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电子出版萌芽于80年代末 ,起步于90年代初 ,发展在90年代末。今天 ,我国的电子出版业 ,无论出版、制作、发行机构 ,还是载体、品种、复制量 ,都已初具规模。行业管理体系也日益完备。早期的电子出版探索者大多数成为今天电子出版界的骨干。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回顾我国电子出版早期的探索对电子出版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一、初涉电子出版80年代末 ,在我国特别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计算机开始较大量地应用于教育、信息处理、管理和新闻出版 ,产生了一批科研成果 ,如教育软件、实验模拟系统、信息库和小型多媒体节目等。…  相似文献   

2.
出版社的电子出版部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软件出版部发展而来,在出版社内一般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与图书出版物相比,电子出版物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相应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高,风险性也大,如果完全按图书出版的要求和模式发展电子出版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到目前为止,相当一部分出版社虽具有电子出版权,但还不具备独立开发、制作完整电子出版物的能力。在我国电子出版业发展初期,电子出版单位较少,对电子出版物技术性要求不高,出版社尚能出版或能制作一些规模不大的选题。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一些专业电子音像出版社诞生和国内一些具备实力的专业多媒体制作公司加入电子出版队伍,相比之下,出版社电子出版的实力显得较为弱小,难以快速发展。归纳起来,制约出版社电子出版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电子出版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于90年代初.发展起来是在90年代末。今天.我国的电于出版业.无论出版、制作、发行机构.还是载体、品种、复制量,都已初具规模。但是据统计.2001年电子出版物总量仅2396种.尚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受价格偏高、盗版严重、管理混乱等因素的制约.电子出版物市场短期内很难有大的起色。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是全国开展电子出版工作较早的省份之一,现有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等6家电子出版单位。此外,湖北美术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也在积极开拓电子出版业务,已有产品上市。湖北省的电子出版业大致是从1989年起步的,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共两党关系通史》全文检索磁盘电子版是我国的第一个正式出版的电子出版物。刚开始出版的电子出版物全是以软磁盘(FD)为介体,到1995年,7年里总共出版了84种电子出版物。从1996年起,全省电子出版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不仅电子出版物的品种数、复制数和发行码洋有了大幅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子出版业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电子出版起步于80年代中期,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将其编制的计算机软件采用软磁盘形式,通过出版社出版.进入90年代后,光盘出版物发展较快,特别是CDROM的生产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王巍 《现代出版》2001,(2):12-14
随着我国加入 WTO日期的临近,对出版业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作为中国出版业的一部分,大学出版社从初创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国家的出版事业,为教学、科研以及知识的传播积累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我们也该认识到,在基础和定位、体制和特征、职能和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大学出版社同一般社会出版社 (或称商业出版社 )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广大大学出版工作者,要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些差异进行明智的辨析,进而探索大学出版社的运作规律,最终形成中国大学出版业…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从最近在北京结束的“’94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研讨会及展览”上获悉,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子出版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具备了CD—ROM光盘出版物的编辑与出版能力。我国现有3家公司可以编辑,5家公司可以“印刷”CD—ROM出版物。在市场上出售的电子出版物已近30种,其中多媒体出版物约占60%,这表明我国电子出版业已全面起步。 这次我国首次举办的电子出版国际研讨会和展览有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术语信息中心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和日本、奥地利、英国、德国等国以及港台地区和国内的电子出版专家和学者参加。有63家国内外  相似文献   

8.
所谓图书出版业的多角化发展.即指出版物扩张型的多方面经营,目前.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多角化发展主要是指电子.音像出版物的发展。中国的电子.音像出版事业是在80年代初创立起来的,90年代末.电脑、VCD消费开姑转向沮软件消费为主,电子出版物成为出版社关注的焦点,新华书店也在积极扩大光盘销售渠道。电子、音像出版作为两项新型的出版业务,其业务内容与业务模式都有别于传统出版.故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出版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电子出版正是这种变革的产物,它最早产生于欧美,今天电子出版业在欧美已形成了相当规模。日本的出版业近年来也正在努力开拓这一新领域。作为一种新的出版方式、信息产业的一支新兴力量,电子出版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正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出版物的日趋增多和电子出版业的发展,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也不断完善。本文在梳理我国电子出版政策变化脉络的基础上,以电子出版的三大管理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为文本,对我国既有的产业政策进行内容审视,以期为未来产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促进电子出版业的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电子出版研究的现状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果以1985年11月三修社制作并销售<最新科学技术用语辞典>的CD-ROM(只读光盘)为标志,①日本的电子出版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出现后,日本的电子出版研究呈现出繁荣之势.在我国,不难读到介绍日本电子出版业本身发展状况的文章,但涉及日本电子出版研究状况的文章则相对较少.本文拟对日本的电子出版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聚会哈尔滨     
八月的哈尔滨天高气爽,景色宜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电子出版研究会在这里召开“中国电子出版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电子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管理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60余人济济一堂,各抒己见,研讨中国电子出版大计。 研讨会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谢明清主持,新闻出版署音像电子司司长王涛、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李琛、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胜立等先后作主题发言。新闻出版署音像电子司电子处毛小茂处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国电子出版业的现状与发展。上述发言详见本期杂志“专题论坛”文章。 希望电子出版社社长秦人华…  相似文献   

13.
曹巍 《现代出版》2004,(3):4-10
从上世纪50年代建立大学出版社到今天,中国大学出版社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道路。经过举步维艰的初创阶段,大学出版社正在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它们依托大学得天独厚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以各自不同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大学出版之路,为所在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提升大学的知名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随着出版业改革的突飞猛进,作为大学有机组成部分的大学出版社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大学出版社怎样进行体制改革、大学出版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出版社在大学中的地位和存在的价值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国内几年著名大学的校长,他们从各自学校的特点,谈了自己对大学出版的理解和认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本文刊出时以采访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14.
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物:概念、起源和早期发展(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电子出版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把计算机技术用于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美国<化学题录>磁带版是世界最早的电子出版物.文章探讨了电子编辑、电子出版、电子出版物的概念,具体介绍了<化学题录>的编辑出版情况及随后有哪些电子期刊创刊,然后依照历史顺序分类简述电子书籍和电子报纸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社政司于5月8号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大学出版社“电子出版物研讨会”,34家大学出版社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相互交流了电子出版发展的情况,经验和思路。教育部针政司司长顾海良、副司长闭延河、国家新闻出版署电子音像司寇晓伟、电子出版物管理处处长毛小茂等参加了研讨会并讲话。寇晓伟首先介绍了我国电子出版界99年的发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署99年在中宣部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投资1500-1600万元,开发了“辉煌50年多媒体系列光盘”。为国家组织开发大型电子出版物提供了经验,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99年也是电子出…  相似文献   

16.
电子出版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现阶段高新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形势下,电子出版业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对于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何谓电子出版,电子出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对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台湾电子出版业的现状与两岸合作的展望何志韶【台北】编者按:电子出版的问题已经越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出版业的面前,了解同属中华文化的台湾目前的电子出版现状,对我们每个编辑人员来说都是有益的。本文作者是台湾一出版社的负责人,所谈问题应当更为值得参考。文中一些...  相似文献   

18.
就《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谈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产业化建设梁祥丰:软件出版分会会长、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一、我国电子出版物的发展现状1,电子出版产业正在形成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至1994年间,全国40余家中央级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和地方科技出版社共出版...  相似文献   

19.
国外的电子出版,从初期的计算机电子排版,到软磁盘与光盘的制作,发展到今天的网络出版与电子书的生产,仅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电子出版更显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大学出版对我们的启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 《现代出版》2005,(4):41-43
导言 对于大学出版社的定位定性,以前许多年里国内业界其实本来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或争议,原因在于我国设立出版社的审批制以及大学出版社在整个出版业并没有呈现出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然而,最近几年里,大学出版社像一股积聚了多年的能量,在中国出版业中异军突起,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令人刮目。而同时,非大学出版社在近年面临的许多问题也同样给大学出版社带来了警示。这样的比照和背景下,加上出版业本身正在经历的变革、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大学出版社自身生存问题的日益突出,业界对大学出版社的评判以及大学出版社自身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如何正确地给我国大学出版社进行定位,正确地认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正确地认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现状并进而科学地认清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是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每一所大学出版社都应该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