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清代的李绿园在《歧路灯》中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本文着重分析该书主人公谭绍闻的妻妾孔慧娘、巫翠姐、冰梅的形象,研究李绿园对这3个人物塑造的得失之处,并从中见出其思想倾向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歧路灯》是一部众所周知的现实主义作品,作家李绿园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用现实主义大手笔,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广阔的社会生活,写出了二百多个不同阶级、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对下层市民的描写,更是各具性格,各肖形貌,栩栩如生,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就不下十个。书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最大特色是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  相似文献   

3.
在《金瓶梅》人物中,孟玉楼有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意义。作品赋予她另类的特质,并通过对这个人物命运的展示及形象的刻划,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内涵及人物塑造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4.
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的塑造和定位往往影响着作品矛盾冲突的走向以及整个舞蹈结构的发展路线,甚至最后结局.本文将人物的塑造分为外在的形象塑造和内在的心理刻画两个层次,并通过一些例证,由浅入深地解析了人物塑造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中国民族歌剧(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例)中女性人物角色作为切入点,从女性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展现,主要女性人物典型唱段的演唱风格上这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分析,阐述。从而剖析出塑造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时期的两部历史著作,记录了两个时代的不同人物和事件,表现了两个时代的不同风貌。本文从两部著作中选择女性形象这个角度作切入点,分析这两部著作人物塑造方法之不同。左传纪女性人物事迹分散于各个篇章比较零散,战国策则开始有集中写一位女性人物的篇章。左传纪人笼统朦胧不具体形象,而战国策开始有生动的外貌描写。此外战国策还善于运用比较烘托等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体现了我国史传文学在人物塑造技巧上的日益成熟,从而成为后世小说之滥觞。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药》塑造了明暗两个主要人物:愚昧无知的市民老栓和为民众解放而牺牲的夏瑜。在这两个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现状,但是在这两个人物之外,《药》中还有几处闲笔,写了几个闲人。他们在中着墨不多,只有寥寥几笔,形象却栩栩如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歧路灯》中李绿园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盛希侨、巫翠姐这两个与戏曲声息相关的人物,并通过他们的形象,展现了以李绿园为代表的士大夫在戏曲活动繁荣时期对戏曲的主要态度。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第一奇书的《金瓶梅》,是一部写"恶"的小说。作者笑笑生用写实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而被塑造得最成功,也最典型的人物就是第一女主角潘金莲。这里的潘金莲是直接从《水浒传》中移植过来的,通过作者的加工整理,将之塑造得更加丰满,更加复杂。在作者笔下,潘金莲是一朵成长在恶社会中的恶之花,最终又被恶社会摧毁。本文试从分析潘金莲的形象着手,揭示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在《皖南事变》、《第二个太阳》等新时期军事文学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反映出一种新的创作倾向;按照生活逻辑刻划人物,更注重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多样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丁玲到解放区后,作品对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减少,仅在小说《入伍》、《在医院中》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几部作品中出现少量知识分子形象为主要人物。虽然人物少,但这些人物塑造的视角却是较为复杂的,其中有文化先驱者与懵昧大众的冲突而生出的慷慨悲歌,也有从大众视角对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批判,而最终主宰作家视角的是政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3.
子路并非符合文化理想的人物,但古籍中对他的记载却颇为丰富、生动、一致。子路的形象与孔子适相对应,成为儒家文化的两个符号,蕴涵深厚的文化意义,对文学史上同类型人物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浅析诸葛亮     
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诸葛亮这一人物塑造上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5.
论《大地》三部曲对人性的适度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赛珍珠及其作品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针对作品中人性主题的研究还不多见。赛珍珠在塑造人物性格过程中,善于从人性的角度叙写人物的深层世界。她在对王龙、王二、王虎这三个人物的精心塑造中,充分展示了其对人性的适度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情节发生和发展的动因,也是使一个故事真正具有意义的根据。从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物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进展;而从人物自身的审美价值来看,人物则应当是具体生动的形象。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构成了小说人物的二重性:即格雷马斯所说的,既是行动主体,是“行动元”:又是性格,是“角色”。(《行动元、角色和形象》)因此,大凡优秀小说所塑造的主要人物都应当是一个文学形象,一个性格;否则,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学”中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书130篇,悲剧人物传记有70多篇,悲剧人物120多个,构成《史记》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他们的精神光耀千古。作者运用了互现法、比较法,抓住主要事件和生活细节,以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悲剧性格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反映妇女问题的小说中,主要塑造了单四嫂、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四个妇女典型。这几个形象既是独立的,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拟通过分析这四个妇女形象,揭示旧中国劳动妇女从麻木到觉醒到反抗的斗争历程,并从中了解鲁迅先生对旧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进程。  相似文献   

19.
曹禺剧作中塑造的许多生动逼真、丰满深刻的人物形象 ,长久地吸引并震撼着读者的心。这些形象之所以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 ,在于曹禺准确自如地驾驭戏剧语言 ,即人物的台词 ,塑造各式各样人物。《北京人》中 ,曹禺即运用了含有动作性的对话刻画人物 ,展示其性格 ,又运用个性化的台词透露人物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20.
夏彬彬 《文教资料》2014,(16):23-25
人物形象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要素,在作品中一直扮演承载作者审美情志、思想感情的角色。葛亮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充分展现了他扎实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细腻的观察力。他塑造的小说形象大致可分为小人物、知识分子、局外人、动物形象四大类,体现了葛亮创作中多样的审美趋向与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