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哲学教育应该体现哲学的内在精神,不能“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哲学’教育”.要改变哲学教育中非哲学化教学方式,哲学教育者就必须掌握哲学的内在精神并在哲学教育中体现贯穿哲学的内在精神。哲学的内在精神主要有怀疑批判精神、逻辑思辨精神及还原实证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时代,哲学成为一门备受冷落的学问。在哲学的课堂上,学生们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学哲学有什么用?本文结合哲学的产生原因,对于哲学这门特殊学科的"用处"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说明了哲学作为一门"无用之学"所蕴涵的大用,即通过改变自身的视野来改变对环境的看法,从而在一种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智慧和教养。  相似文献   

3.
从批判的前提,批判的依据或尺度,批判的实质内容,批判的目的,批判的基本特性等层面,对批判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批判和哲学的关系,认为,批判是哲学的本性,批判精神是哲学的本真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当代最具深度的批判性哲学。在今天,阐扬哲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和批判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与哲学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是人类主体性认识的起点与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传统哲学的批判性的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非科学性等局限,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合理的批判精神,从而实现了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论哲学的批判与批判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必须渗透或贯穿着一种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这应是所有哲学都应具有的一个共同性特点,而哲学的批判不同于政治上的批判,哲学批判的本真底蕴是考察分析,这种考察分析是一种辩证的扬弃。哲学的批判具有观照视角上的总体性,批判向度上的多维性,深刻性和智慧性的特点,哲学的批判必须以一定的批判精神作支撑,哲学的批判精神是贯彻于哲学批判之中的灵魂,它象一种普照的光,指示着哲学批判的路标,哲学的批判既需要一定的科学精神作支撑,也需要一定的人精神作支撑。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形态的变迁,分别是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德国古典综合统一的哲学和现代"拒斥形而上学"的批判哲学。哲学形态发展的背后凸现的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逻辑,展现了人类的客观精神→主观精神→主客观统一的精神→批判精神。这条主线体现了哲学的发展与人类精神的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的哲学教育不可忽视其终极目标,哲学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呼唤着哲学教育改革必须以渗入哲学学理、传承哲学精神,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为要义、契机和着眼点.这三者是哲学教育中不同视角和界面的精粹和钥匙,也是提高哲学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理念和手段.在哲学教育中,了解和掌握哲学学理、哲学精神,培养理论思维能力与真正系统地了解掌握哲学知识和运用哲学原理的关系是一种"纲"、"目"关系.哲学学理与哲学精神、哲学本性之间及与培养思维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一种蕴含与被蕴含、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于哲学的研究,我们一般注重研究它是什么和为什么,不注重研究它的作用。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哲学的意义和价值,旨在说明哲学对我们的用处。本文认为哲学乃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工具,而这种精神工具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人类提供精神和心里的需要即终极关怀,为人类提供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灵魂,是维系哲学存在的根本所在。哲学价值在于哲学思想本身,哲学理论塑造理想人格的功能是其最重要的功能。社会的发展需要哲学担负起为人的发展进行价值定向、为人类建设"精神家国"的神圣任命。  相似文献   

10.
费耶阿本德哲学的批判精神来源于三个方面1.哲学、科学哲学的批判传统;2.科学家的批判精神;3.对白人、非白人的生活方式的比较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年来,有些人把它作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甚至作为一种生态哲学。实际上,从“天人合一”的本义看,“天人合一”探讨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不是一种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12.
哲学以彰显个体生命意识为目标的人学转向,在掩埋大写的“人”的同时,又使哲学的阶级意识黯然失色;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还原,又悄然消解了它关怀终极、安立生命的人学理想;哲学在特种语言学上的努力和对人提供的虚幻的幸福期许,又使它成为生活中一道多余的手续。那么,哲学如何向生活还原才能将人的生命本质引向人自身,又依凭什么去刚强人的生存力量并使之勇敢地担当起全部生活重负,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来说,这将成为一个性命攸关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孔子哲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研究天人关系、人我关系、人物关系的人生哲学。而作为我国最早提出成体系的人学理论的大师——孔子,可谓穷其一生来探索人生的奥妙。孔子人学以"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的为逻辑起点,个人的独立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的价值论思想为逻辑支撑点,最后回归到"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生态哲学源于环境日趋恶化、资源日趋枯竭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上及其发展的方法上都体现了生态哲学的思想。转变生产方式,合理地上(生)产;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恰当地运用科技,实现技术的生态化是强调生态哲学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欧克肖特的教育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人性论、认识论和道德论三个角度初步探讨了欧克肖特的教育哲学,其人性论认为人性假定是作为游戏者的人,并分析了自我理解和会话这两种路径;其认识论主张技术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共存;其道德论倡导基于习惯和情感的混合道德生活形式。最后从四个方面评论了欧克肖特的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6.
人学是二十一世纪的显学,李培湘先生则早在四十多年前的探索就开始涉足其间,他集四十年之力而卓然成家的《人的哲学研究》给学术界树起了一座标杆:执着、新锐、前瞻、融通、应用是学问之道的创新之源。全书以"人性理论的历史研究"、"人的本质、素质和人的主体性研究"、"人的民主自由研究"、"人的认识问题研究"、"人的教育问题研究"、"人与社会及唯物史观研究"对"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哲学解读,是人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其精博宏大的治学之道,对我们当今学人大有启迪。  相似文献   

17.
加美·尤伊斯执导的影片《上帝也疯狂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哲学,它将现代社会中的喜剧元素与生态环境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三个维度入手,突显了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表达了对于人、自然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在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精神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解读影片中的生态哲学理念可以为我们构建新型生态和谐的现代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原则,也是贯穿整个哲学发展历程的主题。“认识你自己”确立了人类的历史主体性,使哲学能够正确评估人类自己,培养人类的“自我意识”,这对哲学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决定哲学发生的原由和存在的根据,从根本上说,哲学是人类为了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而发明创造出来的思想成果,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界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把哲学的根本问题规定为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既可以在哲学史上得到证明,更是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