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点解     
梁羽生武侠名著《七剑下天山》,描绘了引人入胜的武侠世界。而在文学创作和新闻报道中,也往往用七剑下天山来描绘团体群像。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的“中国现代武侠小说之王”是谁?不是金庸、梁羽生,而是还珠楼主李寿民,还珠楼主正是以描写青城峨眉武侠事迹的《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而登上“中国现代武侠小说之王”宝座的。《蜀山剑侠传》已随港台影视红遍东南亚。  相似文献   

3.
阅读金庸的小说,我们发现金庸笔下的武功不但是一种艺术,并且已经接近武学之道.这些武学之道多是围绕"侠"与"情"而生.在武侠小说中,武属于技艺层面,侠属于精神层面;武是手段,侠是目的.在新派武侠小说家的眼里,侠是武侠小说的核心筋脉,武是实现侠义目的的外壳,情是丰满侠义的血肉.金庸小说亦涉及武、侠、情,但金庸并没有像梁羽生...  相似文献   

4.
1952午港澳发生了一场拳师比武事件,《新晚报》总编心血来潮,不经好友梁羽生同意,硬是在报上登了个预告,说是“明天将有精彩武侠小说见报”。梁羽生被逼无奈,只好赶写,《龙虎斗京华》便在比武三天后连载。梁羽生自此涉足江湖,共著武侠小说36部160余册。  相似文献   

5.
无招胜有招     
张学民 《当代体育》2012,(11):23-25,22
武侠大师金庸首创"无剑胜有剑"理念,《神雕侠侣》中杨过有言:"我持玄铁重剑,即可无敌于天下,但瞧独孤前辈遗言,显是木剑可胜玄铁重剑,而最后无剑却又胜过了木剑。"同样的,"无招胜有招"也是以"无"胜"有",都有道家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常常想起那些痴狂于武侠小说的日子,曾经如此沉迷在那个由文字搭建的武侠世界中。我们曾经随着江湖儿女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对书中描绘得出神入化的武功绝迹更是如痴如醉。 只要一提到“少林寺”,脑海中自然会驰骋联想无数。想到少林武功博大精深;想到达摩渡江首创禅宗;想到少林寺  相似文献   

7.
说起”武侠”,中国玩家都不再陌生,《金庸群侠传》、《剑侠情缘》这些武侠游戏早已被中国玩家理解和接受。“武侠”文化是东方人的文化,江湖也是中国玩家耳熟能详的武侠世界。所以武侠游戏是中国玩家自己的游戏。  相似文献   

8.
武侠电影作为我国特有的电影类型样式,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特征。武侠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文化,囊括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文化思想,但是随着武侠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凸显出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9.
朝阳  丁子 《精武》2008,(1):1-1,4
世界的东方,有三大奇迹——中国武术、气功,以及印度瑜伽术。气功、瑜伽术的神奇,人们或许知之甚稔。譬如,气功的“金枪刺喉”、“滚油捞物”、“赤足走火”、“踩气球”、“踩电灯、灯管”等等表演;再譬如,将瑜伽师地下深埋,封闭铁箱沉海等试验,电视、报刊、杂志都曾报道过,惟独武术的神奇,多出自于演义、传奇故事中。尤其现代新武侠小说的崛起,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作品,更是将武术的神秘、神奇编织、营造得几欲令人如醉如痴,所以才有人将新派武侠小说喻为“成年人的童话”。而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剧《霍元甲》,电影《少林寺》先后公演,又将武术推向登峰造极的地步。那时候,凡是涉及武术、武侠的文艺作品,即或沾上点“武”字边的报刊、杂志,发行百八十万册,恐怕都不在话下。武术浪潮滚滚,炙手可热..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近几年更是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接受与喜爱。武侠电影则将武术动作套路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既拥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又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文章通过对武侠影视在中国武术文化推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中国武术在推广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武侠影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武侠影视与武术文化的推广融合起来,探寻二者最佳的切入点,以促进双方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术与宗教的关系千丝万缕。少林、武当在武侠小说中一直作为中国两大武术门派而傲立,更因武当山“层峰叠嶂,标奇孕秀,杉松蓊郁,翳日清幽,历来被誉为乾坤秀萃之地”使得武当成为新派武侠小说家们心目中的天界、仙境而不惜笔墨撒泼的焦点。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古龙的《陆小凤》、陈青云的《武当争雄记》、司马青云的《武当七侠》及金庸等武侠小说名家都写过武当,特别是金庸笔下三部小说《书剑恩仇录》、《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龙记》均有大量笔墨勾写了武当,其中尤以《倚》(《倚天屠龙记》,下同)笔力最为集中。《倚》勾画了武…  相似文献   

12.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武侠电影的核心要素"武"、"侠"、"江湖"进行解读,探讨武侠电影发展与成败的关键要素是文化、艺术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对中国武侠核心要素的文化学解读,增加对于武侠文化和武侠电影的认识,深化对武术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港澳武林书海中,梁羽生的名字已风靡三十年了。有人说新派武侠小说的兴起,是战后海外华人文艺的一个特色,而梁羽生则被誉为港澳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梁羽生原名陈文统,原是广西蒙山县永安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一九四九年初在岭南大学毕业后考得经济学士学位,同年六月迁居香港谋生,先后在香港《大公报》、《新晚报》任副刊编辑,曾以梁慧如、冯瑜宁等笔名写过大量的历史小说和文艺随笔,并以陈鲁笔名写过棋艺评论,还在报刊上写过“李夫人信箱”,由于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引出不  相似文献   

14.
武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武侠文化对于中国武术的影响是相互的,武侠伦理促使了武德的形成,武侠精神又促使了武术文化传播,武侠作品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武术的发展空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武侠作品又在一定程度上误读了中国武术,媒体技术的进步戕害了真实的武术,使武术的呈现形式与修炼方式都遭到了曲解。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从历史学的角度,回顾了在晚清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武侠思想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研究认为,晚清社会动荡的时局,是武侠思想的发展、传播的社会基础;由于融入了反清抗暴的革命斗争,晚清武侠思想上升为民族气节的表达,因其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价值而广泛传播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研究来自民间社会大众文化的武侠思想,挖掘其中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素,将其中的宝贵养料吸收消化,发扬光大,可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文化革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徐续 《棋牌世界》2004,(8):30-31
撰作了《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等三十多部武侠小说的香港作家梁羽生,是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历史学家金应熙同他有师生之谊。凑巧他们又都爱好棋艺。梁羽生手上有两管笔:一管笔写剑侠,一管笔写棋手。他说过自己的棋艺水平“资质所限,今生是难望成为一流棋手的了”,然而,程度不会低于老师金应熙。  相似文献   

17.
武侠作为一种偶像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梦想。是什么让武侠这么具有魅力?不是别的,正是武侠精神。武侠精神表现有四:'不轨于正义'的非主流精神,'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成'的绝对诚信精神,'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谦虚(无名)精神。武侠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存在于它自己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8.
道教与武侠     
冯知明 《武当》2009,(8):30-32
对于人类来说,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天赋人权。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本质。”然而人类的自由总是受到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的种种限制,从而使得其行动、思想等自由遭到破坏。为了争取自由,古往今来的先贤们无不为之奔走呼号,极力追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与武侠,均不约而同地展示了各自的自由观。从对自由的追求来看,道教和武侠的本质是相同的,从此种意义上来说,两者是相通的。认真分析道教与武侠的精神实质,不仅有利于两种不同文化的深化,同时也能够使得两者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从历史学的角度,回顾了在晚清社会侠义小说的风行及其原因,展示了武侠思想在晚清时期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研究认为,晚清社会动荡的时局,是侠义小说发展、传播的社会基础;小说中的武侠行侠仗义、平叛保国等豪侠特征,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通过研究来自民间社会大众文化的武侠思想,挖掘其中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素,将其中的宝贵养料吸收消化,发扬光大,可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文化革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鲜明与浓艳的文化精髓与特色。作为如今在全球大放异彩的中国武侠电影更是将武术的“武舞”之美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利用炫目的视觉光影效果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关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将武侠电影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析研究,试将武侠电影与武术发展融合起来,探寻二者最佳的切入点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