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彩云 《中国教师》2010,(Z1):449-449
<正>在《荀子·劝学》一文的教和学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基础的知识达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最重要的是达到学习本文的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并且在本文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而我们则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2.
沈友俊 《中国教师》2010,(Z1):261-261
<正>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已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3.
正常常在思考:何谓"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承担"教"和"育"的职责?从字面理解:教,即传授知识;育,即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导和训练学生。换言之,教,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育,则是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这里,"育"的内容,又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学校的道德教育,被认为是班主任、语文老师或品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一、"以学定教",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陈老师的课堂上,笔者看到了老师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她问:谁来说说你从这些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的教是暂时的,学生的学是长期的。我们要着力于为了不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所说:"(教师)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要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要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求知,去改造他自己。"又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些言辞启迪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启动"双有效"教学研究,把"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两个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对象关联起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探索。推进"双有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坚持三大策略: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相长;关注三个环节:自学,讨论,引导;提倡三个还给: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三个转变:转变过去教学就是"教"的旧观念,转变把上课仅仅当成知识传递的旧观点,转变过去"学"就是学习知识和知识第一的旧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学生这个主体被忽视,课堂教学呼唤改革。课堂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少教多学"落到实处。一、目前教学的现状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生学。课堂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的教,重在对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重在知识的接受。"教"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堂中,存在两种教学:一种是"教教材",一种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老师十分关注教材内容,教材以外不敢逾越半步,把教材用死了,教死了。"用教材教"的老师十分重视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宽、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了教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海地区12所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了四个方面的信息:大多数师生对"生评教"活动的必要性、目的或标准有较好的了解或认识;评教以网络方式为主,纸质问卷为辅;大多数学生认为"生评教"不至于影响师生关系,他们以教师授课水平为依据评教,多数教师认为"生评教"结果较为客观;大多数师生认为"生评教"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并且教师会依据评价结果自觉改进教学。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生评教"的现状,可以得出如下建议:在网络评教的基础上,应建立集中的评教机制,以提高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学校领导应更新观念,确立学生在"生评教"中的主人翁地位;在"生评教"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生评教"结果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周红 《语文天地》2012,(20):52-53
长期以来,由于"师本位"的思想作祟,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自己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成为接纳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这种越俎代疱的"先教后学、以教代学"的做法,导致学生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甚至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统编教材巧妙地把"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转化为"什么知识对发展核心素养最有价值",在回答"用什么育人"问题中贡献中国方案;坚持"局部求真,整体求善"原则,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知识最有价值,在回答"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中开辟中国道路;遵循"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在回答"知识怎么教才最有价值"中彰显中国主张。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启迪是:观点先导,单元统领,提高知识和观点的融合度;以真启善,寓善于真,提高知识与价值的融合度;经历过程,注重感悟,提高知识和活动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在"知识中心"的教学大格局下,阅读教学课堂常态始终是"教知"(教知识、教课文)的状况。"教知"课堂的基本常态如图:解析这样的常态(模式),不难发现,教师每一步都在围着"知识"做事,最后大的、总的目标是围绕课文(知识承载)的读懂而做事。围着这种状态的运转,师生的行为常态一般是:师以讲、问和"做"  相似文献   

13.
<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过去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停留在"教知识"上,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会学,成为一名"思考者".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自己独立地获取知识,学会从不知开始,一步一步地达到问题的核心,直至最终的构建和解决.那么,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思考者"呢?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决定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银川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崔峦理事长在大会上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课文只是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材料,即语文只是一种"载体"。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文只是"例子"。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实际上就是依靠课文这一"载体"或者说是"例子",来教学生学习语文。那么,"教什么"便成为让广大语文教师困惑的一大难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指出:"语文课就是用课文教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和技能,即教语文本体的知识、技能与策略。"因此精心选取语言训练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的逐步转型,教师应该建构适应转型的新教学思维,从知识传递式教学思维转向知识建构式学习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教学,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建构新思维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程思维: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导";内涵思维:从"知识教授"到"问题学习";模式思维:从流程式的传递型模式到内涵式的建构型模式;方法思维:从"讲授教学法"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思维: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角色思维:从"接受者"到"体验者";方式思维:从"单打独斗式学习"到"团队合作式学习";生态思维: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复习思维:从"线性复习"到"回归复习";期望思维:从"感知学习"到"理解学习"。  相似文献   

17.
"教"不可教,表现为:有些教师无需受教而会"教",甚至比受教的教师更会"教";大多数受教的教师确实会"教",但难说是受教的结果。"教"不可教,理由是:"教"是实践智慧,而能教的是理论知识;"教"基于"教育观念",而能教的是"关于教育的观念";"教"是"能力之知",而能教的是"命题性知识";"教"内含缄默知识,而能教的是显性知识;"教"是反思性实践,而能教的是技术性实践;"教"需要机智,而能教的是知识。"教"虽不可教,但却受其影响,可间接教育。"教"不可教,启示是:应采用广义的课程概念;应强化实践课程;应重建理论课程概念。  相似文献   

18.
<正>为适应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的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方式,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课改精神,坚持"多元化、重过程、促发展"的评价理念,本文尝试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课堂教  相似文献   

19.
<正>知识的传授离不开教学内容,任何脱离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在贯彻实施"中华诗词进校园"这一理念时,就要始终坚持把"诗教"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让诗词真正进入课堂。那么,怎样促进诗词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呢?下面,就结合我校诗教工作的实践,汲取各校诗教工作的经验,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2÷2/3怎样算?这个问题不难教,教师讲一讲,学生练一练,轻轻松松就能掌握算法。但2÷2/3为什么等于2×3/2?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却十分困难。于是,有教师认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了也不懂",那还不如不教。也有专家提出:对一些程序性知识,可以先知其然,然后逐步知其所以然。""说一千道一万,要会用这种程序来解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