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当前。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流行一种观点——“压力管理”。其要义就是“教师是需要不断施加压力的,压力就是动力,让教师有动力就要加压力”。如为了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危机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一些地方领导张口“下岗”、闭口“下岗”,把“下岗”当作启动学校内部活力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尤其需要理性和清醒。新的小语课堂需要“一池活水”,将几年来所留存的浮尘洗尽,课才会真正活起来。教师只有坚持把课堂教活,并终生追求,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才会永远地将课堂置于“活水”之中。给课堂教学“一池活力”,活力才会变成压力,压力才会发展成动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动机由“本我动力”与“超我动力”构成。“本我动力”会使教师产生自私和利己的行为,这需要管理制度发挥作用;“超我动力”会使教师产生无私和利他的行为,这需要化理念发挥作用。管理制度与化理念的紧密结合能使“本我动力”与“超我动力”两个方面有效控制与激发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4.
高校组织为了有效地运转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动力。这些动力“主要有压力、影响力和内聚力”。而压力是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新课题,20世纪60年代才广泛引起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重视。高校组织中的压力,是指作用于组织及其成员的外部力量,是高校组织运转、发展的一种重要推动力。正确认识和恰当运用压力,是高等学校组织行为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一高等学校是规范性教育组织,担负着培育人和教育人的重任。高校组织中  相似文献   

5.
高校中的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境的贫寒在求学道路上比其他人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压力。这些困难与压力,既有来自经济上的异常拮据,也有来自心理上的沉重负担。“贫困”,成为这类学生心中“沉重的痛”。“助学解困”不仅要有经济上的援助,更需要有心理上的“扶助”。如何挖掘这一群体本身的力量,发挥和利用群体动力来有效地促进个人心理和人格的成长,是本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6.
中师生物学教材(试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比原教材有很大的改进,得到第一线的生物学教师的欢迎。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几处不太合理和规范的地方,现提出如下。lff念不确切在教材中谈到气体交换的动力时写道:“肺和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动力是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这种压力差是由呼吸运动造成的。那么,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动力是什么呢?是气体分压差。气体的分压是指在两种以上的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压力。”我认为,文中所述的“压力”应改为“压强”,因为“气压”、“大气压”、“气体的分…  相似文献   

7.
国民精神动力需要整合,否则社会就会处于混乱状态,而精神动力的整合必须坚持合理性,即整合必须适应人与社会的生存发展需要。国民精神动力整合的“合理性”表现为“合目的性”。“八荣八耻”正是对国民精神动力结构的“合目的性”整合,  相似文献   

8.
调动人的积极性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激励”。激励是指人的需要和动机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进而产生行为动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之所以有效,原因在于人们对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分外关注,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面临的压力变为动力。下面谈谈我在学校管理中应用激励手段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地区高校大学生出现了学习动力匮乏,学习适应困难,学习焦虑和压力加大等学习心理障碍,需要有针对性的调适方法,即科学揭示该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真相,加强理想、信念与责任教育等。  相似文献   

10.
德国电信等国有企业,一直未实行股份制。由于垄断经营,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动力,多年来被舆论称之为“庞大无比的官僚机构”,同欧美其他国家相比弊端很多,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并经常受到广大顾客批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动力就是需要。”然而用这种动力索取某种需要的时候而又达不到,那么人们的“需要”是不是就永远得不到呢?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种种事实证明,这种动力虽然达不到人们的“需要”,但只要有这种动力的能源,人们的“需要”就一定会达到,这种能源就是自信的能量。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的教育,这是科教兴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教师工作动力是推动教师保持旺盛工作状态的内生力量,来源于教师的内在思想动力、所承受的“合理”的外在压力以及教师职业吸引力。当前,由于存在教师内在思想动力不足、“合理”外在压力异化、职业吸引力消解等问题,导致部分中小学教师工作动力严重不足。激发中小学教师工作动力,要坚持治理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各教育主体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厚植教育情怀,增强教师从教的内在思想动力;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教师工作时间和责任边界;完善和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易中天:不原谅中国教育 ——今日之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了塑料膜.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则是一样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日“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有人去想。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说过:“好的教师产生好的国民.”意指好的学生要靠好的教师来培养.小学教师做为人生的启蒙者,其作用尤其重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发展.然而,做为“未来小学教师”的中师生的学习情况并不让人感到乐观,存在着一些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本着“教育为本,师范为先”的原则,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中师生的学习问题.本文以在分析中师生学习中的动力,阻力和压力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学习动力,削弱学习阻力,改变学习压力为动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动力。压力是摆脱束缚、摆脱贫困、摆脱压榨的催化剂;压力是一份重量,相对于轻松来说:压力是一份负担,相对于自由而谈;人不可无压力,也不可压力太重。没压力则没成功,压力太重则树弯桥垮。我们一生都试图摆脱压力,但终归是徒劳。科学家认为,人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如果没有既甜密又痛苦的冒险滋味的“滋养”,人的机体就根本无法存在。对这些情感的体验有时就像药物和毒品一样让人“上瘾”。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试验表明,如果将一个人关进隔离室内,即使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没有任何情…  相似文献   

16.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企业,合规不仅能促进企业遵纪守法,还能发挥企业自治作用,推动高质量市场的建设。企业合规的实质是企业的自我规制,体现的是“元规制”理念,强调内部动力与外部压力的二元协调。而实践中以外部行政压力为主的合规模式,导致企业合规的内生动力不足,存在滥用和误用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合规的工具价值冲突,强规制、弱监管的单向适用倾向和标准化适用合规工具等。为了弥合理念和具体制度之间的差距,促进更好的合规,应从“规则—机构和工具—理念”三个层次完善企业合规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生态生产力认识的深入,生态动力系统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日益显现。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区域循环经济生态动力系统是一个由环境因素、动力主体和动力要素通过输入、作用过程、输出以及反馈环节构成的,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复杂系统,能够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系统不断完善其生产、消费和分解流通功能,并最终使其获得自我维持和自我强化的自组织能力。从运行角度,生态动力来源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利益压力和市场竞争压力,表现为区域主体对这种三种压力的反应、权衡与控制。应当按照“生态压力一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模式构建生态动力系统,从而推动“社会.经济一环境”系统走上由相互隔离到逐渐融合的良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进入高三,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同学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态,影响到学习和身心健康。我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到,多数学生感觉“累!”;有的学生内心有点“烦!”:有的学生心绪急躁不安;还有的学生用“既感受不到快乐.又感受不到压抑,没有任何感觉,好像一根木头一样”表达了“麻木”的心情:有的学生用“有许多事情需要做,却又紧张不起来.也不知该从哪儿做起”表达了自己的“迷茫”和“困惑”。高三学习效率的高低,关键看有没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好的状态,能不断激发自身的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生动力,成为学习上攻坚克难的动力和源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调整好心态呢?  相似文献   

19.
上海科技出版社“司南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第157页作业第5题:某人分别用如图1(a)和(b)所示的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图1(a)肩受到的压力__图1(b)中肩受到的压力;图1(a)中手施加的动力__图1(b)中手施加动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笔者在教学完本节,布置学生作  相似文献   

20.
经常有学生到心理辅导中心来向我诉说:“我现在一无是处,学习不好,人际关系不好,一切都不好,压力太大,快崩溃了!”什么是压力?压力从何而来?如何缓解压力?压力是对人的精神和肉体承受力的一种要求,如果承受力能满足这种要求,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就像许多人说的“变压力为动力”。但决不是压力越大动力越强,压力应该有个限度。能够驾驭的压力应在个人的承受力范围之内,如果压力超出了个人的承受力,事情就会向着糟糕的方向发展。压力来自各个方面,比如,进入青春期后生理的变化,社会角色的矛盾,不切实际的自我期望,由于抵制成年人的教育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