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区域导航逐渐成为我国民航的发展方向,对于基于区域导航下的飞行程序的相关研究也变得日趋重要。本文在基于区域导航飞行程序下,建立单机处理飞机排序模型,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构造决策函数,并将启发式算法中的EST算法改进,其结果不仅能给出较优排队顺序,还能给出合理的推荐速度和推荐航路。  相似文献   

2.
空中交通管理中的飞机排序问题是NP-hard的问题。本文从单跑道的飞机排序模型推演出一种新的多跑道飞机排序模型;并首次为多跑道飞机排序问题设计模拟退火算法。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可以快速地在极少的时间内排好飞机的降落顺序,说明了本算法模型能有效解决多跑道飞机排序问题。  相似文献   

3.
4.
陈洪 《中国科技信息》2011,(13):131-131
排序学习问题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领域近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排序学习模型,提出基于这些模型的一般框架,从而为进一步的算法设计和理论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排序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非常重要,各种排序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适用场合也不同。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各种内排序方法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最后给出综合结论。  相似文献   

6.
信息检索中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多样化排序问题的提出,当前国内外多样化排序研究的成果主要分为隐式多样化排序和显式多样化排序,而在用户潜在意图未知的前提下,如何根据用户提交的查询词对信息检索结果文档进行排序,从而最大化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是多样化排序问题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难点。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多样化排序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了当前多样化排序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指出了在多样化排序领域中可以进行研究的一些方向,特别是多样化排序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多样化排序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对杨柳煤矿进场及运煤路整个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同时对优化后方案产生的效益进行了阐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型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对含成员约束系统的某轻型飞机应急着陆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重点考察了假人的动态响应,及其安全指标。研究结果为飞机应急着陆安全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排序是数据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操作,排序方法种类繁多,各有特色,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排序方法的重点是能够应用恰当的排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排序方法教学时,通常采用知识传授的模式。本文探索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入对比启发方法,以“理解基本思想、思考改进思路、掌握适用场合”为主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组合数学相关知识研究了可排序群的排序个数问题,得到了交换群元素排序个数的一个下限,同时利用这个下限反过来也可以确定群,特别是交换群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通用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终端区运行效能。考虑从现有终端区运行亟待解决的安全、效率和容量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可拓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状态分类法构造终端区运行效能综合评价函数。最后以武汉终端区为例,收集运行相关数据计算各指标值,并采集20位武汉终端区管制员的阈值评估意见,划设阈值矩阵,构建武汉终端区运行效能综合评价函数,结果表明其运行效能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在安全方面评价为优,空域内整体冲突水平较低,但在效率和容量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何  白庆华 《软科学》2003,17(5):36-40
都市圈是由功能互补、运用协同的城市群体所形成的城市区域;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者各有优势;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杰  金海 《资源科学》2015,37(7):1384-1393
本文基于DEA-ESDA-GWR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0-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41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化格局,探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水平等5因素作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差异性显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相一致的不平衡性;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强烈的空间关联特征,2004年以前表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2004年以后演变成强烈的空间负相关,各城市随年份演进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是各影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吸引外商投资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产生的影响以2008年为分水岭,影响由负变正。其中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是造成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Scopus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共同收录的图书情报学领域的38种期刊近10年所刊载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共词聚类分析获得各个研究主题类团。基于关键词及其在文献中的共现情况,构建词共现关键词网络。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中心性角度分析每个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揭示研究主题的结构特征。最后通过二维战略坐标图识别不同主题类团之间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林殷平  沈明宏 《预测》2006,25(3):76-80
本文在和谐婚姻假说基础上,对和谐婚姻的有效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基于有效需求分析的预测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婚姻和谐动态论,并对婚姻和谐度预测模型进行了修正。最后对和谐婚姻匹配模型带来的启示以及为婚姻家庭提供的借鉴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矿区地面场景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矿区的地面环境特征和实体类型,将矿区地面实体分成点、线、面、体四个部分,以ArcEngine为开发平台、Multipath为三维数据模型,动态建立矿区地面三维场景。云南东川某矿的地面场景的三维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逼真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体系中创新扩散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开明 《科学学研究》2010,28(5):793-800
城市在专业化与多样性、人力资本积累、创新网络形成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创新的产生;城市体系中城市间的位势差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创新扩散创造良好条件,加快创新扩散。城市间的创新扩散流强度随距离呈负指数衰减,且受城市规模影响,创新扩散模式可由威尔逊模型的摩擦系数加以识别。城市创新流强度模型的实证分析显示,长三角城市的创新流强度呈等级分布,与城市规模等级高度正相关;空间摩擦系数的模拟分析发现,国美连锁店在长三角城市间的扩张主要呈等级扩散模式,兼具传染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18.
贾何佳  李谢辉  文军  陈亚玲 《资源科学》2022,44(6):1292-1304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径流变化影响着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安全。本文利用1976—2014年黄河源区径流、气象、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土地利用、土壤以及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6th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中8个模式的3个未来情景(SSP126、SSP245和SSP585)气象数据,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对黄河源区主要水文站的径流进行了模拟、未来预估和变化分析。研究表明:①SWAT模型对黄河源区历史径流模拟的适用性较好,径流模拟的不确定性较小,模拟值较接近于实测值。②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27个与水文有关的参数都对径流模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蒸发补偿因子、湿润条件II下SCS(Soil Conservation Sevice)径流曲线数、浅层地下水径流系数的敏感性较强,径流受陆面蒸散发、下垫面和降水影响较大。③降水是影响未来径流的主要因素。在SSP126和SSP245两种未来情景下,吉迈、玛曲和唐乃亥3个水文站在2021—2100年的两个时期(2021—2060年和2061—2100年)年均流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在SSP585情景下,2021—2060年呈增加趋势,2061—2100年则呈减少趋势。相对于1976—2014年,未来近期(2021—2060年)唐乃亥和玛曲站年均流量在SSP58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SSP126情景下增加幅度最高;吉迈站在SSP24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高,SSP126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未来远期(2061—2100年)3个水文站除了吉迈站是在SSP126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外,其余均是在SSP58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SSP24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防洪蓄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傅为忠  王灿  林多 《情报杂志》2012,31(7):195-199,186
通过参考引力模型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论文试图构建基于空间距离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强度的评价模型,并把熵值法和引力模型相结合,完成对技术创新强度的评价.依据构建的评价模型,对皖江城市带技术创新扩散的强度进行了测算,根据各地市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个别强度,把皖江城市带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中心分为三级,得出皖江城市带整体创新扩散强度呈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减弱的态势,与其实际状况相吻合;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皖江城市带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强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春枝 《未来与发展》2011,34(8):52-55,82
采用"纵向拉开档次法",对2009年中国八大经济综合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偏低,区域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分析了八大区域间以及东部沿海区域和大西北区域内部各省域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