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在京朝鲜实习生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作为中国接受朝鲜实习生的39个城市中的一个,自1950年起,开始接受和培训朝鲜实习生.在开展朝鲜实习生工作的过程中,北京市始终遵循中央指示精神,将实习生项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发挥国际主义精神,在技术学习和生活娱乐的各个方面,给予朝鲜实习生照顾和优待.在遭遇新技术泄密而限于外交被动之时,北京市以政治为先,以不伤害中朝两国关系为前提,向朝鲜慷慨公开新技术.朝鲜实习生项目作为中朝关系的一个缩影,说明中朝关系的交往准则并非是现代国家关系中的国家利益,而是共产党党际关系中的政治准则,因此,意识形态是决定彼此间开展所有关系活动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美关系实现和解是双方走出外交困境的需要,同时也为朝鲜问题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提供了一个机会。中国政府在与美方进行外交谈判的过程中,注意关照朝鲜的利益和要求,并承诺帮助朝鲜实现其和平统一的愿望。经过中国的外交协商及各方努力,很快解决了撤销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问题。在解决朝鲜问题中,中方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而朝方则显得急于求成。主要是因为朝韩关系转向紧张状态,美国撤军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不过,借助中美关系缓和的东风,朝鲜的国际地位和安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此期间,中朝关系始终保持友好并有所发展,总体来讲,中国还是尽力帮助了朝鲜,尽管平壤对此并不满足。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抗美援朝的决定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事实上不仅巩固了刚刚结成的中苏同盟关系,而且为国内建设赢得了更好的国际环境。但是,朝鲜战争期间的中朝关系有其复杂性,在军队指挥权、是否跨越三八线、铁路管理权以及停战谈判等问题上双方都存在分歧甚至矛盾。这种复杂的同盟关系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也为观察当前诸多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大量朝鲜汉籍通过文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回流中国,这些朝鲜汉籍是朝鲜王朝与明清友好交流的实物见证。明清文人对传入诗文集的编选、著录、撰写序跋,不仅能体现出其对朝鲜汉文著述的关心,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当时中朝文人间文学交流的盛况。传入中国的朝鲜汉籍,不仅被明清藏书家所保藏,更成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汉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15世纪初叶,在国内战争压力下,明朝政府积极发展中朝两国关系,派遣使团进行了首次境外大宗官方贸易。中朝两国就马匹的价格、数量、质量和交易方式进行了成功的商谈,使此次易马具有了明显的商业特征,为明代中朝贸易提供了一种新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1592年,日本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出于对朝鲜“字小”之义和保护自身的现实考虑,明神宗决定援朝抗倭。但在抗倭问题的配合上,朝鲜与明朝一直存在分歧,朝鲜反对明朝对日本“封贡”即是分歧之一。国家利益是影响明朝和朝鲜“封贡”问题交涉的根本要素,但文化因素在古代东方国家关系中亦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藩制度是一种维系周边族国关系的古老制度。中韩宗藩关系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周边族国交往史中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中日甲午战前,中国与李氏朝鲜之间沿袭已久的宗藩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严重危机,以致随着甲午战争的结束而全面解体。本文研究解体期的中朝宗藩关系的特点以及中日朝三方对朝鲜藩属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朝鲜核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几经周折达成的朝美核框架协议则是关系到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美国与朝鲜关系改善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落实该协议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并且指出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对朝鲜半岛局势及区域合作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琉关系史研究在中外关系史学中作为一门分支领域,还很年轻,经过中日两国学者的努力近来取得可观的成绩.本文围绕中琉历史档案的整理出版、使琉球录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史迹文物的发掘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几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中国和朝鲜建交60周年,被定为"中朝友好年"。据悉,为进一步发展中朝关系,加强两国的旅游合作,我国决定开放朝鲜为我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中朝旅游部门将对开放工作  相似文献   

11.
神龙政变是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兄妹联合发动的改周复唐的政变,矛头直指武则天。正因为如此,导致政变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丛生,中宗朝争权斗争持续不断。一方面,为巩固皇权,中宗着力培植势力集团,导致武三思、韦后专权,武氏、韦氏等外戚干政;另一方面,中宗与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矛盾趋于表面化,反映在五王被贬、太子重俊发动景龙政变及上官婉儿政治立场转换等诸多方面。神龙政变的遗留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宗朝的政局,甚至对睿宗朝政局仍有影响,直到玄宗即位,权力归一,唐朝中央统治集团的斗争才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12.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中朝关系迅速紧密起来。但在朝鲜战争期间,由于中朝两国国家战略目标不尽相同,先后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和"战俘谈判"两个问题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意见分歧。在双方互不相让的情况下,苏联成为分歧的最终裁决者。苏联在解决中朝分歧时从自身的国家战略出发,最终站在了中国一边。  相似文献   

13.
中朝作为友好邻邦,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历史特征。中国对朝政策一直以来维持着一种战略平衡的关系。但随着中国全球战略利益的要求,中朝之间这种地区利益的关系与中国的全球利益发生冲撞。中国今后的对朝政策面临着逐步调整的战略必要。历史的相似性、安全上的依赖性、经济贸易的现实性,要求中国在对朝政策上,具有不同于他国的目标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中朝友谊,缓解战争期间中朝高层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政治和外交方面,毛泽东一再要求中国政府和军队尊重朝鲜,平等待人;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则千方百计、倾其全力援助朝鲜。这种政策和做法,从中国出兵朝鲜一直延续到战后朝鲜的经济恢复和重建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新中国对朝鲜外交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5.
古代朝鲜的妓女诗人是一个有别于以声色示人的妓女群体,她们在以汉诗的写作、吟诵为上层仕宦文人社交礼仪的社会里,以汉诗为工具,与当时处于主流社会的文人仕宦进行着交流,用诗歌诉说着她们的思念,期盼着对方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中国明代时期,朝鲜与明朝之间的使臣走私贸易曾经十分活跃,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藩属关系,两国使臣的走私贸易也具有了不平等性质。作为个人行为,明朝使臣的走私贸易虽然具有"掠夺"性质,给朝鲜政府和人民带来经济负担和痛苦,但这种个人行为却与有着政府背景的朝鲜使臣的走私贸易共同解决了朝鲜政府和人民在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客观上起到了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朝鲜社会的的开放。  相似文献   

17.
朝鲜半岛的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历史悠久,朝鲜朝(1392-1910年)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宣祖朝时期(1567-1608年),与明王朝的关系由于宗室辩诬及"壬辰倭乱""丁酉再乱"而进入蜜月期。然而,在此急需汉语人才之际,宣祖朝却打破了定期派遣汉语官话"质正官"入朝"质正"的惯例。我们通过《宣祖实录》等史料,考证了这一时期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建设的特征及其缘由,以期为朝鲜朝时期汉语官话教科书及工具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制定了“一条线”外交政策。在此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中国与朝鲜的关系虽然在六十年代经历一段波折但继续平稳发展、与韩国关系没有任何实质性突破仅仅是民间往来上的松动,中国在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上继续延续其旧有政策。中国政府采取这样的政策是由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朝鲜朝后期,中人阶层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身份制度走向崩溃的大背景之下,凭借自身掌握的技术争能力得到了成长和发展,这一时期代表性的稗说集《里乡见闻录》中出现了众多的中人阶层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申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里乡见闻录》为立足点,撂索朝鲜朝后期中人身份的继承和改变方式,观察他们如何打破身份的壁垒同两班阶层进行交流,并进一步分析这种改变和交流背后深层的社会经济原因,阐释朝鲜朝后期中人文化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20.
东亚历史中,朝鲜通信使不仅承担起"传通讯问"的外交使命,而且客观上同时充当了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他们通过与日本文人诗歌唱和、笔谈、书信等形式,间接地源源不断地向日本传播着中华文化。在闭关锁国的日本江户时期,中日文化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不多,朝鲜通信使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