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2.
王敏 《考试周刊》2010,(3):214-215
“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课程资源”。如今我们倡导“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但教师为什么要调整、补充或加工教材.教师为什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准备活动,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备课活动中要完成的中心工作之一.传统观念下,许多教师把教材视为金科玉律,认为:教学就是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因而备课中迷信教材,拘泥教材,照本宣科,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树立“教学活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中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和处理(俗称“备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备教材呢…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提倡教师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自主开发教材.开发教材习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材习题进行深层的研究.使教材习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教材者”。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悉心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新编;“教”教材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结果,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其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丁老师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不按知识顺序“由上而下”进行教学,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注重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的理解以及对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数学.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谓高屋建瓴.”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科学而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一线教师对如何用教材、教教材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认识到“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重要性。“用教材教”这一理念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教材对教师的束缚,教师们纷纷运用各种手段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使得课堂精彩纷呈,学生兴趣盎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有些教师过于习惯对教材的“灵活”调整,过于追求课堂的气氛,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因此.教师应以学生如何学为着眼点: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创造.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获得终身可持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教材是怎样安排教师就怎么教,不能有丝毫更改。《科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前提下,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强调发展、学、开放!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科学教师充分了解和把握科学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动有效地组织教学,开拓课堂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教材是怎样安排教师就怎么教,不能有丝毫更改。《科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前提下,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强调发展、学、开放!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科学教师充分了解和把握科学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动有效地组织教学,开拓课堂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3.
例谈数学教材的合理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强调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作为教师,应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处理教材,要确定新的教材观,即教材不再是圣经,它只不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因此,合理处理教材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将合理处理教材的经验总结出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再到用教材教,这是新课程实验中教师观念转变的标志之一.我在一线教学教研中,切身感受了师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教材不再是束缚教师教学的“圣经”,而是成为教师发展的课程资源基石之一,成就了展示教师智慧的平台.笔者以为只有用心做到“新”入人心、贴近生活、振奋人心,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教学的凭借和资源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改变了将教材视为圭臬的教书匠心态.不断努力地实施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深刻转变.这与新课标“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的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倡导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并且鲜明地指出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教材,意味着教材就是样本,是圣旨,只能照搬,教师成了教材的工具;“用”教材.意味着教材是一种工具,可以取舍,可以编辑.教师可以自主地驾驭。直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实施状况.我们深深感到很多教师已经树立起了新的教材观,在备课时不再囿于教科书,能大胆取舍.合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但是,我们也发现另一种教学倾向:有些阅读课弱化文本现象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课程资源之本.是教与学的重要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已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教材有准确的把握.到位的理解.而且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实现理性的超越.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使用至今10多年了,为了解教师对教材使用情况,调研了天津市河西区与郑州市金水区的523名小学数学教师,结果表明:教材能够比较好的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丰富,容量恰当;难度基本合适;教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教材外观漂亮,出版服务比较好.结论教师总体认同教材,认为教材富有特色,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李春芳 《物理教师》2008,29(2):14-14
指导思想:课堂教学不应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准确把握《大纲》的精神实质,特别是目标要求,要深切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善于在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学生的学习思路间搭桥,以帮助学生正确深入理解教材,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能力,促成学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追根溯源:走出课堂拓展延伸的误区 新课改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思想品德教师开始坚持“以生为本”,确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材,而是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实际,开发和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然而,认真审视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不难发现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教学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