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高度。作为新农村建设一部分的城郊农村地区在城市的带动下,经济上获得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生态环境却遭到巨大的破坏,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了新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要解决城郊农村的环境问题,就必须找到适合城郊农村各地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出发,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思想先导是前提;党组织的领导是保证;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关键;农民主体参与是动力;发展绿色农业是支撑;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标。  相似文献   

3.
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龙海市生物质能源丰富,但消耗大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规模养殖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的畜禽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既浪费了生物质资源,又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和水体;落后的用能方式也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有效对策。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村能源供应,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服务与生态环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短缺及严重失衡,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当前,城乡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显失公正,使得环境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是解决城乡环境公平问题,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甘肃作为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省份,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针对目前甘肃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农村建设一部分的城郊农村地区在城市的带动下,经济上获得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由于农民环境意识的淡薄,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了新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探索农民环境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农村政治"三位一体",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滞后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基于对70个县市的农村文化实证调查,本文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发展滞后是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技术环境变化、社会结构转型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立足于农民群体的文化需求,本文提出了以保障文化发展权为核心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并探讨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应该采取的原则、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党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在战略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乡镇企业不断地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对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了重大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就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态势.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在基础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急需大量资金支持;而新常态下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却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已成为安徽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发挥政府在农村金融改革中作用,加快培育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实现这一突破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刘立杰 《考试周刊》2012,(33):194-195
随着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大中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但广大农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某些地方由于忽视保护环境,涌现出了大量的养殖业和土地拓荒种植,普遍使用农药、塑料薄膜,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彻底解决,就必将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进程和目标的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经济高速增长的巨大压力以及制度安排、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农村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护好农村的天然生态环境优势,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来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着重从生态主义的视角论述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意义: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和实现社会公正,实现政治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调整农村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地区生活环境,这一切都必须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审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组织体系。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也对我国人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问题.笔者主要分析在城乡建设当中新型农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问题,旨在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按照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农村成人学校要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我镇成人学校通过认真学习上级精神和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的工作思路——“服务”。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做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农民利益为根本,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和谐与农民富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发展目标来看,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全面性目标;从发展思路上来看,它不是就农村建设农村,而是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上来谋划和实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求真务实,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浙江省"三位一体"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人才需求及变化的调查,了解到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高职技能型人才。而目前高职教育在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中还存在差距,如何构建高职教育与人才需求的互动体系,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稀缺,满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也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三农"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而是一个农村社会问题.在农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最关键的是将农村中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农村合作组织,而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要靠农民自己,这就要求农民与非公有制经济联系起来.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借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机会,加强与农民、农业、农村的合作,开拓自己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讨论了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背景下,借其东风,发展壮大自己,加速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提高农民收入一个极佳的结合点,它对于目前大力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提出了实施该工程的具体建议,以利更好的实行促进新农村建设,提升产业结构,达到安徽农村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