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子盾需要解决。一是法律、政策与现实“虚脱”的现象,需要建立适当的弱势补偿制度和地区之问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制度;二是政策措施的不完善造成高校之间差距拉大凸现的矛盾,需要建立竞争机会和条件相对平等的机制,以促进高教大众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三是民办高校在法律政策贯彻执行中的困惑和不公平,需在法律上鲜明地允许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并制订相应的条件区别和政策对待。  相似文献   

2.
完善高等学校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走向。此进程中的多重博弈与困境需要政策的进一步调适。文章从政策文本分析角度,分析先行政策的内在矛盾与抵牾,审视政府行走于管理与治理之间的矛盾,力图厘清政府与高校的边界,重塑高校治理的外部结构,探究由管理走向治理的条件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创新的“保健机制”探析——以美国的经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创新的"保健机制",是消除高等教育创新活动中不满意情绪的政策、制度安排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方式。美国在宏观层面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和学术自由权利,在中观层面通过建立终身聘任制度、学术自治制度和合理的教师休假制度,在微观层面通过采用同行评审、形成性评价和多专家评价等评价方式,为高等教育创新活动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保健机制",其做法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保健机制"的构建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公平是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价值追求,强调并逐步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化,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之间、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同一区域之间、高等教育内部之间的资源配置失衡状况,要求尽快建立一套保证公共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政策制度是保证教育资源供给和平衡的前提,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保证政策具有执行力的关键,通过法律保障制度追究违规行为是防止教育资源配置权滥用的重要防线。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区域之间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二是社会阶层不同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三是高等院校性质不同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四是高等教育招生和就业方面潜藏教育不公平。推进高等教育公平需要从制度和体制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合理分配的制度和机制,二是建立和健全学校竞争合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三是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大众化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研究相关政策和制度,完善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市场运作模式,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体制,妥善处理办学效益与学术自由之间的矛盾,使我国高校教师的聘用、晋升制度与国际接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我国加入WTO后的高校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少数关键行为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用户满意度理论,对湖南高等教育质量有关问题进行了文献分析、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湖南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扩招导致生均教学资源不足仍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障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应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质量有待于打破利益格局;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创新,学生在不同院校、专业之间受教育的质量差距明显,人才培养效率有待提高,有待建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以学生为本、以教育结果为主的教学评价制度。建议建立新的"三维双向"质量政策框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政策进行重大升级:一是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二是升级人才培养质量公平的政策,三是升级人才培养效率的政策,并出台政策贯彻执行中的激励和约束政策。  相似文献   

8.
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高等教育跨越国界的交流、合作与竞争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急需各类具有国际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尚未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我国宜采取"自上而下"政府主导、院校参与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既需要政府部门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引导和规范,同时也需要高等院校以提高学生"全球能力"为核心进行系统改革以促进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规模扩张、层次提升以及法律政策调整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步入转型期的主要动力因素,民办高等教育在此期间必须协调好转型过程中的质与量、学校与政府以及公办与民办之间的矛盾关系,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治理范式为目标,加强市场调节机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转型来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0.
周佳 《中国教师》2009,(5):20-22
<正>生成是新事物的生长和旧事物的衰亡的矛盾统一。"法的生成是指特定国家的法和法律制度在特定环境与条件下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1]。国家立法在推动新秩序建立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否定旧法所代表的旧秩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律只有在转化为社会的有机的"自然"秩序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法律"。[2]随迁儿童发展权的法律保护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1.
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三国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的私立高等院校所占比例均在85%以上,在校生数占一半以上,高者达74%。这与所在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经费政策和管理政策是分不开的,其政府实施的经费资助政策更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稳定与否的"晴雨表"。三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变化显示,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与政府的经费政策,尤其是多元化教育投入有着很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学生食堂工作状况事关学生切身利益,事关教育质量,校园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食堂工作面临物价持续上涨,贫困生承受能力超限,学生需求多样化,政策落实偏差,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加大,相关制度和标准滞后等诸多新的挑战。应对新挑战,要按照政治性、系统性、公平性、安全性、民主性、科学性原则,系统构建"三方联动"的政策保障与投入机制,"三轮驱动"的市场运作机制,"三者挂钩"的价格联动机制,"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学生食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对农村女性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生态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对教育生态系统内外部因素聚类,从法律政策、区域经济、师资力量、教育受众、基础设施、系统效益六个方面构建农村女性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高职院校自身要练好内功外,还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支持系统,包括改革社会用人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完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投资体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15.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核心要求。由于高校的类型和层次不同,构建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相区别的、“以生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地方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学生满意度、学生教学参与和教育功能性等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评价我国现行高教质量管理基本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我国高教质量管理政策的对策和建议:贯彻质量管理政策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构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改进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始终保持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确立,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将越来越密切。而作为经济发展推动力的人力资源重要的供应站——高职教育,同样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海峡西岸与台湾高职只有充分进行合作办学,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作用,才能更好地为两岸不断深入的经贸合作服务,同时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以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的代表地区,对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的探析,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学与科研两极分化的失衡现象。在研究型大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比较严重,而在教学型高校中,“重教学、轻科研”又比较突出。本文从政府投资政策、高等教育经费体制、评价与考核机制、高校自身发展定位、效益待遇回报和教师能力差异六个方面分析了教学与科研失衡现象的原因,然后基于创新教育提出了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途径,包括强化创新意识;科学定位,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研究;建立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双效考核体系;创新教学与科研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及改革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术”是高职教育的内在特征,是示范院校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扭转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乏“术”的局面,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必须把重“术”的理念贯穿到示范院校建设过程的始终。为此,示范院校的建设应在课程体系上突出“术科导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术科本位”,并致力于“术科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组织。2006年以来,国家对高职院校开展了"示范校"、"骨干校"和"双高计划"等央财专项建设工程,这集中体现了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项目治理逻辑。中央政府通过财政和行政激励对高职院校实施制度体系建设、政策试点和重点专项扶持,形成项目的资源集中优势和竞争择优效应。但是,教育项目制下的政策集中化也带来了一些"意外后果",如高职院校组织策略的向上聚焦、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偏离市场、高职精英校和一般校的分化及教育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等。教育项目制的生成动因、内涵定义、运作逻辑、组织基础和效用限度等方面受到了传统科层制的影响,项目治理实质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下,处理政策集中化和区域差异化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