫。还是张引老师伸出…  相似文献   

14.
海埂制造     
关于海埂的故事,大家已经看得有些发腻了,无非是跑圈、训练、外加点所谓的奇闻轶事。作为“山上”为数不多的女记者,本刊的两位女孩以她们独特的视角来看这个熟悉的海埂,熟悉的春训,带给我们的却是不熟悉的故事。“贩人”集团 今年的海埂,最为忙碌的也许不是教练 和队员,而是那些带外员到各队试训 的足球经纪人们,俗称“人贩子”。 这些经纪人根据各自的优势,大致划分 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有负责南美的,有专 门倒腾非洲人的,还有就近鼓捣俄罗斯人 的。这种划分虽说不是十分绝对,但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他们整日…  相似文献   

15.
关于海埂春训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人们的讨论已经很多很多。有人说,让它去吧,因为它早已过时了;也有人呼吁。留下它吧,这是中国足球的特色。已有了20多年历史的海埂基地会不会永远地成为一种记忆,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呢?就此记者走访了海埂基地里职位最高的足协官员——技术部主任杨一民。 采访杨一民时,他刚刚跑完步,一边擦拭着汗 水,一边感慨地说:“这里山好、水好、气候好,在这里锻炼身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言谈之中流露出对海埂的一种眷恋。 对于取消海埂春训的呼声,杨一民说:不是什么事都讲究民主吗,我们曾对所有甲…  相似文献   

16.
寂寞了一年的海埂又迎来了热闹,一年一度的足球春训,是昆明海埂基地的“黄金时段”,每年的这个时候,基地到处都是人满为“患”,热气腾腾。笔者虽身居寒潮汹涌的京城,却也格外怀念起海埂基地那块块绿茵曾给予我的暖意。 今年的海埂春训更加引人注目,因为春训已经成为各足球队联赛开始之前“体能测验”的生死大战了,为了让各队能不至于“损失惨重”。春训办甚至请了云南著名的田径教练、耐力跑专家苏文仁办起了“帮教队”的培  相似文献   

17.
年年说YoYo     
YOYO的前身是有中国特色的海埂体能测试,恐怕现在一些球员还是谈“海埂”色变。作为见证中国足球职业化一路走来的体测,每一年都会引来媒体的声讨和俱乐部的愤愤,只是这样的讨论一直且将一直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8.
连续几年的全国足球甲A体能测试,都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进行。而几乎每次测试结束都有这样的评语:没有想到有这么多记者前来采访,虽然测试工作是成功的,但是场面多少有点乱。 于是,今年中国足协下决心,派了4位新闻委员会的常委飞赴昆明,担任体能测试监督。此前,另外两位常委监督了甲B队伍的测试,并取得了成功。 到了海埂,监督小组经过调查了解到,今年到海埂报道体能测试的记者可能突破60人,因为当时在基地以及基地周围的记者人数已经50人,而且几乎每天都有记者来到基地。在监督小组开准备会前夕,又得到一个消息:10家地方电视台,将联合全天现场直播12分钟跑。监督们粗略估计了一下,如果加上电视台的记者,记者的总数可能接近百人。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节,中央新闻单位的六名记者在海埂足球训练基地过了千年。由于大家都有笔,个个笔下能生花,再加上摄影记者的快门一个劲儿地按,所以六记者此行已被广大同行知晓。那么,六记者是如何成行?又是如何在海埂采访和生活呢? 还是在新闻委员会成立的那天中午,众委员在一起共进午餐。闲聊之际。记者们得知中国足球协会专职副主席王俊生,准备在春节期间到海埂慰问运动员。当时,就有记者提出一起去。王俊生开玩笑说:“你们舍得家吗?”  相似文献   

20.
见挪的身份有点特殊.既是奥运会410nwe自由采用喷根土.国主流深队的主力队员,又是《当代体育》的忠实\进者.中国足球的热心球迷。夏天,昆娜随游泳队去海埂训练,在这个中国z球的“圣地”.球迷)从哪代昙别专。一番滋味在心头。阳光首先感谢你寄给我的杂志,我非常喜欢,尤其是足球版_上半年冠军’赛结束后,马上进行了高原训练,我们就像是球队一样,每年都会到昆明海埂基地训练,而\且一年中不止一次‘上山”。说到海埂基地,我很怵那个地方,因争时都是在平原训练,到了海拔180{)多米的地方,负荷要比平原大几倍,而且特别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