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2):9-10
长治市城区现有中小学三十余所,虽然所处地理环境相对农村学校较为集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各校在学校轨制、学生人数、师资力量、领导素质等各方面均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有的学校并行六轨、学生逾千、师资力量雄厚,而有的单轨制小学校学生人数还不满百人,教师队伍人员老化;还有些学校,虽然在教师、学生人数上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扎实开展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尤为重要。但是,各个学校、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的开展效果参差不齐,联片教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方式,这种教研方式立足于校本教研,以教师发展为目标,构建“研究共同体”的工作机制,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刘国庆 《甘肃教育》2014,(22):22-23
正联片教研是根据地理位置、学校现状、管理水平、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按片划分教研区域,以学科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校优势,加强校际交流研讨,多层面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实现教研制度创新的一种形式。扎实开展联片教研活动,能够更好地打破校际壁垒、学科壁垒,加强校际教研交流与合作,破解传统教研瓶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中小学分布面广量大,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师资  相似文献   

4.
联片教研是一种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师均衡发展的重要教研形式.合理搭建平台,科学制定计划,创新形式,强化管理,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联片教研,可以提升教学、教研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1背景 21世纪,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教育正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7.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教研活动是个薄弱环节,乡镇间的横向交流搞不起来,致使农村骨干教师教改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从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 乡镇联片教研活动由教研室进行宣传发动,由骨干乡镇承办,其余乡镇报名参加,组成一个教研片。一个片一般由三至五个乡镇组成。活动中由市教研室帮助牵头。目前我市已经搞了两轮这样的活动。第一轮由教研室带领选好的市直小学的优秀教师(大部分为青岛市教学能手)到片里上示范课,教研员结合辅导《大纲》做业务辅导和评课。第二轮活动完全放到乡镇进行。对这轮活动,我们规定:每个乡镇在会上出一节公  相似文献   

8.
联片教研是一种重要的教研形式.合理搭建平台,科学制定计划,创新形式,强化管理,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联片教研,可以提升教学、教研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联片教研是一种重要的教研形式。合理搭建平台,科学制定计划,创新形式,强化管理,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联片教研,可以提升教学、教研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基本保证。为了使校本教研活动深入开展,县教研室从理念、制度、活动等多个维度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并通过不断落实和完善形成了区、片、校、组四级教学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1.
“联片教研”是实施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之一,它是一种联合区域内各校力量共同研究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深层次问题的“大校本”教研工作机制。它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为区域内各校的校本活动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其内容涉及校本研修、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随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而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研活动是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主动准备、积极参与和反思实践三方面,详细地描述了教师如何依托教研活动,提升自己,使自己更趋成熟,真正成长为一名新课程要求的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深度和广度展开。面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一些教师感到束手无策,部分教师甚至焦虑起来。如何帮助教师正确对待新课程,进而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有专家说,课改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不是方法、技术和其他条件,而是在于人,特别是教师主体性的调动和发挥。基于此,我们搭建校本教研平台,把学校变成教学研究的基地和教师成长的摇篮。 建立校本研究制度,深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验 搭建校本教研平台。我们的管理模式是“教育局引导——学校主持教  相似文献   

14.
许水云 《湖北教育》2004,(10):43-4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深度和广度展开。面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一些教师感到束手无策,部分教师甚至焦虑起来。如何帮助教师正确对待新课程,进而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宏大、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给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不可多得的机遇。我校通过深入细致地学习和研究,确立了“以校本培训为载体,立足学校发展,把教师的培训、教学实践、研究融为一体,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构建新型现代学校”这一教育理念,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教研,培养教师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课改实施能力,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年轻教师的职业素养,改善校本教研存在的实效性低这一问题,文章提出城乡联片教研。它可以有效整合优秀资源,激发学校的发展潜力,让教师在互相帮扶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使教学质量高且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能够突破教学瓶颈期,进一步完成教学质量提升。城乡联片教研活动需要以本校的教育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间的往来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缩小本校与名校之间的教学差距,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认知上完成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由数量的扩充转变到质量的提高上来,但不少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中小学,由于学校规模小、教师人数少、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畅通等原因,校本教研难以有效开展,致使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限制,从而制约着农村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制约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学校发展、适合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山西省的部分县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农村学校之间尤其是乡镇层面的学校之间建立了“连片教研”机制,提高了农村地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召开了农村连片教研孟县现场会,及时推广他们的典型经验。本刊编辑部特节选了部分县市的经验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魏耀峰 《宁夏教育》2011,(12):18-19
所谓联片教研,就是根据地理位置、学校现状、管理水平、教研能力、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按片划分教研区域,以学科为依托,充分发挥各校优势,加强校际交流研讨,多层面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实现教研制度创新和教研水平提升的双赢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新课程的改革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专业水平的策略、途径、方法很多,其中校本教研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可是校本教研的开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如专家引领,需要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同伴互助,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农村学校往往规模小、条件差,很难开展校本教研。为了克服这个难题,我们通过不断探索,经过研究和实践,实行了校际合作,形成联片互动教研,这种方式也很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区域推进与片区互动、集中指导与分片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运用了“一年一个侧重,一年一个主题”纵向贯穿,“一校一个特色,一片一种形式”横向联通的办法,切实提升校本教研研究水平,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由数量的扩充转变到质量的提高上来,但不少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中小学,由于学校规模小、教师人数少、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畅通等原因,校本教研难以有效开展,致使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限制,从而制约着农村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制约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学校发展、适合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山西省的部分县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农村学校之间尤其是乡镇层面的学校之间建立了"连片教研"机制,提高了农村地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召开了农村连片教研盂县现场会,及时推广他们的典型经验。本刊编辑部特节选了部分县市的经验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