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可章 《青年教师》2006,(10):24-25
最近参加省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两位年轻教师和两位特级教师的数学示范课,发现了一个共性的现象:4堂课中,学生几乎都是在教师的强力“引领”下,不断地听教师说、听同学说,自己也争先恐后地“说”。课堂中,除了,“听”和“说”之外,学生几乎没有其他的学习行为。以下是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2.
从小学到大学,有关眼镜的点名方式如下:小学教师:“戴眼镜的那位同学,请回答。”初中教师:“第三排戴眼镜的那位同学,请回答。”高中教师:“第三排戴眼镜的那位女同学,请回答。”大学教师:“第三排戴眼镜的那位穿T恤的女同学,请回答。”研究生导师:“不戴眼镜的那位同学,请回答。”提问一位女士向交警解释,她是一个教师,因为急着去上课才不得不闯红灯的。那位交警听了,很高兴地说:“夫人,我今天终于能实现一个多年的愿望了,我一直等待有一位教师来我这里。现在,请你坐到桌前,把‘我闯了红灯’这句话写500遍。”惩罚物…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一位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你再坐下想想”: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来帮帮他”: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子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上,教师写错题、说错话是数学教学的大忌。但我们如果掌握好教学时机,机智地处理,疏忽有时也会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源,甚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在讲乘法分配律时,我安排了一组巩固练习,最后一题是:32×46+32×54,一位同学帮我拿小黑板时,不小心将后半部擦去了,变成了32×46,等到课上学生叽叽喳喳地说这题不好做时,我才意识到由于我的疏忽,造成学生的争议。我本想补上,突然灵机一动,这不正好可以编一道开放题吗?我何不给学生一个主动探求的机会呢?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这道题是一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教师课前再周到地筹划也难以预料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有的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教师事先难以预料的问题,弄得教师“措手不及”。这时,教师便需要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譬如,我在教《人桥》(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五册)这篇课文时,当讲到:“我军快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时,有位叫李金成的同学突然举手发问:“敌人又是怎么过得了河的?”这样的问题我在备课时确实没有想过。这位同学提出这一问题后,其他同学也都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情,等待老师回答。我听了这位学生的质疑后即说:“刚才李金成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大家都来猜想一下,敌人可能是怎么过河的?”这时课堂上活跃起来了,有的同学说:“敌人可能是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现象之一:受历史科教学内容特点的制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常会出现“教师精疲力竭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这种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7.
林群 《四川教育》2002,(11):27-27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口算“536÷59、1225÷45、3572÷78”……在校对得数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口算这些分数除法题有更简便的算法:只要把分子相除的商作分子,分母相除的商作分母就可以了,但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执教教师和很多听课教师事先都没有想到的。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翘起大拇指激动地表扬了这位学生:“这位同学可真了不起,他把被除数、除数、商的分子、分母进行了比较,创造了计算分数除法的另一种方法,并且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问题,同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上,教师写错题,说错话是数学教学的大忌。但我们如果掌握好教学时机,机智地处理,疏忽有时也会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源,甚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在讲乘法分配律时,我安排了一组巩固练习,最后一题是:32×46+32×54,一位同学帮我拿小黑板时,不小心将后半部分擦去了,变成了32×46,等到课上学生叽叽喳喳地说这题不好做时,我才意识到由于我的疏忽,造成学生的争议。我本想补上,突然灵机一动,这不正好可以编一道开放题吗?我何不给学生一个主动探求的机会呢?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这道题是一道运用乘法…  相似文献   

9.
冷处理     
星期一早上,小宇同学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说他在星期天到学校玩时看见小张同学在教师办公室门口写了老师的脏话。我一看。只见雪白的墙壁上有铅笔字:“X老师是王八蛋,去死吧。”我的肺都气炸了,恨不得立即把他抓过来,或者马上打电话叫家长来。但转念一想,前几天小张午睡时不遵守纪律,被我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后来我因为忙没有做“训后疏导”,他心里肯定很难受。  相似文献   

10.
良药不苦口诚言利于行徐琨下课了。我将一位在课堂上打架的同学带到住室,示意他坐下后,一边倒茶一边温和他说:“假如你是一位教师,面对今天课堂上出现的这些现象,你该怎么做呢?”说着,茶递到了学生面前。随后又把撕破的衣服缝好,此时,学生一下子被感动了,急忙站...  相似文献   

11.
王尚文教授说过,听是学习的精髓。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目前现状不容乐观。在课堂上,就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一个同学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追不及待地举起了手,还一边大声叫着:“我来说,我来说。”或是一个同学刚说了一个错误答案,老师同学给指了出来,片刻之后,另一个人兴高采烈地发言,  相似文献   

12.
庄美秀 《中国教师》2009,(Z1):421-422
<正>在我们的课堂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或是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或是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这些都是在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会倾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面我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那是1996年5月的一天,在我踏上讲台第二年的一节思想政治课上。当时我在检查前一天布置的作业,检查到一位叫陈俊的同学时,他的作业一片空白,但仍很不在乎的样子,对于这种情景,我很生气,问:“为什么不做作业?”他回答道:“不想做,不会做!”我说:“你不会做,不想做,还做什么学生,干脆就不要来了!”,随即我把他桌上全部的书本洒落在地,把他的政治书也愤怒地抛向了窗外,还狠狠地煽了他一个嘴巴。  相似文献   

14.
戴雪琴 《教师》2011,(31):72-7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唉!”有的嘴里嚷着“又不请我!”便不再听课:有的迫不及待地马上与别的同学交流.根本不听发言同学在讲什么;还有的同学呢,发言的同学还没有讲完,就一边高高地举起了手,一边大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整个处于游离状态,老师或者发言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一直想把课堂教学搞活跃起来,因此在提问方面花了不少精力,但是总收不到满意的效果。请问课堂提问究竟容易产生哪些失误?请给予答复。———福建李老师答:李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也有同感,下面就课堂提问的失误谈点个人的浅见。一、提问顺序颠倒,减弱提问效果不少教师的提问顺序是这样的:下面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此时学生心理紧张、注意力集中,老师将某个同学叫起来,然后说出提问的问题,例如教学“比例尺”时,一位教师这样提问:李明同学起来回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其他同学此…  相似文献   

16.
周芳 《江苏教育》2000,(3):33-33
上完《将相和》,我组织学生开一个“小小评论会”,评论课中的人物。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又有同学说喜欢廉颇。我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突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喜欢赵王。”我惊讶地问:为什么?他振振有辞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启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  相似文献   

17.
当教师的非常需要尊重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中学会做人,学会自尊。我们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尽量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特别是孩子。这时,有的教师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批评犯了错误的同学。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高年级课上,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课堂上,我发现有一个高个女生总是在小声说话,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在同学们操作时,走过去悄悄地对她说:“你上课时干什么呢?”她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老师,这是最后一次,请您相信我。”我点了点头。 果真,在以后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可行的。案例一一位老师在教学《将相和》时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说喜欢蔺相如,他们偏重于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还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他们偏重于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本领。出乎意料,一个学生却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这个学生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职位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封他为大夫、上卿。我喜…  相似文献   

19.
严国仙 《江西教育》2004,(13):94-94
编辑同志:我觉得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了.对老师的要求渐渐会说“不”了.似乎越来越对师长不敬。比如:一次我叫班上的同学来帮我提点东西。他竞然扭头就走了,不肯为老师做些小事。还有一次,我们学校准备参加全县中小学学生艺术节.我安排一位同学做主持人.结果她就是不去,说了三次都没有答应。这位同学成绩不错,我平时也很喜欢她,她说“不”,真让我想不到!学生时老师说“不”,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叫学生写字。教师一边巡视,一边表扬某位同学的写字姿势端正,一边又摸着另一位同学的头说他的字有笔锋。突然,教室里响起了一个很天真、很响亮的声音:“老师,你走到我的身边,怎么不看我就表扬我?”听课的老师都笑了,我看见上课的老师脸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