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主体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主体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在编辑意识、编辑素质、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基基本内涵包括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编辑从业素质的现代化、编辑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编辑主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而不断产生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编辑实践中,编辑面对自己所编辑的不同作品随时随地都会有不同的思想火花闪现,正是编辑过程的思考以及编辑对作品的整合过程,才产生了编辑的心理活动。文章通过对编辑活动过程及编辑活动本身的一些探讨,以语录式的体裁,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式地透视了编辑活动工作的全过程,揭示了编辑活动的一些本质特征,给出了作者对编辑活动本质特征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4.
编辑主体是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客体是编辑对象-稿,编辑过程是编辑主体作用于编辑客体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轨迹,编辑主体是指编辑过程中编辑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组稿是从期刊到作,再由作到期刊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在组稿过程中发挥编辑主体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编辑现代化是当前编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其本质是编辑主体的现代化,编辑主体的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在编辑理念和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作为一名现代化的编辑,首先要具有现代化的编辑理念,即树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超前意识、经营意识等现代化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现代化的编辑手段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编辑素质是编辑成败的关键,科技期刊编辑要使自己编辑的出版物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思想性,并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适应时代对科技期刊的要求,就应具备政治、哲学、创新、策划、信息、现代信息技术和外语、交际与协作等素质。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的编辑活动主要由编辑主体、编辑客体和编辑手段几方面组成,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在编辑实践中既要引入新观念,辩证地处理好“定”与“变”的关系,在“定”中求持续,“变”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编辑主体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编辑是编辑活动的主体,在编辑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编辑作为编辑主体,应当具有主体意识,应当意识到自己作为编辑主体的存在和作用,作为编辑主体应尽的职责,作为编辑主体应具有的素养。  相似文献   

9.
论编辑主体及其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编辑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编辑作为能动的主体在其中的作用愈益重要,面对知识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编辑不再是作者作品的被动审理者,而是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自觉参与者和积极创造者,在期刊编辑活动中,编辑的主体物征主要表现在:适时调整办刊宗旨,认真策划选题,积极物色作者,组织高水平的稿件,努力审读、修改文稿,仔细加工润色,规范出版。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五四”时期的著名作家、文学家、翻译家、编辑学家郑振铎,作为一代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郑振铎在编辑实践方面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技巧,对当代编辑实践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编辑主客体是编辑活动中的主要构成对象,也是编辑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编辑主体是指具有合理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相融合的能够对出版物这种精神产品进行选题、组稿、加工、编排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的设计者。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业务活动的对象,是为编辑主体所接受、认同的并由读者共同参与创造的具有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二者的关系是在编辑工艺流程中通过评价、鉴赏、选择而形成的。编辑客体的内容和形式制约着编辑主体的认同尺度。  相似文献   

12.
论叶至善的编辑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至善认为编辑工作是传承化的教师。少儿读物的编辑过程中始终遵守“少儿本位”的编辑原则。编辑科普读物要以传播知识为己任,并能使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读从中受益。叶至善先生认识到了编辑主体在出版环节中的价值和作用,他的编辑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相似文献   

13.
编辑活动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一方面,编辑活动要收集、判断所有文化产品中的精华,通过创造性的编辑活动,将其纳入传播渠道,使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已有的文化结构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车轮时,编辑活动就要兴利除弊,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观念,推进文化的革新,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从三方面阐述了编辑活动的文化建构功能,以期探索在我国改革开放所处新的历史时期编辑的文化特征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编辑稿件过程中意义变形是伴随着编辑对稿件进行字或内容的修改而必然产生的结果。分析研究编辑工作中的意义变形现象,探讨其根源及其预防措施,对于编辑工作树立正确的读观,尽量减小或消除意义变形的发生,提高编辑质量,进而提高刊物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编辑学化,归根到底是编辑专业化。编辑学化既是编辑活动的需要,又是编辑人员分工的需要,还是编辑队伍建设的需要。编辑学化的实质是要求编辑人员在专业上追求专深,即要求编辑应专于编辑学和主管学科,并以专于主管学科为重。实施编辑学化要注意处理好编辑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关系、杂和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者化是提高编辑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重要途经。编辑的社会价值,就是编辑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只有学者型的编辑,才能在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即社会生产价值的同时,提高学报的社会价值,以满足社会科学进步的需要。编辑的自我价值,就是编辑对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提倡编辑走学者化的道路,有助于编辑自身的素质提高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编辑主体论     
针对文化产品缺少个性及“无错不成书”的现象,文章提出,应该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编辑主体论坚持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扬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编辑主体通过编辑活动,充当了文化设计师的角色;另一方面,编辑通过学术建树来证实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社会存在。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在当前有着极为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贺 《天中学刊》2001,16(4):109-110
学术编辑在为人作嫁的同时也装扮了自己,编辑工作带给学术编辑的益处有:一、学术编辑工作使编贺得学术信息之先,了解学术热点和前沿。二、学术编辑工作使编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术鉴识力。三、学术编辑工作使编辑燃烧文笔,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四、编辑工作使学术编辑广交朋友,取长补短。五、编辑工作使学术编辑览群书,加深学术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9.
编辑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编辑加工是这一工程最基础的环节。然而,随着编辑出版市场化取向的加强和编辑工作重心前向和后向的延伸,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致使原来编辑工作的重心--编辑加工环节被忽视,从而出现了“无错不成书”的不正常的现象,给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精编是编辑对文稿的再造与提升,细校是编辑主体对文稿的提纯与净化,精编细校当是编辑工程永恒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编辑是科学信息传播的关键,编辑工作是个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创造性劳动,伴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编辑领域也面临着一场深刻变革,中国出版的未来,不能再忽略编辑手段的现代化。运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建立编辑专家系统,出现无纸编辑室将是编辑工作发展方向,因而我们每个专业编辑工作者,都应在短期内努力做到:1从书面编辑到屏幕编辑;2从封闭设计到开放设计;3从候时校对到即时校对;4从文本检索到磁盘检索这四个方面的学习和运用。处于世纪之交的我国出版事业,出路在于现代化,而编辑手段的现代化,能把编辑人员的能力、才智提高到更精确、更广泛、更快捷、更复杂的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