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乐”与“道”、“乐”与“仁”的关系表达了先秦儒道两家乐论的两种不同路径和态势,并奠定了中国古代艺术哲学的理论品格。早期道家以“道”为本体,“乐”是近乎“道”的“大音”、“天乐”。老子以“虚静”的方式把握“大音”;庄子“天乐”的把握,在于“心斋”的建立和“至人”这一理想人格的构建。早期儒家的“仁”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仁”是各种道德品性的精神基础,被升华为一种世界观,一种精神境界;以“养心”“尽心”来完善主体道德人格的建构,孟子在“仁政”的基础上提出“仁声”,并将“仁声”扩展到“与民同乐”。实现政治伦理和艺术感化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了上古的音乐思想和西周礼乐制度,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理论。他们在肯定音乐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又从各自的观点出发阐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们都特别强调音乐的社会政治教化功能,从而形成了先秦儒家以"乐教"为核心特色的音乐思想。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之乐教理论,重视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受到当时社会及此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在维护国家统治与调和社会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了上古的音乐思想和西周礼乐制度,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理论。他们在肯定音乐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又从各自的观点出发阐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们都特别强调音乐的社会政治教化功能,从而形成了先秦儒家以"乐教"为核心特色的音乐思想。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之乐教理论,重视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受到当时社会及此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在维护国家统治与调和社会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西周时代的娱神论到春秋战国时代的音乐新声与娱乐论的兴盛 ,在乐器铭文中均有反映。而传统儒家乐论的发展却与音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呈现出不一致的状态 ,利用先秦乐器铭文材料与古文献材料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了先秦乐论的发展状况。究其发生之原因 ,是传统力量的强大与先秦至汉代的思想发展取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先秦名家以其对语言语义确定性和必然性的"独特"理性思辨开创了中国古代语言哲学研究的先河。这一"原创"思想对后世中国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影响及其对中国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均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在孔子留下了对于“德性”和“知性”的思考的文化遗产之后,孟子和荀子在不同的人性论基础上,分别对“德性”和“知性”予以了张扬。这种不同侧面的张扬也使我们认识到,孟荀思想实为原儒学不可分割的完整表现形态。而如何在现实实践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其局限性,吸取其合理的因素,不仅对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分析了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辨能力缺乏的现象及原因,并根据新课标及高考作文对发展等级的要求,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议论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对当代正义观的构建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正义观构建的主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关系,正义观构建的内容是开放的和谐体系,正义观构建的过程是动态的和谐发展,正义观构建的动力是矛盾运动中的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9.
思辨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理性思考和学习创新的能力。因此高考作文注重考查学生思辨能力,要求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自然和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但是当前的学生作文存在事例有余、思辨不足的问题,如果能增强思辨色彩,将有利于丰富文章的层次,使说理更深入。思辨的角度很多,本文主要从辩证性思辨、发展性思辨、联系性思辨这三种角度,分析思辨在语段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整本书蕴藏着丰富的思辨资源,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文本,寻找、开掘思辨资源,并以问题为导向,从情节假定的重构、传统评价的质疑、复杂人性的批判、主题化的形象比较等角度设计思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思考、质疑、探究,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谭恩美作品《喜福会》中四位中国移民母亲与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由于文化差异、民族身份等因素引起的充满冲突的、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探讨具有模糊身份的美籍华裔母女们在西方主流话语下寻求身份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学者伊万-佐哈尔建立的多元系统理论为解释文学翻译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运用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小说中个别中文词语的音译策略。这些拼音词语在拼写、词性和断句方面在强势文化影响下的改变以及小说在回译拼音词语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都体现了翻译文学的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之际与人物之辨构成了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的主要问题域,形上之天与形下的天、地、人、物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差异一体的开放的自然。在价值关系上,人对天地持敬畏之心,对万物则爱之有序、用之有度。在道德实践关系上,强调成己成物、参赞天地化育,在实现自然和谐的同时也使人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在认识论上,重伦理、形上天理而轻物理,对自然物理的认识始终受制于对形上天理的体悟而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导致儒学所主张的自然和谐论处于一个比较原始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14.
先秦道家基本上都相信天命的存在,并且认为天命具有强大的权威,命不但决定人的穷达贵贱,也决定人的寿夭生死,列子和《黄帝四经》更认为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天命决定的。天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天命是早就注定的,人力所无可改变,人的一生都无法逃离天命的安排,但如果具体到个人,则一个人的命好命坏又完全是一种偶然性。道家认为命是神秘的,不可预知也无法言说,而且"命"和"时"缺一不可,而当道家的命论和"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加具有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意味。  相似文献   

15.
“孔颜之乐”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命题之一,这个论题不仅是由韩愈提出来的,而且他还认为颜子的“箪食瓢饮”是圣人的细小之事,这个观点在宋代遭到了周敦颐、程颐等人的批判。“孔颜之乐”的命题正是在对韩愈观点的不断修正中才逐渐明晰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墨虽然是针锋相对的两大“显学”,但在文化也即关于人的一系列的基本问题上,其思想观念都是一致的。在对人的自身的理解上,两者都注重修身、践行,对人的主体性一致强调;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两者都主张个人利益让位于群体利益,都坚持利他的伦理观;在天人关系上,两者都追求天人之间的和睦与融合;在社会理想上,两者都追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是近年来受人瞩目的小说家,身处中美文化交叉点之上,以其切身的体会,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作了《喜福会》.这部小说所塑造的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华裔女儿们,大多排斥自己的族裔文化传统,而认同美国的价值观念,甚至憎恨华裔身份,消极评价、否定自我.这种心理,正是在强大的种族歧视和同化压力下自卑情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喜福会》中,华裔作家谭恩美从母女关系的角度阐述中美两种文化的差异、冲突及融合。在作者笔下,中国呈现了神秘莫测、阴森恐怖的景象,而美国则是自由平等、富足幸福的社会,这正是东方主义中阐述的东方是低劣的而西方是优越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石田颖宏 《海外英语》2014,(19):180-181
Amy Tan’s well-known masterpiece The Joy Luck Club has been discussed by scholars and writers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topics mainly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 and daughters, the role of immigrants, Androcentrism and so forth.However,“The Other”of Orientalism is rarely talked about. So this paper probes The Other in several aspects.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家承继了西周"以德配天命"的思想,从更为广泛更为系统的角度阐述了尽人事而知天命、顺应天命的理性天命观。以这种天命观为基础,孔子和孟子还分别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理想人格学说。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理想人格的探究,为当今中国本土化的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找到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