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它是一项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加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跨世纪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对高校图书馆超常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高校图书馆做为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对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完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个学校能否跨入“211工程”的行列。所以,我们应以“211工程”建设为发展契机,尽全力把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多功能、网络化、开放型的现代化图书馆。 一、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图书馆定位的新取向 1、“馆藏”文献的变化 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过去强调的是图书馆内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认识也随之转变;随着电子文献的大量增加,对图书馆的整体活动模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加上联机目录的出现,使得馆  相似文献   

2.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该工程于1992年正式提出,1993年7月正式立项,主要是为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发展的需要,迎接世界教育、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在教育上采取的一项战略措施。1996年是我校“211程”建设正式启动和“九五”规划具体实施的第一年,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是我校“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211工程”建设对图书馆提出哪些要求?我们和国外现代化图书馆的差距在哪里了如何补缺、补差,建设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本文试从这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  相似文献   

3.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2):F002-F002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自从2000年5月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以来,学校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以“211工程”项目“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加大了图书馆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4.
一、“211程”与图书馆1993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这是我国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当前,“211工程”建设已进入遴选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都在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以期初选为100个重点建设对象之一.“211工程”的建设,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11工程”中提及的重点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师资力量、专业结构、办学水平,还包括图书馆和实验基地等等.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办馆水平如何,将是该校能否进入的重要条件之一.李鹏在视察大学图书馆时曾指出,“如果把图书馆办好了,大学校长就等于办好了半个大学”.由此可见图书馆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211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而建立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性工程.其基本内容除重点建设一百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之外,还包括优先建设三大公共服务体系,其中的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是“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目标是以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为依托,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子网,以全国性和地区性文献信息中心为节点,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用现代通信网络连成一体的,面向全国高等学校的文献信息共享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将加速我国高校图书馆从传统的单一型图书馆向现代化多功能图书馆的方向发展,它不仅给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211工程”对普通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需求的角度分析,提出了发展与改革高校图书馆事业为“211工程”服务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创办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 举世瞩目的“211工程”计划已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争取列入“211工程”,创办一流大学的热潮,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已经到来。这对每一所高等学校来说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这关键时刻,我们中国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大家知道,世界经济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和制订发展战略,以期在21世纪的国际舞台上占得领先地位.”在国内,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国家对高等教育建设中“211工程”的实施,特别是国家教育部决定建立的以清华大学为中心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net)。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全国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calis)两大项目的立项、启动和运行,对高校图书馆事业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它们将带动全国高校图书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同世界先进国家图书馆事业接轨。  相似文献   

9.
“211工程”和校园文明建设在不同时期提出,两者的建设内涵及其运作规范和程序都有区别,然而这两个建设的目标高度一致,在广大师生员工中都具有很高的认同度和号召力。 “211工程”的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有关高等学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凝聚力量。由于确定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发展目标,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和情感造就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的氛围,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与办学宗旨和“211工程”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校园  相似文献   

10.
“211工程”是我国政府面向21世纪,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设立、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对于列入“211工程”项目的高校来说,这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或模式可套用,只能是边探索边建设。中国矿业大学“211工程”于1995年开始部门上启动建设,1996年通过国家立项审核,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本文拟从几方面对我校“211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一些思路与做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完善管理机构与制度建设组织制度建设是“211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1.
一、“211工程”是世纪之交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工程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作为世纪之交的一项重大教育工程,“211工程”已经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  相似文献   

12.
加强重点建设 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需求,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即“211工程”。“211工程”提出以后,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并拨出专项资金实施“211工程”建设。同年,作为教育战线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被列入“九五”计划。 据统计,“211工程”“九五”建设资金总量…  相似文献   

13.
1月17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对所属单位的学位工作集中管理。 2月21日 教育部“211工程”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03年“211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①总结“211工程”建设进展情况。②制定2003年“211工程”工作总体要求。③做好“211工程”各子项目的细化论证工作。④以“十五”“211工程”建设计划推动学校“三个规划”的制定。⑤进一步加强“211工程”建设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211工程”理论问题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思想,《教育研究》杂志社、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与苏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于1993年10月24日至27日在苏州联合召开了“211工程”理论问题研讨会。国家教委“211工程”办公室及全国二十多所高等院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就“211工程”实施的必要性、“211工程”的意义与作用、“211工程”的评估指标体系、国外一流大学的特征以及“211工程”对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提出的新要求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的“211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 言“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随着Internet的发展及企业Intranet的建构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协同工作环境,Web通过采用浏览器技术,界面一致、简单并且与平台无关,在其出现之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基于Web的管理系统成为可能。为了加强“211工程”建设过程中资金的管理,运用网络及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基于web的“211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211管理系统”),增加了工程建设透明度,提高了多部门协同工作效率。211管理系统概述1. 211管理系统的目标实现“211工程”项目管…  相似文献   

16.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工程,是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211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九五”一期和“十五”二期的建设,“211工程”以其辉煌的成果、丰富的经验和深远的影响向世人展示了其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专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211工程”建设工作汇报。会议充分肯定了“211工程”的建设成就,指出:经过10多年的努力,“211工程”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一些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成果,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并同意进行三期“211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东北林业大学(原名东北林学院)经过45年的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最好的林业大学之一,是一所具有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林业大学。从1994年起,在国家教委发布并实施“211工程”以后,学校根据国民经济和林业与环境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基础和优势,做出了争进“211工程”的重大决定,并在全国首家提出自筹资金进行“211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把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在一起,为实现“到本世纪末及下世纪初,把学校建设成以林为主,具…  相似文献   

18.
读工作是吸引、引导和组织读参与图书馆管理和充分利甩图书馆资源的活动。它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衡量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尺度,随着“211工程”建设和师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向前发展,师专图书馆的读工作日益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首先.读献需求的多样性对单一的、被动的服务形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211工程”出台一年多来,已在全国高等教育界及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最近闭幕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宣布“211工程”今年将正式启动,更加令人瞩目。 一年多来,一些高等学校及其主管部门为了能在“211工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已提前做了大量工作,为“211工程”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要“热”在少数有一定条件和实力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对全国大多数高校来说似乎身在局外,还没有“热”的迹象。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其中对实施高校“211工程”表述为:“面向21世纪,分期分批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使其到2000年在教育体系、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争取有若干所高等学校在21世纪初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学术水平。”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作为我国教育战线惟一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九五”计划,国家拨出专款实施建设”211工程”具体建设任务的三个部分为:重点学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其中重点学科建设是“211工程”的核心。遵照《“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所确定的原则、目标、工作步骤和任务,在国家”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统筹规划和具体指导下,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教委将“211工程”建设作为高校改革的契机,全面实施高校结构、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并全力帮助高校进行“211工程”的申报工作,成立了由原市府副秘书长殷一璀为组长、市教委主任张伟江为副组长的上海市“211工程”协调小组。上海市政府也把“211工程”列入上海教育八大工程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把“211工程”立项建设的高校列为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学校;二是与所有部委属“211工程”建设学校的主管部门签署了共建协议,给予上海出台政策的补贴;三是对复旦、交大各提供1.2亿元的“211工程”建设专项经费;四是上大和上海二医大这两所地方高校的“211工程”建设资金将完全由地方投入。全市12所“211工程”建设项目“九五”期间共投入18亿元。至1996年底,上海共有复旦、交大、同济、华东理工、华东师大、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医大、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二医大等12所高校通过了部门预审。1999年,复旦(舍上医)、交大、财大、东华、华东师大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建设。目前,中央的专项资金和其它配套资金已按计划基本到位。“211工程”的一期建设已经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建设成果,复旦、交大还被列为第一批争创一流的重点建设学校,每校再投入12亿元(中央和地方各投入6亿元)进行重点建设。2001年上半年将完成“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和国家验收,通过验收的学校将开始“十五”期间“211工程”的二期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