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与写作》2006,(10):31-31
凡事开头固然不容易,但是坚持到底,才是最难最难的。--金凤金凤(1928—),江苏宜兴人。她自幼熟读史书和古书,解放前,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8年12月,金凤开始了长达30年的记者生涯。她参与发起、组织了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并连任了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新中国成立这  相似文献   

2.
4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刚跨进东北日报不久的我正在上夜班,从电稿里看到人民日报记者金凤写的一篇通讯:《空军英雄赵宝桐》。这便是我“认识”金凤的开始。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决战阶段。通讯里描述的英雄事迹,使我热血沸腾。特别是记者充满激情的富有个性的文笔,深深地感染着我。从此,’‘金凤”这个名字,便和魏巍、李庄、田流、沈建图、蒋元椿(江南)、刘克林等在朝鲜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名记者、名评论员一起,铁刻在我脑子里,成为一生崇敬的对象。但是,那时新闻界很少宣传自己,著名记者、评论员的身世、经历从不公开披露,更不…  相似文献   

3.
美国《家政》杂志社的一位女编辑今年八十三岁了,她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年纪最大的女编辑,编辑生涯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去年我国《人民日报》记者金凤同志访问美国时曾拜访了这位女编辑,她对金凤同志说,一九七八年,她在八十一岁的高龄,还千里迢迢赴中东地区旅行采访,收集材料给《家政》杂志写稿.据统计,美国新闻界的女编辑、女记者,约占编辑、记者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其中不少是年愈花甲的老太太,还在精力不衰地从事编  相似文献   

4.
“坚持到底才是最难最难的啊!”金凤作者简介:金凤,1928年生,江苏宜兴人。新中国第一代女记者,人发日报高级记者。当了40多年记者,至今笔耕不辍,不知老之已至。已出版《邓颖超传》《时代的眼睛》《在中国大地上》《历史的瞬间》《风起青萍末》等部作品。自感...  相似文献   

5.
转问转问是暂时中断询问并转换话题的一种询问方法,目的在于打破询问的僵局,创造融洽的气氛,以便引发询问对象的谈话兴趣。1952年,记者金凤访问志愿军英雄郭金升。这位英雄排除了许多定时炸弹,有特殊的贡献。金凤在《采访漫谈》中回忆说:  相似文献   

6.
新闻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活动评选结果国庆前夕揭晓,人民日报原高级记者金凤《时刻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等5篇作品获一等奖,河北日报记者辛强《请叫响“我是记者”》等15篇作品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时代呼唤名记者(下)金凤人民日报培养记者特别是名记者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颇多曲折。首先是1958年人民日报记者站和新华社各地分社合并,除我之外,几乎全部记者都去了新华社,十几位老记者担任了分社领导。人民日报记者队伍风流云散。60年代初虽恢复了记者...  相似文献   

8.
难忘周总理对记者的关怀金凤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作为人民日报记者,我有幸就近观察和接近过周总理,最难忘的是周总理关心人、爱护人、吸引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周总理青年时期担任过《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主编,1920年赴欧洲学习时又当过天津...  相似文献   

9.
记者与元帅     
马金林 《军事记者》2012,(11):27-27
1949年北平解放时,《人民日报》著名记者金凤当时还是个刚出校门的姑娘。一天,她奉命采访刘伯承将军。刘元帅因谦虚开始不愿谈,说工作忙。  相似文献   

10.
"新闻无学"的质疑时常在媒体内外寻找引证,"本领恐慌"的忧虑往往成为媒体创新的制约。在电子传媒时代,记者编辑到底还要不要读书?我们认为,读书依然是记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学习途径。因为,印刷书籍是人文精神最富有之所,是人类知识最集中之地。它要求我们集中于头脑的思考,不被表面化的声色干扰,静心地吮吸精神营养,在"边干边学"的岗位修养中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本刊新辟"书话茶馆"专栏,刊载媒体人读书、荐书、评书的短文。本期约请报社总编起个头,带个路,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品书感受,引领记者编辑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1.
我和金凤没有共过事,前年才熟悉起来。最初从报纸上得到的印象是:这位新冒出来的同行写得很多,什么都写。那是在刚刚建国的时候。曾经有许多年看不到她的东西了,这是当时大家共同的命运。然后,大概是一九八一年底,在《刘伯承回忆录》里,意外地读到了她的《难忘的一课》,那是关于建国前夕她访问刘帅的回忆。我在刘邓大军当过随军记者。我也有我的难忘的一课,并且不止是一课而是许多课。刘帅确实是如金凤所写的那样地吸引人,那样地叫人爱戴,叫人尊敬,叫人永远也不会忘记。读着,读着,我感动极了。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新闻     
二月河劝记者多读书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说,没有哪个职业能超过记者,可以接触这么多新鲜的事和各种不同的人。但一个记者如果不求上进,混到老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记者需要进一步成材,当个社会学家,就要多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增长才干。  相似文献   

13.
我在做记者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深深体会到,读书是记者提高业务水平、不断超越自我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记者是种匆忙的职业。过去,新闻界把采访叫做“跑新闻”。一个“跑”字活现了忙的程度。因此,读书,特别是系绕地读书常常是和记者无缘的。不仅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如此,即使天才如马克斯、恩格斯也曾为这个问题所困扰。一八四二年至一八四三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时,曾表示了辞去报馆工作回到书斋里去的强烈愿望。当时,作为《莱茵报》出色记者的恩格斯更直接了当  相似文献   

15.
当编辑记者,一定要学会读书。尤其是年轻同志,不可一日不读书。但读哪些书,怎样读书,却是大有学问的。阳春三月,是读书的好季节。本刊记者就这个问题求教《红旗》杂志副总编辑马仲扬同志。马仲扬说,关于读书,前人积累了丰富经验,唐诗中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古往今来,这方面的文章也做过许多。但是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一个好的编辑、记者,需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读书多,视野开阔,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高,运用文字的能力强,写报道、改文章就得心应手。遇到复杂的情况也不会迷失方向。刚参加新闻工作的年轻同  相似文献   

16.
媒体的朋友     
小时候读书时,在“长大后你的理想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中.我多次毫不犹豫地填写“记者”二字。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最终没能当上记者,聊以自慰的是却交了许多媒体的记者与编辑朋友。  相似文献   

17.
读了全总李培元的文章、大连图书馆读者协会成立以及记者的报导,又一次使我们看到,一个群众性的读书活动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人,渴望知识,要求读书。他们的热情,需要鼓舞;他们的要求,理宜支持;他们的活动,应予引导。如果和广大读者有着经常的、密切的联系的各地、各级、各类图书馆,都能把读书工作认真地当作  相似文献   

18.
关于记者多读书的论题,也许有的记者会提出质疑:难道记者读的书不够多,究竟要读多少才算“多读书”、读够书?况且互联网这么发达,查找资料还不容易吗?笔者认为,人是靠思想站立的,文章也是靠思想而立的。记者的丁作不是简单的复制现实,为社会提供新闻的同时还要提供思想和知识。文章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思想含量的高低,如果记者思想没有深度,新闻报道就很难有深度,纵观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皆以思想的深刻、新颖、博大而流传于世。这“思想站立与深度”从哪里来呢?那就要记者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创新。  相似文献   

19.
把记者分为读书的记者与不读书的记者,是不是有点僵硬有点勉强有点生拉硬拽?记者自然是识文断字知书达理至少是无所不通的大秀才,怎么还有不读书的? 有。我说不但有,而且还占了相当的比例,而且还有发展的趋势。我知道有的记者一年到头不进一次书店不买一本书,还知道有的记者碰到一起就侃大山搓麻将通报哪天有个饭局打听哪个会议有“戏”,如果某记者在这个场合介绍说哪儿正在办书展或者图书馆来了一本什么好书,那么马上会被认定是故作高雅是装模作样,于是彼此间自然拉开了距离。记得多年  相似文献   

20.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安徽省安庆市有组织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成效显著。自1983年5月,全国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以来,安庆市职工读书自学活动不断发展,读书自学活动队伍日益扩大。参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