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作品与题解这篇课文节选自朱自清的《温州的踪迹》中的第二篇《绿》。《绿》这篇散文是1924年2月,朱自清在浙江温州十中任教时,第二次游览仙岩后写下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选有此文。《梅雨潭》是《绿》的第二自然段,节选时又把这一段分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的早期散文《绿》,原是《温州的踪迹》中的一篇。这篇游记体的写景散文,是作者一九二四年二月八日写的,但文中所记的第二次到仙岩的时间,却大约是一九二三年的秋天。那时,作者在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兼师范部)任国文教员。《温州的踪迹》中的诸篇,就写于这一时期。文中所记的梅雨潭在浙江  相似文献   

3.
《绿》是朱自清散文《温州的踪迹》中的第二篇,是记述他于1924年第二次游览浙江省瑞安县仙岩山梅雨潭的一篇优美散文。《绿》全文仅一千三百多字,却极其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四年朱自清先生任教于浙江温州,以那里优美的山水风景为题材写了一组散文,名叫《温州的踪迹》。《绿》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描写了温州附近梅雨潭的风光。这是一篇把诗的抒情浓厚、画的境界优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熔于一炉的写景佳作。任何事物都有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风景也是这样。为了把某处风景准确、清晰地告诉读者,就必须抓准风景的特点来写。《绿》这一篇写梅雨潭就是如此。作者通过自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题材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研究者在论及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时,大多会关注他的像《背影》《给亡妇》《儿女》之类的亲情篇或者是《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绿》之类的写景记游篇。但是像他的散文集《你我》中的《谈抽烟》  相似文献   

6.
1988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除了保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之外,还选了朱先生的同事、朋友冯至先生写的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不但对中学生了解朱先生的为人提供了具体的材料,而且对培养中学生如何从为文与为人相统一的角度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与写作水平都有  相似文献   

7.
《绿》是朱自清先生一篇游记体的抒情散文,原为《温州的踪迹》之二,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绿,是个抽象题目,很难写的。但是,在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写得具体亲切、优美、动人。读《绿》之后,我们如同跟着作者一道,游了梅雨潭,不禁惊诧于那醉人而奇异的绿了!  相似文献   

8.
提起朱自清的散文,读者自然会想起《背影》。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总是给人带来阅读上的美感,《绿》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绿》写的是游温州仙岩的所见所闻,朱自清对梅雨潭的评价是:“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而人们读罢本文也会由衷地惊诧于朱自清的《绿》来。朱自清的《绿》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呢?不妨探讨一下本文的艺术特色。《绿》在写作上分两个层次:一是写梅雨潭的瀑布;二是写梅雨潭的绿。作者开门见山地写他第二次到仙岩,使他惊诧的是她的“绿”。这是全篇的“眼”,也是全篇的点题。《绿》的第一层次…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第八册《梅雨潭》一文,选自朱自清的散文《绿》。朱先生通过对浙江瑞安仙岩梅雨潭细腻的描绘,赞美祖国大自然的风光。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仙岩梅雨潭的有关情况.仙岩在瑞安东北45里。仙岩所属的大罗山平地拔起,峻崖陡壁,水源充沛,所以多瀑布潭,这里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是那些写景美文,以其细腻的文笔、优美的意境,在读者中享有盛誉。这些作品善于“使用形容、比喻、烘托、渲染等多种手段,努力营造一种华美的风格。”在这些艺术手法中,作者运用得最多、使其作品生色的,恐怕要算是比喻了。朱自清散文中的比喻,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用作喻体的意象常常是漂亮的女性。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温州的踪迹·绿》)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绿》)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温州的踪迹·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  相似文献   

11.
《绿》是朱自清于1924年在温州任教时写的一篇游记散文。这篇散文同《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样,充分体现了作者为文如同作画的特色。文中用浓墨重彩,工笔细描,酣畅淋漓地画出了梅雨潭那奇异幽美的意境。一、层层深入的描绘作者虽然在文章开头情不自禁地  相似文献   

12.
读著名诗人冯至的散文《朱自清先生》,如同坐在一个尊长者面前听他回忆自己的老朋友:絮絮而谈,娓娓而论,色声平和。然而正是在这平静的回忆之中,透露出脉脉深情。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抒情特色:细微之处显风范,平朴之辞寓深情。平朴的抒情特色首先体现在它的选材上:避开重大事件,尽选细微小事。作者所写是朱先生25年的人生厉程,作为一个文坛高手、民主斗士的朱先生,可写的显赫之事可谓多矣!且不说备受推崇的散文佳作;仅就其在抗战纪念会上的振臂一呼“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朱自清短文《这一天》)仅就其面对着国民党的刀枪,疾书《闻一多先生》,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来宁波时在一九二四年二月,这年的春节是二月四日,他在温州和家人一起过了年就只身到宁波来了。《朱自清年表》说是一九二四年八月就聘宁波省立四中国文教员,显然是误记。朱自清由一九二三年初春任教于温州省立十中,他在该校只教了一个学期书。最后在温州写了《绿》,落款年月为二月八月,即这年的正月初四,而写于宁波的《白水漈》则是三月十六日。此可推知朱自清大约是二月下旬来宁波的。于一九二五年八月离开,由俞平伯推荐,前往清华大学任教。他在宁波生活了一年半光景。朱自清是应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即今宁波一中前身)校长经亨颐之聘来宁波任教的,相继到来的有夏丐尊、方光焘、刘延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录了朱自清先生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绿》、《荷塘月色》、《威尼斯》作为经典教材。经过笔者多年教学体验,些许领略了朱先生诸名篇中的语言魅力和修辞风格。现仅就其修辞风格,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第一,我以为朱自清先生能驾轻就熟出神入化地运用通感(移觉),是修辞方面的一个显著特色。朱先生往往能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又经过艺术的锤炼,铸就“五感”(听、视、嗅、味、  相似文献   

15.
寻踪梅雨潭     
从温州乘39路车,40分钟到仙岩镇,再坐一段人力车,就到了梅雨潭。朱自清不朽的散文《绿》,就是写这里的。  相似文献   

16.
读《绿》     
《绿》,原为《温州的踪迹》之二,是一篇游记体的抒情小品。它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八日,但所记的第二次去仙岩的时间,大约是前一年的秋天,这可以其内容为证。那时,作者在温州中学教书。梅雨潭在浙江瑞安县仙岩山下,离温州不远。这一名胜通常为人们所注目的特色,是那瀑布撞击岩棱而飞溅起来的水花——梅雨。但作者游览时,意外地发现了碧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的散文,由于他对“生活多方面的了解,多方面的感受,多方面的参加”,并注意“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所以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平淡质朴,清新隽永,不少被视为现代散文的精品。正如著名作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还有点过于注重修辞,略嫌文胜于质的话,那么稍后的《背影》、《给亡妻》、《旅欧杂记》、《伦敦杂记》等就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到了后期,如《飞》,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了。” 其实,叶老谓朱自清的前期散文“有点过于注重修辞,略嫌文胜于质”,只是与其后期散文相比较而言的。实则朱自清的前期散文清新隽永,情文并茂,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仅就其语言方面的艺术特色谈几点粗浅  相似文献   

18.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瑞安的胜迹——仙岩山的梅雨潭汪汪一碧的优美图,如悬面前。一种凉丝丝绿茵茵温润如玉的柔美之感,沁人心脾,悦人耳目。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无论诗歌、散文,在语言的锤炼上都很有功力。他的散文语言既有琅琅上口娓娓动听的音乐之美,又有着意从提炼口语中琢磨出来的,无比生动,具体、细腻朴实的形象之美。朱先生的散文还巧于布局,中心突出,层次井然,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绿》曾入选中小学教材,对几代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期特刊发由其子朱闰生先生撰写的回忆散文。文中,朱闰生先生以八秩高龄追寻自己的父亲朱自清在温州时的点滴经历,除了让人感动不已的温馨亲情外,  相似文献   

20.
我在语文教学中力图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现以朱自清的《绿》为例,谈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朱先生的散文既有清新秀丽的自然美,又有浓郁的人性人情美,还有含蓄隽永的艺术美,《绿》就是这几种美的和谐统一。教学中,要使学生充分感受理解领悟这几种美,教师就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由浅入深地感受和潜入作品中美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