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社会环境和社会要求发生了整体变化,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特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以,德育工作仅仅为局部的调整已无法从整体上适应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德育改革的大胆实践,以创造德育工作新经验,建立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 所谓新格局,就是指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结构和新体系。这个结构与体系的构建框架可概括为如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理论教育的任务。长久以来,作为学校德育的专门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形成了相当稳定的、以“灌输”为特征的主导模式,如一言堂、注入式。尽管社会和教育实践在深入发展。现代化教育思想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灌输”依然是教师们最惯于采用的方式。人们想到思想政治课,就会想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和学生的洗耳恭听。  相似文献   

3.
胡乃璋  张栓宝 《中国德育》2004,(11):69-70,76
近年来,我们就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适应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反复探索,不断实践,初步形成一整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一、与时俱进。确立正确先进的德育理念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校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现实,学习借鉴先进的德育思想理论,确立了“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打实基础,着眼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前教育失衡,表现在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电脑,荒于人脑。从某种意义上说,造成了教育错位,直接影响到我们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遵循“育人为本,养成为先”的办学思想,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提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学校德育工作理论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实践,阐述了职业学校德育新模式,这个模式主要包括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德育工作队伍和以学生为本,德育管理人性化两个部分,本文重点阐述了第二部分,分别论述了隐蔽教育、养成教育、希望教育、生命教育等四个德育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应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作为承担学生德性素质培养和熏陶的教育活动,无疑是一种价值性活动。个性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实践是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其中包含有学校德育活动。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甚至因果关系。学校德育应该以学生个性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导向,应该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思想品德课如何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经“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高职学段课题组批准,我们承担了高职高专思想品德课程分年级实施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综合素质的测评,是促进学生在思想、政治和品德方面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在素质教育具体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评价的准确性,促进学生自觉按照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根据《舟山航  相似文献   

8.
一、德育整体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内涵 开放地区学校德育的整体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为依据,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开放社会对学校德育和学生思想的影响和要求;根据国家对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和开放社会特点确定德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层次要求、途径体系和评价体系,发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方法的重心转移应从民主化、实践化和理想化三个方面落实,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综合运用、有所侧重,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传播下学校德育的多元文化整合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化传播成为人们思想和化价值观相互整合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在跨化传播下呈现出主化与亚化、教师主体指导性与学生主体辨别性以及学校德育目标的一维性与实践的多维性的矛盾等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的新体系,除了处理好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系统外,还应加强网络德育的建设,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优化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程辉 《现代教育》2003,(14):28-28
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我们看到今天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一名从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已经意识到学校德育的滞后性,由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产生了部分学生心理脆弱、理想淡漠、思想混乱等现象。甚至引发了少数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任务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的修身思想以修己为本,修德为要,中庸、实践、自省为道,完全人格之养成为旨,构成完整丰富的内涵。同时,蔡元培的修身思想具有中西结合、兼容并包,与时俱进、贴合实际,循序渐进、整体统一,回归实践、追求和谐等鲜明特征。本文通过对蔡元培修身思想内涵和特点的分析,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得出其在学校德育中的借鉴意义,以期增强当代学校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与时代同步,与新的教育理念同行,与先进文化方向同轨,与学生成长的内心需求同在,应该成为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思想。也就是说,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丰富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规范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学校整体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述了实践能力是人的素质形成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职责。学校德育可强化实践观,改变工作思想,进一步发挥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日前召开的第四次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对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作出部署,要求各地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素质教育由区域试验向全面推进转化。为实现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福建省确定出今年工作的重点:即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形成贯穿各类学校、各教育阶段,由浅入深的德育目标层次递进的完整体系;加大教学领域改革力度,把教学改革作为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在我国 ,向来有重视德育的优秀传统 ,但传统的德育一直着眼于为社会制度的巩固、发展 ,为社会整体关系的协调而服务。学校德育与新的形势发生冲突 ,这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首先 ,我们要确实抓住学校德育的核心和基础。学校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包括对事物所持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6,(6):99-101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美国的社会背景、学校德育背景提出了关怀教育理论。关怀教育理论强调学校德育要视学生为一个有生命的且完整的人,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切地融入到德育学习中,充分发挥德育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关怀理论倡导用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对学生进行教育。它启示我们,学校德育必须把关怀教育列入整体德育目标体系之中,要营造充满关怀的学校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关怀中幸福愉快地学习和成长,在关怀中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问题诊断是对学校德育当前发展现状所做出的描述,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指标体系判定学校德育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存在差距的程度,据此提出学校德育改进具体方案的实践活动。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德育问题诊断应该以问题的揭示为重点,以学校文化的整体变革为支撑点,以学校德育内部的改进为着力点,以最终提升学校德育的品质为落脚点和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刍议构建情感教育体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情感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是道德需要学说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情感教育体系中必须以自我教育为核心原则,以个体人格情感教育、群体人格情感教育和社会人格情感教育为内容。学校德育工作情感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实践探讨和理论研究。我们想念,它必将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