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像托尔斯泰那样使我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撼,也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像托尔斯泰那样使我感到如此的亲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流淌出的人道主义的光辉横跃千秋,温暖着我的心灵。灵魂怎么不相通,灵魂怎么不永恒。我所热爱的托翁啊,灵魂的相知是生命最美的获得。托翁灵魂中爱的光辉照耀着我,使我的心灵变得更加柔美、诗意。  相似文献   

2.
列夫·托尔斯泰在儒勒·凡尔纳赵秋长在世界文坛上,大概再也找不到一对像托尔斯泰和凡尔纳这样大相径庭、互为相左的作家了,一个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一个却是最大胆的幻想家。托尔斯泰和凡尔纳同生于1828年,两位历史老人都在各自篇幅浩瀚的巨著中不同程度地反映...  相似文献   

3.
伊万·屠格涅夫、保利娜·维亚尔多和玛丽亚·马利布朗友人协会在巴黎出版过一份名为《手册》的科技年刊。其中一期,刊登了一幅从未发表过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画像由法国著名歌唱家保利娜·维亚尔多绘制,但未加任何评注。保利娜·维亚尔多同屠格涅夫是知己朋友。1857年3月,列夫·托尔斯泰同屠格涅夫在巴登巴登共同度过了一段时光,两位作家一起出席了保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诞生在距莫斯科195公里的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镇。这里有占地338公顷的托尔斯泰庄园,他在庄园居住约60年,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优秀作品。由于这些宏伟巨作,使托翁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文豪地位。然而,他在教育上的贡献,可以说并不亚于文学。19世纪50年代,作家致力于普及教育,他在庄园里创办了贫民学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学校。托尔斯泰在给姨母的信中曾这样写道:“现在我有一桩不能放弃的诗一般的美…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作家。他一生中曾经与中国及中国文化发生一定的联系,他在这方面的某些看法和态度,由于受到他世界观的影响,因而不免片面和失之消极。但,他仍然是希望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和热切向往中国的。东方文化曾长时间吸引着托尔斯泰的注意力。1870年,他患着宗教苦闷时,就开始寻觅浏览东方宗教方面的书籍。不久,他搜集完成了《圣贤思想集》,其中包括着《圣经》、佛、中国的老子的言论。在亚洲各国中,托尔斯泰感到在思想上与他最  相似文献   

6.
列夫·托尔斯泰十余载的创作生涯,为世人留下卷帙浩繁的文学遗产九十余卷。他以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为世界文坛增添了一位顶级文豪。此外,他还为后人留下不少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戏剧、政论等。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而相对鲜为人知的是托尔斯泰十分关心民众的教育,在图拉开办农民学校,为农民和孩子们写了几部语文方面的教科书,其材料都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民间创作,经托尔斯泰加工改写后写成的这些教科书成了俄罗斯人民喜爱的童话寓言作品。  相似文献   

7.
肖斯塔科维奇生于1906年,卒于1975年,享年69岁,他的《第一交响曲》、歌剧《姆青斯克的麦克白夫人》(又名《卡杰里娜·伊斯玛依洛娃》)、《黄金时代》等作品引起了世界乐坛的瞩目。他早先热衷于音乐的革新,但得到的却是前苏联官方的严厉批判,以致于不得不立即撤回正在排练中的《第四交响曲》;随后他以较快的速度写了《第五交响曲》,才算得到当时官方和音乐评论家的认可。从此,他开始写传统式的作品,但创新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是采取了“旧瓶装新酒”的韬晦之术。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他在作品中似乎总是探索着,一方面显然是公开的,另一方面则是隐蔽的,他以一种多样化的风格来适应这个世界。”他不断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冲击,为此,他心情压抑,难以释怀,不得已只好以“宣泄和独白”为两大特色在音乐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送行     
这里选译的两篇散文,第一篇《灯光》的作者弗·加·柯罗连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回忆录《我的一个同时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的文学巨著。柯罗连科批判黑暗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憧憬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灯光》是很有代表性的。黑暗如磐,光明在前,这就是柯罗连科的世界观及其全部作品的基调。列宁在一九○七年曾说:"柯罗连科是进步作家。"第二篇《送行》的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为英国文艺评论家,讽刺作家,生于一八七二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从《送行》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笔调既幽默,又富于机智;通过这篇短文,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 --编者  相似文献   

9.
灯光     
这里选译的两篇散文,第一篇《灯光》的作者弗·加·柯罗连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回忆录《我的一个同时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的文学巨著。柯罗连科批判黑暗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憧憬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灯光》是很有代表性的。黑暗如磐,光明在前,这就是柯罗连科的世界观及其全部作品的基调。列宁在一九○七年曾说:“柯罗连科是进步作家。”第二篇《送行》的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为英国文艺评论家,讽刺作家,生于一八七二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从《送行》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笔调既幽默,又富于机智;通过这篇短文,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编者  相似文献   

10.
尽管托尔斯泰后来的婚姻有过很大波折,但是,他的求爱和结婚,却仍然被隐含进了那几部享誉世界的长篇名著之中,化为伟人的永久记忆,成了千万读者歆慕和向往的动人篇章。求爱1856年,发表了小说《童年》、《少年》等,已经小有名气的托尔斯泰被提升为中尉,但是,军队生活不能满足他的  相似文献   

11.
郝岚 《世界文化》2008,(2):12-13
“五四”前夕,中国文坛的外国翻译小说激增。这些翻译中,被译介数量稳居前四位的外国作家都属西方流行的通俗作家之列,其中赖德·哈葛德的作品被译介的数量仅次于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而且,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嘶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制、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就是哈葛德的头像,这俨然是把他作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成为晚清文学“新小说”的效法对象和“热门”作家。  相似文献   

12.
凝视俄罗斯     
辽阔的俄罗斯给我的感觉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普希金等文学巨匠给我们创造出的冰天雪地.彼得堡郊区的马车在风雪呼啸的夜晚奔驰于天空下空旷的田野,窗户内的壁炉在熊熊地燃烧着,贵夫人在绅士献媚的微笑中开始她们虚荣心的膨胀,棺材商人手里握着黑桃皇后,沙皇的哥萨克士兵骑着高头大马急驰而过,英沙罗夫和巴扎洛夫就死了,木木的尸体被它的主人埋在一个小山岗上,安娜·卡列尼娜在人们一百年的想象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坛上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他的作品全世界耳熟能详,他的名字也早巳被铸成一个难以企及的精神坐标。他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之一,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代表着俄罗斯文学的宽度。透过他的文学作品探究他的内心世界,我们看到了一个深受思想危机折磨,直至临终前还在执著践行自己人生理想的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14.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名作《鼠疫》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人们似乎总能找到诠释它的新角度。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加缪诺贝尔文学奖时所说的,他“阐明了我们的时代对人的良心提出的问题”,《鼠疫》同样也体现作家对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阿列克赛·彼得洛维奇·谢尔格延科(1886—1961)是列夫·托尔斯泰挚友彼得·阿列克赛耶维奇·谢尔格延科的儿子,也是托翁最小的朋友。他年轻时,曾帮助托尔斯泰抄写、整理文稿,并从事文学创作达十年之久。他将伟大作家晚年生活的真实情景记录在日记里,后来撰写成书,以《托尔斯泰的故事》为名,公诸于世。这里选译了书中的三篇文章,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作家的伟大思想、情操和风格。——译者  相似文献   

16.
索尔仁尼琴(1918— )据美《华盛顿邮报》1988年10月13日报道,苏联小说家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古拉格群岛》于今年年初在苏联享有声誉的文学月刊《新世界》上发表,这部巨著是集中反映苏联劳改营生活的首批付梓的作品之一。索尔仁尼琴1918年12月11日出生于苏联顿河流域罗斯托夫的一个哥萨克知识分子家庭,他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曾在罗斯托  相似文献   

17.
1962年托尔斯泰的遗嘱原本终于发现了,它们在莫斯科市音乐学院的已故教授哥尔顿维塞手中珍藏了五十多年。在遗嘱里,扎尔斯泰把他的全部文学成就毫无保留地赠给了俄国人民,那就是托尔斯泰的一切著作在全俄国范围内,任何人都可以印行,以广流传。尽管他的这一意愿遭到托尔斯泰夫人的反对,但他还是坚决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托尔斯泰对协助他搜集关于彼得一世材料的出版家和历史学家伊斯托明讲了一个奇怪的、带点浪漫色彩的故事,说他的《安娜·卡列尼娜》的构思几乎是梦中产生的。托尔斯泰当真是在梦中呢,还是幻觉呢?——不得面知。他神思恍惚,忘记自已身在二月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忘记  相似文献   

19.
<正>《遗产》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中篇小说中,莫泊桑用一种含而不露、谑而不虐的艺术方式,讲述了一家人为了得到遗产而不惜违背伦理道德、抛弃爱情和亲情的故事,借此揭露了小公务员阶层虚伪、猥琐的精神面貌,以及金钱对爱情和家庭生活的腐蚀,呈现了19世纪法国中下阶层人民的生活百态。  相似文献   

20.
威拉&#183;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在将近,+年的写作生涯中她著作丰富,共有-,本中长篇小说和,本短篇小说集。1873年,凯瑟出生于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温彻斯特附近的后溪谷,那是一个长满绿草的地方。9 岁时,她随父母迁居到内布拉斯加州红云镇附近的农场。凯瑟曾对一位访问者谈到自己初到农场的感受:“当我们向它驶近时,我觉得来到了世界的边缘。”凯瑟的第一个家安扎在分水岭上。小说《我的安冬尼亚》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取材于这里。一年后,她的父母又把家从农场迁到红云镇。这里虽只是一个有着*1++人的小镇,但也是个繁华地带,每天都有八列满载乘客的火车奔驰而过。红云镇的人在凯瑟的生活与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是激发凯瑟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而在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像红云镇那样的小镇经常被作家描写到小说里去。它是《哦,拓荒者们2 》中的汉诺威镇,《云雀之歌》中的蘑菇镇,《我的安东尼亚》中的黑鹰镇,《我们中间的一个》中的弗兰克福镇,《一个沉沦的妇女》中的甜水镇。凯瑟原想当一名医生。在红云镇,她与两位医生成了好朋友,他们在需要人手的时候总是让凯瑟帮忙。凯瑟也因此学会了一些医术,她不仅敢于解剖死猫,还曾治愈一些小动物,这让当地人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