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地区孩子的知识面要比城里孩子狭窄得多。但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运用语文教学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发现农村学生也有农村学生的优势。比如,农村孩子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情感体验等方面,并不比城市孩子弱。农村孩子从小生活在大自然中,接触自然的机会多,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比城市孩子深切。而农村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景观比城市丰富优越。农村地区由于地方小,人际关系简单,也没有城里人那么忙碌,人们的日常情感交流、沟通也很丰富。如何发挥农村学校特点,利用农村孩子认知方面优势和农村丰富的自然、文化等资源,开发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多年从事农村教学的我,身边的大部分学生(甚至更大范围的小学生),他们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缺少感情。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情感投入。他们对眼前的一切“视而不见”,没有注意生活中的“匆匆瞬间”,自然难以“情动而辞发”。“情动”是认识问题。提高认识,培养情感则是作文教学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就得特别加强乡土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的山、水、草、木,深入观察和认识农村的风土人情、生活、劳动习惯等,从而找到写作素材。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浅谈几点看法。一、切实加强“读”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三年级在授完《爬行动物》这一课后。有的学生就问我,蛇与鳝鱼外形很相似。为什么蛇是爬行动物,而鳝鱼属于鱼类呢?对于这个问题,利用我们是农村小学这一优势。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共同讨论。找来鳝鱼与蛇(水蛇,江汉平原常见一种。)让学生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下面是我与学生讨论的过程: 师:鳝鱼的生活习性谁说一说? 生:鳝鱼终生生活在水里。  相似文献   

4.
我所在的职业学校每年都招收大批农村生源的学生,与城市生源的学生一起就读.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之中的难点,在一个农村生源学生占很大比例的学校表现得更为突出.农村来的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阅读的书籍贫乏.但农村来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作文题材优势.只要语文教育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充分发掘农村特有的生活题材,就能变劣势为优势,改善农村生源学生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的中学校园里,与学生在一起生活和交往最多的莫过于班主任了。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应该给他们些什么呢?我想,应当让学生有追求,有向往,有勇气,有力量,使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坚定地迈出第一步。具体来说,班主任应该给他们情感,给他们道理,给他们信心,给他们欢乐。换言之,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学会  相似文献   

6.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题材上要切合农村学生生活实际,情感上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为此可引导他们先交谈后作文,并在平时通过严格要求积累词汇。作文评价时,还要注意用激励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1.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他们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因此涉及生物、地质、天文等自然现象的学习,农村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会比城里学生更丰富。2.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素材,比如在上《观察动物》《观察植物》…  相似文献   

8.
何利 《湖南教育》2001,(14):46-46
不少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实的情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生对生活没有细心观察,缺乏情感积累,更谈不上有所思、有所悟。二是教师指导上的失误,他们注重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情感的调动。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育”。  相似文献   

9.
农村学生熟悉农村生活。他们了解本地区的乡俗民情,特别是我们太湖地区,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神话故事。我在作文教学中汪意发挥这一优势,组织学生分头去了解有关太湖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教者要充分运用农村优势,注意开掘学生写作素材的活水之源,把学生的眼光从身边引向社会,从中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以正确积极的态度观察与认识生活。这样,既满足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和增长生活知识的愿望,又为习作提供新鲜丰富的素材。一、观察生活,摄取素材1.走进自然,欣赏风光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成长的摇篮。教者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听鸟的欢快鸣  相似文献   

11.
曹华平 《学子》2013,(1):41
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感、安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近几年的品德教学工作中,本人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以品德日记为依托,在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一、强调真实,养成农村留守儿童认真观察的习惯学生日记是学生生活的反映。一般地说,写日记能够养成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位,常与电视、网络等媒体相伴,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不爱观察、体悟周边事物。那么,怎样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首先,务必使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他们生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因此针对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立足农村,农村作文教学内容就能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我所在的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升入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有自暴自弃思想,心理上往往是压抑的。面对新生的第一篇作文,我的批改方法概括起来是八个字:快速面批、情感点拨。我认为第一篇作文的批改,重点在于开启点拔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心理学证明:积极健康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相反,消极的情  相似文献   

14.
一、评价学生注重平时过去评价学生的周期性太长 ,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和健康成长不同步 ,学生渴望得到老师赞扬和欣赏的机会太少 ,自尊心在较长的等待和失望中受到挫伤 ,自信心不稳定 ,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容易被淹没 ,潜在的优势被掩盖。由此 ,我觉得评价学生应注重平时。学生天天与我们为伍 ,日日同我们做伴。我们要改变师生间的等级观念 ,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 ,与学生“哥们义气”些 ,不失时机接近他们、亲近他们、观察发现他们 ,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对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较多地、适度地予以赞扬和肯定。教学中 ,随时采…  相似文献   

15.
特别的爱     
从教十几年来,我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数是城镇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生活衣食无忧。然而去年秋天我教育的对象大大颠覆了我多年固有的认知,他们要么是周边农村的留守儿童,要么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家里。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想情感及行为认知与以往的学生大相径庭,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丁丽梅 《师道》2006,(4):37-38
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写不好作文,老师往往会埋怨学生不留意生活,不勤于积累写作素材,写法呆板,毫无新意。但如果我们作文命题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其爆发出来,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甚至产生想把内心情感一倒而后快的冲动和激情。因此,作文话题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能触动他们的情感,是写作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设计好作文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我在和班主任的交谈中了解到该班学生自尊心很强,有些同学犯…  相似文献   

17.
社会实践,可以搭建学生与作文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情感,那么他们的习作就能够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真正是"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最普通的农村小学人民教师,我深知向学生传授道理的途径有限,但是我立足让我的语文课堂呈现生命力,体现生命的价值,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态度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出来,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这个渠道,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下  相似文献   

19.
这段时间,我迷上了读学生的日记。我总觉得在学生的日记里更容易看到他们青春的影子,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于是,我总对学生们说:“作文,要努力追求一个目标——真,生活的真与情感的真!”目前,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就是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太多,让人很难读出学生们的真实感受。其实,学生们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而是我们对学生作文立意上的要求束缚了他们的写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求学生作文要有真实感,要有创新.农村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他们接触的现代写作题材要少一些,但他们接触的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以大自然为主题的广阔天地,因此,农村作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一乡土性,在指导学生习作思路上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