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者美国 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通过自己开 拓性的工作清楚地阐明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工作方式。 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揭示,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 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 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 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嗅球的微小 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  相似文献   

2.
【背景材料】在人类的各种感觉中,嗅觉产生的机理一直是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终于找到了答案,清楚地阐述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工作方式。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证实,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的嗅球的微小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的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由此,人就能有意识地感受到比如茉莉花的香味,并在另一个时候想起这种气味。阿克…  相似文献   

3.
背景材料两位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由于发现了人类识别大约1万种气味———从腐败的肉味到爱人的香水味———的机理而荣获2004年诺贝尔医学奖。他们发现,人的鼻腔细胞膜上分布着不同的气味受体。人的基因总数的3%,即大约1000个基因被用于对嗅觉受体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进行编码,以区分不同的气味,而这些气味受体细胞与大脑有直接联系。气味受体细胞被气味分子激活后,就会产生信号,这些信号被传送到大脑的特定区域,接着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两位科学家还发现,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会对有限的几种相关分子作出反应。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4.
2004科学之星     
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的美国科学家波利泽、格罗斯、维尔泽克(从左至右)。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西查诺瓦、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罗斯(从左至右),表彰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人体细胞通过给无用蛋白质“贴标签”的方法,帮助人体将那些被贴上标记的蛋白质进行“废物处理”, 使它们自行破裂、自动消亡。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  相似文献   

5.
嗅觉生理发生机制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嗅细胞的气味受体捕捉气体分子,激活特异性的G蛋白,把气味信号转换成动作电位,沿嗅觉传导通路传输到嗅皮层,最后大脑完成对气味信号的整理和识别作用,形成对气味的感受.一个嗅觉细胞表达一种气味受体,人类约有350个气味受体基因.嗅觉系统采用受体组合的方式对气味分子进行编码,可感受10000种以上彼此不同的气味分子.对复杂的嗅觉系统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整个感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6.
科技简讯     
科学家发现大脑睡眠区科学家发现,入睡或醒来是体内激素对抗的结果,大脑前部一个小区域可决定人的睡眠状况:是安然入睡还是辗转难眠。由法国和瑞士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说,他们已首次证明,大脑前部一个被称为脑侧室前现核(VLPO)的区域主宰着睡眠。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显示,VLPO中的三角形细胞受肾上腺激素和血清素等激素的控制。根据他们的理论,VLPO细胞在人体处于黑暗、酒精和温暖的气氛中时,就会发挥作用,令人入睡。这种细胞发挥作用时,会阻止大脑的其他区域释放令人”清醒”的激素,这样又会使更多的VLPO细胞变…  相似文献   

7.
薄荷是止咳药片中存在的刺激性成分,通常也会被添加到香烟中,给吸烟者更爽滑冰凉的感觉。但是《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称,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掺有薄荷的混合物也会改变老鼠大脑的化学过程,并让它更容易接受尼古丁。研究人员表示,无论这种动物是被喂入薄荷和尼古丁,还是只有薄荷,作为回应,它们的大脑会产生更多的尼古丁受体,尤其是在与报酬和动机有关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正>梦中的声音和气味处理气味的大脑区域直接同海马体相连接,大脑在形成记忆中起关键作用的正是这一部分。事实证明:入睡后受到香味薰染的参与者能回想起来的纸牌搭配,要比没有香味相伴的参与者来得多。我们的大脑在睡眠中会发生什么,科学家近年来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直到十年之前,多数人仍认为它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奥秘。"巴黎高等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苑人的鼻子之所以能闻到气味,是因为在人的鼻腔黏膜中,有一部分是嗅膜,里面分布着大量的嗅细胞和能分泌液体的嗅腺。当含气味的物质微粒挥发到空气中,人吸气时,微粒就随气流进入鼻腔,溶解在嗅腺的分泌物中。此时,就会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这些冲动经嗅神经传到了大脑的嗅觉中枢,大脑经过分析判断后,就能辨别出各种气味了。鼻子为什么能闻到气味  相似文献   

10.
多数人,包括科学家,曾经假定我们不能“嗅”出危险.我们曾经一度认为,只有当一种可怕气味的信息被大脑处理后,我们才能对这种气味产生恐惧,比如泄漏的煤气.但是,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通过研究小鼠的嗅觉系统后发现,这种恐惧的反应可以发生在感官水平,即发生在大脑把这种气味处理为危险信号之前.  相似文献   

11.
前纹带皮质是大脑参与行为表现、冲突控制、错误检查和反应选择的部位.科学家们在研究前纹带皮质细胞活动时发现,这些细胞中的大约三分之一的活动会随着奖励的临近而剧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家庭与家教》2004,(11):51
科学家近期发现,人大脑中接受新信息的区域在夜间会产生强烈的睡眠活动,这表明睡眠对大脑整合新信息至关重要。专家评论说,这是首次证明人清醒时的行为会在睡眠阶段影响大脑的某个特定区域。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中学生》2014,(10):39-40
多数人,包括科学家,曾经假定我们不能"嗅"出危险。我们曾经一度认为,只有当一种可怕气味的信息被大脑处理后,我们才能对这种气味产生恐惧,比如泄漏的煤气。但是,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通过研究小鼠的嗅觉系统后发现,这种恐惧的反应可以发生在感官水平,即发生在大脑把这种气味处理为危险信号之前。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必读》2011,(9):5-5
人类的大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构造之一,科学家们早就知道了大脑的哪个区域控制着哪一种功能。但是,他们一直不了解连接大脑不同区域的回路,而这些回路正是了解每个人的大脑为何各不相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为什么会有“味觉” 我们能尝到各种各样的味道,主要归功于我们舌头上和口腔中密布的一些小小的、形状像花蕾的结构,它们就是“味蕾”.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食物中有味道的物质会被唾液溶解,被溶解的有味道物质作用于味蕾中的味觉细胞,这些细胞将食物味道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才对这种味道有所感知——这就是我们味觉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6.
阅读材料:2004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授予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们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别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古巴科学家指出,经常吃豆制品并非总是对身体有益,豆制品会加速大脑衰老.哈瓦那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些老人,这些老人每周至少吃2次大豆制品.借助于评估记忆力和智力的测试方法,科学家们查明,爱吃豆制品的老人的大脑衰老程度至少比一般老人快4年.  相似文献   

18.
揭开人类大脑思维机制的秘密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前不久,科学家通过仪器对48名志愿测试者的大脑进行扫描,进行有关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发现,当志愿者们绞尽脑汁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大脑皮层、尤其是前额区域神经组织中的细胞活动积极频繁,测试结果远远高于他人。人类的大脑由一百亿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2007,(24)
一、长期饱食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从而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二、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会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而久之对大脑有害,而且,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  相似文献   

20.
王科 《高中生》2012,(4):60-60
人们的各种精神现象离不开生理基础的支持.记忆也有其神经生理机制。在大脑中,相互关联记忆信息是如何被读取的,仍是现代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难题。由德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联合小组,通过研究果蝇大脑对气味信息的回忆过程,向揭开记忆的读取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