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型大学:概念内涵、组织特征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末以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本文首先通过对创业型大学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的分析,探讨了"变革式"和"引领式"两种不同创业型大学的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组织目标、组织构成、运行机制、组织文化等维度,对创业型大学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创业型大学与此前的教学型大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的创业型大学:国际视野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以创业人才培养为基本任务,注重开展具有商用价值的科研活动,积极创办衍生高新科技企业,并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拓展为大学的新职能。本文在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创业型大学研究路径的基础上,对创业型大学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探讨了创业型大学的不同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大学创建创业型大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我国部分地方高等院校效仿西方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式,摸索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但纵观中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我国地方高等院建设创业型大学存在取向不明、内涵不清、效果不佳现象。从西方成功的创业型大学建设实践来看,我国建设好本土的创业型大学,观念转变是基础,大学组织的实质性转型是关键。基于组织理论,分析创业型大学特有的组织特性,明确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组织发展困境,创新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组织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末,"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概念一经诞生便被传入中国,并推动国内一批普通本科院校以此作为战略目标。但是,时至今日,创业型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形成中西创业型大学的"南橘北枳"现象。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付八军教授的专著《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中国模式研究》一书,正是从解决西方创业型大学理论在中国"水土不服"问题出发,构建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的内涵要点、实践路径与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学者形成理论研究自觉、打造中国教育流派乃至输出中国教育智慧的一次重要探索与有益尝试。本书通过本体论、实践论与价值论"三位一体"的理论框架,在提取两位理论鼻祖关于创业型大学内涵最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够实现地方高校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了创业型大学的内涵;讨论了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色;总结了地方高校转变为创业型大学的必要性;接下来,讨论了地方高校转变为创业型大学的必要条件;研究了地方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维亚  严伟 《文教资料》2013,(28):86-88
创业型大学的出现,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创业型大学的内涵特征,辨识创业型大学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区别与联系,提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概念的确立,兼具学理基础与时代需要的双重依据。相对于同样为本土化概念的教学服务型大学而言,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具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强化了其市场竞争能力;相对于西方话语体系中的服务型大学而言,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突出了教学育人的单一职责。当前,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主要由三类院校转型而来,其中,那种以兼职教师为主、致力于教学服务平台打造的创业型大学最能体现该类创业型大学引领教学革命的时代价值。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可以分为公益型与营利型两种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都以教学质量本身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创业型大学崛起已成为"全球现象",沿着非同质路径发展。向创业型大学的努力高度依赖环境、文化,并不适合所有的大学。而特定的高等教育模式与传统潜在地规定了创业变革路径的选择,使创业型大学呈现多元表达形式与路径依赖。本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模式演变的视角,切入透视"洪堡"、"拿破仑"、"盎格鲁-撒克逊"三大经典高等教育模式及基于此演化而来的"盎格鲁-美国"模式与传统中的创业型大学演变史,归纳并分析处于持续演化中的"洪堡"-研究创业型、"拿破仑"-教学创业型、"盎格鲁-撒克逊"-教育创业型与"盎格鲁-美国"-研究创业型四种模式的具体表达形式和路径依赖。创业型大学的形成缘于传统与现实的博弈,创业型大学模式的个性表达是基于特有高等教育模式的自我选择,创业型大学生态的形成有赖于模式匹配与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借鉴西方创业教育实践和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D.Teece动态能力概念,创造性地利用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动态市场竞争力、创业组织领导力三个维度诠释创业动态能力内涵,并借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创业影响因素—创业动态能力—创业绩效之作用路径进行了定量研究,最后发现动态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内在核心要素,其中创业组织领导能力尤其关键。本研究发现对于指导地方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区域特点、培养学生地域性环境协同性动态创业能力、构建环境和谐型创业教育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兴的大学发展形态,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产物,它为大学教育注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型大学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组织单元、创业资源、运作模式、教育方法、学术资本化、创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因而,创业教育要往纵深发展,需从制度设计、教育理念、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教育模式、组织文化等方面采取适合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地方本科院校在知识经济深化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地位,创业型大学独特的组织目标、实现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组织文化,有助于其破解办学实力、人才培养、知识生产逻辑和发展路径等困境,从常规的"注重整体实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科导向的知识生产、学术突破的路径"转为"注重提高特色实力、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实践导向的知识生产、在服务地方产业中突破并提升综合实力的路径"。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创业型大学应造就"学术立业"与"创新创业"的组织文化,再造有利于大学创业的制度体系,发展特色型学科、研发特色型成果,建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学术生产系统和创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动能。针对当前大学显性指标繁荣与有效创新对接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共生视角切入,分析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共生概念框架,提出大学应锚定区域创新发展需求,以学术创业优势融合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与区域形成“结构适切-人才匹配-知识嵌合”的相容发展。基于国内外创业型大学的创新实践,文章从共生界面、知识流动、人才生态、制度驱动四个方面,提出了创业型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共生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20年至今,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两次参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一定成绩,进而掀起了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高潮。对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从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推进过程和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及价值的探析入手,结合2021年新疆开放大学各分部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调查数据,发现新疆开放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理解较为狭隘、师资发展滞后、创业热情高涨但实践创业学生不多等现实问题;要从学校层面树立创新开放的教育育人理念、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置、成立专门工作室、培育创新创业价值观,从学生层面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类提出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伯顿·克拉克的“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一经问世便被介绍到中国,随后出现了自主创新型大学与创业型大学两个不同的汉译概念。前者属于意译,抓住了其核心与实质,是一个适切中国语境的本土概念。但是,直译出来的后者,体现了克拉克的本意与初衷,成为中国的主流概念,也成为一个国际概念。创业型大学本土化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与社会各界对创业型大学字眼产生的偏见与误解密切相关,与创业型大学未能像创业教育一样纳入国家战略密切相关,与创业型大学个案实践未能获得外界认可密切相关。当这两个汉译概念“同义异名”成为常识与共识后,可以借力自主创新型大学这个本土概念,通过理论研究力推自主创新型大学建设自上而下纳入国家战略,通过试点改革力推创业型大学建设自下而上走出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5.
MIT与沃里克大学:创业型大学运行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创业型大学概念被引入我国,但对其模式含义的理解却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MIT和沃里克大学这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认为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是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特征,但由于不同大学的研究实力、经费渠道和文化背景不同,创业实现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MIT的创业起点是知识,沃里克大学是社会需要;MIT采用主导式的创业战略,沃里克大学采用变革式的创业战略;MIT是"自下而上"的服务型创业方式,沃里克大学是"自上而下"的公司型创业方式;MIT采用的是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沃里克大学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机构。从借鉴的意义看,MIT的创业模式适合于研究型大学,沃里克大学则适合于非研究型大学。对于那些有意向创业型大学迈进的我国地方高校,其运行模式应该以应用研究为起点、以本地区产业发展为服务对象,采用"自上而下"的统一创业文化,创建集学术和创业于一体的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所成功的创业型大学,都有至少一个成功的科技园区.相对于科研生产平台、科研管理平台来说,科技园区平台更能体现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我国创业型大学建设科技园区,需要关注三点:聚焦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办园;完善配套服务,形成产业链条;凸显教育属性,打造人才基地.应该说,突出某个创业学科高峰是地方院校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主导路径,形成产业群落是创业型大学建设创业园区的普遍规律,凸显人才培养特性是创业型大学建设创业园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实践平台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符合创业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定位不准确、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融合度低、与专业内涵建设脱节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产教融合视角提出了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为职业教育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创新创业型高校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政府政策引导下,我国部分高校开始进行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探索,然而,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创业型大学建设仍未取得明显的成效.解读创业型大学建设与高校经营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讨论目前我国创业型大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建议通过强化经营意识、实现组织创新、完善激励机制、拓宽高校职能、树立创业理念等路径,提升五项经营能力,为我国部分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创业型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末以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趋势。实施创业型大学战略,科学地选择从传统高校向创业型高校转型的正确路径,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创业型大学的相关理论,提出我国构建创业型大学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创业型大学的组织转型是一个持续主动谋划与自然演进交织的过程,从理论研究角度看尚缺乏严谨的分析框架。文章基于创业型大学已有研究基础,通过与动态能力的理论对话,提出了创业型大学主体性成长的“感知、捕捉与转型”过程,通过与共生演化的理论对话,提出创业型大学嵌入性深化的“缘何共生、如何共生、共生何效”标尺,进而提出创业型大学组织转型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基于整合性分析框架,通过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日志档案查询、访谈或笔谈等途径,文章对典型创业型大学斯坦福大学进行案例重访,试图展现创业型大学组织转型的鲜活细节与演进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