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关于读好句 (一)读好句子的意义 从语法角度说,句子是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我们说话、写文章,总是一句一句地进行的。朗读,当然也是这样。读好了字、词,为读好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标准,更是学生学好汉语的基本功。一、阅读能够提高对字、词、句、语法的掌握能力阅读是学生接触字、词、句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熟悉学过的字词,并且还可接触到新鲜的词语和未学过的汉字,通过使用和理解句子,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字词句,巩固基础汉语。同时,通过阅读不同作家的著作,还可以了解不同的写作风格,感受语言魅力,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二、阅读能够增强理解能  相似文献   

3.
集合了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体现感受能力的“读”,我们称之为整体阅读。这种读是由识字音、懂词义、明句子,进而懂篇章、知文意、明主旨、评得失的低层次基础性阅读和综合性高层次阅读相结合而形成的整体。它的个性是不满足对字、词、句的认读、释义和理解,而是协调了概括、分析、联想、评价等多种能力;这种读虽仍以篇为阅读基础,但不是孤立地在每篇中求“小而全”,而是放在单元、全册的整体背景上进行。因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整体性教学的一个“部件”,因此,它相对又自成系统:每册有读的总要求,这些要求又分别体现在单元和各篇中,形成整体阅读网络的各个点,点点相连,缀成整体。  相似文献   

4.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以了解意义为基础,逐步深化而及于鉴赏、评论;写作则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创造性地运用字、词、句构成篇章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各有目的,但又不是毫不相关,两者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相依存。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读懂文章,学会分析,还可以指导写作;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能使阅读更顺利。我认为阅读与写作可以同步复习,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两者做到相辅相成,使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5.
猜读法是一种通过熟读精思、细心揣摩,从而达到融会贯通、透彻理解和掌握读物的内容和形式的阅读方法。猜,即猜测、揣度的意思。 人们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是一定要展开认真的思考的,但实际上,人们在读一篇文章时,并不是读一个字想一个字,读一个词想一个词,也并不是对文章中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句子都平均使用力量在那里苦苦推敲。通常的情况,是比较快地逐句读下去,甚至是“不假思考”地一路读下去,而有些词句、有些提法、有些描写都能引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教语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的教师认为,基础阶段的任务是让学生会读、会抄、会默写字词句,而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是纸上谈兵。固然,会读、会抄、会默写字词句是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教师在进行字、词、句教学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在读中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在写作时,不少小学生提起笔来无从下手,或是文字苍白,其重要的原因是阅  相似文献   

7.
读与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是材料的积累,写作是技能的运用。从心理学角度看,读是一种内化的吸收,写是一种外化的表达。由此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能力的巩固和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打好字、词、句、篇的基础,才能在作文时更好地运用语文工具来表情达  相似文献   

8.
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注意学生读和写能力的培养。我每讲一篇课文,尤其是精读课文,都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写文”的学习情趣。具体做法是通过启发学生读懂课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哲理句、优美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句子,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句子含意、意境的理解,或让学生模仿写出相类似的句子,或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写出有创意的句子,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整篇课文和写作的能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什么途径,运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要求,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1.提高阅读能力,重于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就是多读书,多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使生动的字、词、句、篇在脑中留下印象。而老师的责任在于运用最优秀的语言作品,引导学生在最好的语言环境中多读、爱读、自觉地读,读成习惯。问题:学生现在的课外文中语句表达不通顺、中心不突出、语言贫乏、写法单调。课堂上,学生对句子的感悟、理解肤浅,表达更有语无伦次,抓不住重点的感觉。思考: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学生形成语…  相似文献   

10.
××: 上封信跟你谈了词,现在且来谈谈句子。文章里的一个句子,就是口头说的一句话。按一般情况说,会说话就会写句子,懂得口头说的话当然也就懂得照样写下来的那个句子。教学生读课文也就是指导学生读作者写下来的话。道理很简单,事实也正是这样。我们的学生只要认识了几百字或者千把字以后,他们就自觉地找书来读,迅速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可是,问题也并不那么简单。我们听人说话,有的话一听就懂,有的话要想一想才懂,有的话要接連听上几句連起来想一想才懂,有的话甚至要了解说活  相似文献   

11.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理解句子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理解句子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语言感知,形象再造,入境动情这样一个心理过程。语言感知:读懂句子的字面意思是感知语言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抓住句子所说的对象(主语)概括其内容大意,使之在头脑里初步感知其语言内容。例如,读“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这一句,先指导学生从“寒冬腊月”、“深夜”、“单军衣”、“薄毯子”等词语入手,弄清这句的字面  相似文献   

12.
阅读和写作是互相促进的关系,阅读和写作可以贯通在一起进行教学,语言学习者应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的技巧。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篇目的分析,以读促写,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挖掘阅读教材,优化教学设计,从字、词、句细微处入手,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的积累,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把写作指导充分渗透到阅读中,在阅读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本细渎,顾名思义是仔细地、认真地阅读文本。就像浙江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说的那样,“你要徜徉在语言之途,在汉语里面出生人死,要沉入词语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标点符号来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通过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认真仔细地阅读文本,这是我们阅读教学必须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语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范及在此过程中所进行的种种训练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这里,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字、词、句、篇、点等要素的组织、运行,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直接特征,但不是仅有的表征;它还伴有兴趣、情感、经验等非言语因素的参与,因而是一种成分比较复杂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以下简称课标版教科书)所选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一文,有几个句子,笔者认为值得推敲一番。句1: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此句中",字的难处"一语不合事理,不是"字"的难处,而是我/  相似文献   

16.
速读能力的实际培养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读句能力破除“啄字崩词”的一字一词阅读的习惯,培养一眼扫一句的能力。扫一般单句时抓住句子的主干“主谓宾”;扫复杂单句时把各种短语看做一整块,抓住“把”字、“被”字、使令动词和连动谓语;扫复指句时难点在称代复指,抓住代词所代部分的掌握;扫复句时抓关联词带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试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字词、标点、句子、基础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写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比如字与词,不是单纯地解释,而是要放在语句中让考生去体会它们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8.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在试卷中占的分值比例最高。阅读是获取各类信息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应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技巧。在阅读过程中,要把握文章的线索,抓住主要信息。读不懂的地方,要上下串读,通过上下文的语言信息和语境加深理解。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字面意义,还要根据字面推断出隐含意义,包括作者的观点、意图等。下面就介绍几种阅读方法。 一、捕捉主题句 主题句是指能表达或概括文章段落主题或主要内容的句子。简单地说,它是表达段落大意的句子。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中,作者在每一自然段中往往只论述或讨论一…  相似文献   

19.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1阅读时,不要“细嚼慢咽”,就是说,要把注意力放在领会文章中的词、句意思上,抓住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思想,切勿像精读那样从语言内容到语言形式都要字字句句去落实。2学会掠读。所谓掠读,就是不要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读下去,而是采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主题句,切勿去纠缠文章中的某些细节,而影响掌握全文的大意。3学会寻读。所谓寻读,不是毫无目的、毫无重点地阅读,而是有目的、有选择地快速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迅速寻找所…  相似文献   

20.
句子是由词儿组成的。句子教学,一是要把句子中各个词语的意义讲清楚,引导学生确切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斟字酌句的良好的阅读技能和习惯;二是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运用,提高学生遣字造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