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选穴正确是产生疗效的关键,笔者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十余载,于选穴之法,偶有所得。今特将本人常用之法呈诸同道,不妥之处请斧正。 1 寻病位 头痛医头 因为所有腧穴都治疗它所在部位的脏腑。组织或器官的病变,所以临证时可首先在病变部位附近取穴。如前头痛针头维。印堂,侧头痛刺太阳,率谷,耳病选听宫,胃病取中脘,月经病用归来等。 应用本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此病位既可指脏腑,亦可指组织或器官。2.病变范围较广泛,或涉及脏腑功能失调者应结合以下诸法。 2 察病机 治病求本 因腧穴不仅有近治作用,还有远治作用,而且有的病变局部不宜针刺,有的病因病机复杂  相似文献   

2.
如何消除疲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就运动生化而言,消除疲劳的实质,就是消除导致疲劳的物质,补充消耗了的能量和其它一些物质.利用中药外治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施于皮肤、孔窃、俞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推动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3.
如何消除疲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就运动生化而言,消除疲劳的实质,就是消除导致疲劳的物质,补充消耗了的能量和其它一些物质。利用中药外治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施于皮肤、孔窃、俞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推动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4.
养生保健体育与终身体育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生保健体育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它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为依据,通过用意、行气、运身的练功方法,以调心、调气、调身为宗旨,并按照静、聚、贯、顺、沉、畅、正、整的练功要领,进行身心俱练,神形双修的养生保健运动.通过长年系统的锻炼,使脏腑、经络、气血之间协调配合,阴阳互补,使机体内精足、气畅、神旺,从而达到强体健身的目的.随着我国中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养生保健体育将成为中老年人群,以及高校医学专业必备的职业技能和终身体育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古老的中国针灸经络学也受到影响。随着各学科向其不断渗透,使针灸经络学研究十分活跃。尤其是通过物理学理论、方法、技术对其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功能研究,使其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内容,增添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成分。现已发现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经穴与脏腑间确有相对特异的联系。经络还具有光、声、热、电磁等特性,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导波性质。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古老的中国针灸经络学也受到影响,随着各学科向其不断渗透,使针灸经络学研究十分活跃。尤其是通过物理学理论、方法、技术对其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功能研究,使其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内容,增添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成分。现已发现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经穴与脏腑间确有相对特异的联系。经络还具有光、声、热、电磁等特性,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导波性质。  相似文献   

7.
正捏脊,是以中医气血阴阳、经络脏腑理论为指导,通过手法刺激小儿脊柱及其两侧的皮肤,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小儿推拿疗法。古称"捏脊骨皮",因其主治小儿疳积,又称"捏积"。捏脊疗法可提升正气,增强免疫力,促进经络气血循环,加快生长发育,调节脏腑阴阳,改善小儿体质;若运用辨证选穴并配合其他推拿手法,可治疗小儿疳积、厌食偏食、腹泻便秘、发热咳嗽、遗尿夜啼等疾病。  相似文献   

8.
我针灸室从一九七八年以来,收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00例。我们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端取穴,根据患者病变不同,采取相应的腧穴和不同角度透刺。通过观察治疗,大大缩短了病程。现介绍如下: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吊钱风”,“口僻”,“喁僻”之称。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属中风范畴,有中经络和脏腑之分,以区别病位之深浅,中络脉者受病较浅,正属本文所介绍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而中脏腑者病情较重,多有高热,头痛,猝然跌仆,昏迷  相似文献   

9.
药物敷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独特外治疗法。它与口服药物的内治疗法一样,需对错综复杂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审因辨治,选药配方敷脐,使药物通过脐部吸收,由诸经百脉运送至全身,以调气血、和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也就是说,生命是否存在,决定于经络;疾病之所  相似文献   

11.
王杏林 《家教指南》2016,(6):109-114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有残片三个,本文对残片进行了整理研究,考证了写卷中的俞穴,并探讨了写卷作为目前所发现较早的针灸图谱著作,所保留的俞穴和人神禁忌等内容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教育》2010,(2):59-59
《黄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腹诊是祖国医学切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在辨证论治中广泛地应用了这一诊法,并沿用至今。胸腹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五脏六腑皆位于其中,且胸腹又为十四经络起止或循行通过的部位,与十二经及奇经八脉之任、督、冲、带诸经脉有着密切地联系,分布着很多与脏腑之阴阳气血紧密相关的重要腧穴。如脏腑募穴、虚里、神阙等,界于胸腹与脏腑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反复作用于胃粘膜,导致胃粘膜的炎性改变,甚则萎缩。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慢性上腹痛、消化不良等特点,本病应概括在祖国医学胃脘痛”、“心下痞;等范围。中医对慢性胃炎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疗较亦较满意。如常规正治法;自拟经验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反治法:以及针灸等诸法均可采用。笔者在领悟经意融会新知的基础上,举出辨证施治四点体会如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把调理气机作为关键,此为其一。重在疏肝气、运脾气、调肺气.前贤诸家对调气机议论颇丰。如唐氏在《血证论》中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  相似文献   

15.
老祖母面对孙儿某些不适时,会露几招推拿应急,或在宝宝的脐、足敷些药减轻病痛。现代父母不妨也学个一招半式,在一时找不到医生的情况下,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一、推拿: 推拿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经历几千年的考验流传下来。它以脏象、经络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手法,以外治形式达到疏通经络血气、调整脏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哮喘病是临床的常见病 ,多发病 ,在农村尤为多见 ,治疗起来疗程长 ,花费大 ,给农民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笔者近年根据中医外病内治的传统理论 ,以十二俞穴为中心 ,通过辩证贴背法调节脏腑的功能失调 ,治疗 37例哮喘病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37例 ,男 ,2 5例 ,女 12例 ;年龄在 12~ 72之间 ,4 0~ 5 0岁 32例 ;风寒袭肺型 18例 ,痰湿阻肺型 13例 ,肺气虚型 5例 ,肾虚型 1例。二、治疗方法 :(1)材料 :市售芥茉油 ,王不留行籽和麝香止痛膏。(2 )方法 :将芥茉油涂于所选穴位 ,王不留行籽粘于 1/ 2麝香膏中点 ,对准穴…  相似文献   

17.
对于肾脏的异名,历代医学叫法不一,如“天乙”、“元海”、“孤脏”、“水脏”等,如《素问·逆调论》云:“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究其古今各医家对肾无实证的论述亦大多从肾脏的生理特点及生理功能和肾脏的病理转机所言。本人认为祖国医学最根本的观点就是整体观念,就此观点,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各自或相互之间既有相生又有相克,所以肾脏不能算是一个孤脏。有此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肾脏的实证,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对小青龙汤的适应症都认为肾虚者不能用,而对此方的现代研究明确指出本方可治疗急性肾炎和肾病变,这已说明肾实证的存在。我们再结合现代的临床医学进一步讨论,就以急性肾小球肾炎说吧,祖国医学把本病列为水肿,但临床上本病初期则见不到水肿症状,而做尿常规检查明显的有肾脏病变,临床治疗多以清热解毒等治疗实证的治法治之。此阶段是否可以认为肾病的实证期呢?本人对1957~1987年三十年间有关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报道99篇进行分类比较,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的占32.3%,以疏风宣肺为主的占49.5%,以滋阴益肾为主的占18.2%,这就以事实说明了肾病实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两千年前已有胸痛、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心病者,胸中痛、肋下痛、膺背痛、胛间痛、两臂内痛,说明了心痛的部位。《灵枢:厥病篇》有痛如锥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以及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  相似文献   

19.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核心,贯串干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以十四经脉为主体,网络周布全身的一个复杂体系。它内属脏腑、外络支节,行血气、营阴阳,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联络、调节和反应系统。由于它的理论思想和对人体功能调节的许多重要描述,与建立在解剖和分析研究方法基础上的西方医学的基本概念有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20.
《老年教育》2009,(1):57-57
中医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经常按摩耳朵,能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