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周建成的<〈语言的演变〉质疑>中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认识.针对其错误,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述评:1.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变,特别是语音的变化足以让千年以后的人听不懂当时的谈话的;2.语言发展的事实是先有雅言,后有方言.  相似文献   

3.
电大《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教材在对同一语法现象的分析中存在某些分歧,本文就其中的“称代复指”与“主谓谓语”、“动词 作状语与连动”两个问题作了分析,并指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一)欧阳修论作文[原文]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③,尝④乘间⑤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⑥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⑦;世人患⑧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⑨病不必待人指摘⑩,多作自能见之。”(选自《苏东坡志林》)〔注释〕①顷岁:近年。②孙莘老:孙觉,字莘老。③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北宋大文学家。④尝:曾经。⑤乘间(jiàn):乘机。⑥唯:只有。⑦工:好,巧妙。⑧患:弊病。⑨疵(cī):小毛病。引申为缺点。⑩指摘:批评、挑剔。〔译文〕近年来孙莘老认识了欧阳修,曾经乘机请教他怎样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其他…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一部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词典,取得了巨大的、多方面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对该词典进行专门研究,发现并解决其问题,使之进一步提高质量臻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李申、王本灵所著《〈汉语大词典〉研究》一书则属于这方面的扛鼎之作。该书既注重微观的个例研究,指正了两千条《大词典》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又注意从宏观上审视《大词典》全书的编纂设计,作了很多理论方面的探讨,提出数十条切实可行的修订建议。该书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对《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蜀道难》为李白名篇之一,但它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却自晚唐以来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晚唐至清,关于《蜀道难》的主旨,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恐杜甫、房(?)为严武所害而作。杜甫和房(?)在蜀曾为剑南节度使严武部下,武为人暴虐,李白恐房、杜遭其杀害,故作《蜀道难》劝其早离蜀地。二、讽刺另一剑南节使章仇兼琼据险拔扈,不受朝廷节制而作。三、讽谕唐玄宗幸蜀非计而作。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亡蜀地,李白认为蜀地危险,故作此诗以讽。四、《蜀道难》为乐府旧题,李白蜀人,沿用乐府旧题,写蜀地山川之险,兼言所守或匪亲,将据险割据,为害人民,别无他意。  相似文献   

7.
8.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8期刊载李雪麟、康艳梅文章<质疑〈人生的境界〉>一文,笔者看后,觉得不妥. 该文把"境界"和"价值"等同起来,用"冯文的境界说就是它的价值观"一句偷换概念,由此展开立论,是极其错误的.该文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标准,用于证明人生的价值即可,而用来证明人生的境界则不可.  相似文献   

9.
纵观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建立以语用分析为基础,以语义分析为手段,以语法分析为目的的汉语语法新系统,对当前和今后的汉语语法研究都是极有积极意义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时80年来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作了全面和深刻的检讨,在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性质的力作.文章从创作背景和目的、体例和内容、理论创新、理论溯源、价值与不足等方面对这部著作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吕叔湘先生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语言学家,他也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创始人。本文主要是对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进行介绍并对其结构特点进行剖析,同时指出其鲜明特点、价值地位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正>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所载黄岳洲先生《〈伐檀〉〈硕鼠〉的语言分析》一文。这篇文章从文字、音韵、语法、训诂等角度对这两首诗的语言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广大青年古汉语爱好者来说,确实是一篇难得的好教材。但是,我觉得文中还有个别地方不尽妥当。为此,我从学习的角度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并附以个人浅见,以求得古汉语前辈及黄先生指正。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评介吉玉见中国的语法学如果从《马氏文通》(1898)的发表到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问世已达80余年。正如吕先生所说的那样:这80年可分前后两个40年,前40年是名家著书立说,基本上没有提出问题来讨论.1938年在上海,有几位...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我国语法研究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全面检讨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而且深刻分析了汉语语法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创性见解,从而为处于迷惘中的汉语语法研究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朱林清先生称其为“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史上一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极其重要的语法理论著作”①。它出版至今虽然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观全书,我们认为它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既不拘泥于传统又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分析观作者在探讨语法研究的理…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 :1.了解文学鉴赏应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 ,从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出发来进行 ,而不应该牵强附会去作破坏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所谓“考证”。2 .学习驳论文的特点及写法。3.掌握预习提示中要求的字词。教学重点和难点 :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怎样逐一加以反驳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文学鉴赏的正确方法 ,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方法 :预习题式。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点拨重难点。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 ,我们中国可以说是一个诗的国度 ,尤其是古典诗词 ,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从小学到今天 ,我…  相似文献   

16.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来自一线的老师读出了自己的“新解”和“质疑”,体现了课文阅读的差异性和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化。它或许向我们提示了一个信息:师生正在从教材的忠实传承者走向教材的叩问者和再创者。这,将是语文学习的深层突破和崭新境界。期望广大师生积极展开与教材的“对话”,本栏目就是为你创设一个“对话”的平台。来吧,朋友,在这里,你和你的锵锵之音是独一的,但不是孤独的。特约王持人:黄伟  相似文献   

17.
序文,一般写在著作的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作的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为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呐喊〉自序》(以下简称《自序》),是作者给自己的小说集写的序文。以前的课本把《自序》同《〈农村调查〉序言》、《〈物种起源〉导言》放在一起编入序文单元,以显示各自不同的写作特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因为作为序文,它毕竟有不同于一般文体的特殊性。单独排为一单元,以示对这种文体的重视,并有意识地引导青年学生去认真阅读和分析这种出现在各种书籍正文之前的序文。  相似文献   

18.
《望湖楼醉书》是苏轼的一个七绝诗组.全诗共五首,"黑云翻墨未遮山"一诗即其中第一首.《湖南教育》一九八四年第一期《<望湖楼醉书>赏析》(以下简称《赏析》)一文对此诗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但由于《赏析》的作者未能联系整个诗组来进行考虑,因此文章对某些地方的理解便使人觉得有失于臆断.首先,《赏析》对诗的着眼点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文章认为,此诗是作者"在望湖楼上一瞬间的  相似文献   

19.
贵刊93年12期登载了《〈促织〉补注》一文。该文由“为”在古书中能训作“其”,即推论出“为人”应释为“其人”的结论。笔者对此提出质疑。 首先,作者并没有能列举出“为人”与“其人”互换的古书异文材料,而事实上这在古书中是极为罕见的。 其次,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人”之“为”的确切含义和作用。 “为”在此处并非是代词“其”,而是用在名词“人”之前,对人进行强调、特指的  相似文献   

20.
“质疑”的“质”,意思是询问,质问,“质疑”就是提出疑问。这里所谓“质疑”,是表示怀疑,其实是反驳的一种委婉说法。读这篇文章,除正确理解《枫桥夜泊》的诗情诗意之外,要着重学习怎样反驳,要揣摩怎样才能驳得人家哑口无言,怎样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同。关于“新解”的好几个说法,作者一一加以批驳。文章的开头结尾也写得很妙。一是欲抑先扬的开头。说“初听觉得很新鲜”,甚至“对自己过去望文生义的理解感到惭愧”,“然而”一转,提出了一连串疑问。疑问有三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