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湘推崇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诗学,讲究诗歌形式的独立与完美,想象的瑰丽与新奇,抒情的自然与真实。他的这种诗学倾向影响了他的翻译选材。在朱译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译诗占全部译诗的三分之一左右,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译诗约占全部译诗的六分之一,两者合计占了全部译诗的二分之一强,体现朱湘在诗歌翻译选材上的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倾向。朱湘在翻译选材上的这种倾向反映了他的诗学观对其译诗活动的操控。  相似文献   

2.
朱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诗人兼翻译家,朱湘的译诗表明翻译绝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为推动文明互鉴,朱湘基于接受美学原则,通过立足文本艺术美、尊重读者审美传统、拓展读者视界的方式来提升译作的文化传播效果。朱湘译诗中的接受美学思想及其翻译主张对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大雨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唐诗英译中,孙大雨先生以保留中国文化意象为主,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中国诗歌中的民俗文化词汇。通过分析四首孙译唐诗发现,孙大雨先生译诗手法灵活多变,较好地保留了唐诗中的文化元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十四行诗是一种通行欧洲、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英语十四行诗有较多形态。1930年代以来,朱湘、梁宗岱、梁实秋、屠岸、方平、卞之琳等人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一时成为新诗尝试与建设的重要诗体。朱湘、卞之琳的翻译表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其中,朱湘的译诗较多过滤掉原诗中爱情、忠心和崇敬等主题成分,却突出了自我哀伤情绪,并往往融入汉语的习惯表达。梁宗岱是早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最重要的译者,他的译诗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他们的译诗均表现出较鲜明的诗人译诗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交流的工具。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形式 ,那么它也就有其特殊的文化。由于存在文化差异 ,文化交流便显得重要而且必要。而翻译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对包含文化意义的词汇的翻译中 ,译者应采用灵活的翻译处理方法 ,尽可能保证译文在译入语语境中完成其预期功能。本文主要从四种方法 (直译法、直译加补充信息法、意译法、套用译法 )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文化大融合背景下,探讨汉语文学作品标题英译意义重大。《古文小品译英》的标题翻译,林语堂先生应用了直译、意译、另拟标题、一题双译、增译法和省略译法等方法。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分析,容易造成文化内涵缺失的翻译方法有意译法、另拟标题和省略译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源题文化特色的翻译方法是直译法、一题双译和增译法。林译《古文小品译英》为汉语文学作品标题英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西和乞巧歌是一种歌谣,其内容丰富,合辙押韵,语调诙谐风趣,语言口语化特征明显。通过分析《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探讨了西和特色方言的翻译策略,对方言翻译和歌谣翻译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此书译者在翻译时灵活结合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运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中的音译法、直译法和逐词翻译法,以及归化翻译策略中的意译法、仿译法和改译法,对不同的方言词汇根据语境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使得译文流畅、地道。然而,由于汉语方言书面化的困难,《西和乞巧歌》中部分方言词汇并未在书面文字中表现出来,且原语文本中所有的西和方言特征和口语化特征在译语中全部被抹杀了。尽管如此,用归化策略来翻译方言是让方言作品走向世界的方式。作为第一部关于西和乞巧歌的英译本,此书对于乞巧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其翻译策略使乞巧文化内涵在译入语中能够流畅表达,使得英语读者能较好地理解中国北方的乞巧文化。  相似文献   

8.
保健品英语属于科技英语,具有科技英语的共性,同时又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词汇与句法特征。词汇特征包括大量使用缩略语、名词、专业术语、跨学科性词汇和复合形容词,句法特征包括大量使用长句、言简意赅和多被动语态。依据其特征,在翻译词汇时,须用现成译法、直译法和引申法;在翻译句法时,须用增译与省译、分译与合译、顺译与逆译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文化也已打开国门,逐渐走向世界。孔子学院日益壮大,中国古典文学的外文版本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些古典文学的外译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给世界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以法国传教士Séraphin Couvreur的法译版《论语》和许渊冲的法译版《精选诗经与诗意画》为例,总结中国古典文学法译版中常见词汇的译法以及常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商丘文化词汇丰富多彩,在对这些文化词汇的英译中,译者首先要有文化意识,要在汉语、英语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翻译。用目的论翻译理论对商丘市文化词汇的英译进行指导分析,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具体说来,就是用目的论三原则分析了“玄鸟生商”之英译、微子启的英译、中国古代纪年的英译,并认为译者要采取相应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得文化词汇的译介既能保留源语文化的文化特点又能形神兼备地在目的语文化中产生相同效果的文化共鸣,从而实现两种文化有效的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译入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从而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文化翻译观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离骚》两个英译本中涉及到植物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主张将直译、意译及注释等方法有机结合去对待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顶峰。《红楼梦》中众多的诗词曲赋是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以其中的诗篇《桃花行》的两种英译本的对比评析为切入点,讨论两种译本对其中含有的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进而探讨有关文化词语翻译方法的选择问题。而且,无论采用哪一种翻译方法,都要尽力使译文保持源文的语言风格,事事处处都要重视源文中的文化因素,才能达到翻译的文化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洋洋 《海外英语》2012,(7):137-138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特色词汇在国际交往中的使用日益频繁。中国特色词汇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其翻译没有先例可循。因此,中国特色词汇的准确翻译成为了服务于中西交流的翻译工作者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翻译工作者应在充分理解中国特色词汇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准确传达中国特色词汇的意味。拟将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直译法,套译法,诠释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差异性决定着词语的翻译。宗教信仰、价值取向、色彩文化、习语的文化内涵、比喻的民族性等都对词语翻译产生影响。在翻译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内涵,并注意翻译的方法,从而避免交流中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壮族文化特色词是指壮译外中壮语特有而译语没有的文化词汇空缺。英译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时,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涵义主要有四种译法,即音译释意、直译、意译和译者注释。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图腾和象征。然而,"龙"的英译对应"dragon"在西方普遍被视为一种邪恶的怪兽。"龙"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典型的汉语国俗词语。如何恰当地传达此类汉语国俗词语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以"龙"的翻译实践为例,归纳探讨汉语国俗词语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国际的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研究发现,翻译国俗词语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原文的类型,译文的对象,翻译的目的,翻译"对等"的要求等,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音译、替代、还原、直译或意译加注、补述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以及语言的文化特性对翻译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翻译实践中处理文化词语和表达的一些方法以及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18.
刘鉴莹 《海外英语》2014,(7):118-119
The internet catchphrases as products of modern science and networking technology is taking advantage of popular cul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produced one of the emerging mass culture forms, it shows mor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so the Internet Language is an art form with strong medium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However, owing to the rich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strong language feature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Internet Catchphrases' translation has been very tricky. The paper deems that the network popular word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ir context factors such a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ap their particular semantic connot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uage itself, to make the graceful bearing of graphics primitives. This article by analyzing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buzzwords, describing the translation of its main guidance theory, and citing the prevalence of some words on the network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ir various English translation methods to analyze a number of English translation skills and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介绍了汉英基本颜色词的相通及相异之处,探讨了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伴随意义,同时简要介绍了颜色词的几种翻译方法,旨在增强人们翻译实践的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词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充分反映了不同语言所处语境的文化特点。因此,文化语境在词语翻译中显得极为重要。探讨了文化语境中诸多因素对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影响及其相应的翻译方法,说明了文化语境是成功翻译的条件,在教学中应该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