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超明 《青海教育》2003,(10):81-81
物理教学中“惯性”概念的正确建立是一个难点,学生常出现对“惯性”的理解错误或应用错误,如下面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2.
"惯性"一节的教学,课本是先给出惯性的定义,再演示"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两个实验,验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这种安排,其特点是先理论,后实验.教学实践表明:教材精练简捷明快有余,生动活泼不足,学生不易接受,究其原因,学习"惯性"前学生头脑中具有惯性现象材料太少,课本只提供了一个"伽利略理想实验",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总感到生硬,难以接受.鉴此,我们改变教法,先实验,后理论,变验证型教法为探索型教法.这是符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下面就惯性概念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它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学生对它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错误的理解。要使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要紧紧依靠学生的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反复地下工夫。1.学生往往认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能保持匀  相似文献   

4.
惯性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 .明确惯性概念 ,理解惯性现象 ,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 ,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2 .教学目的理解惯性概念 ,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3 .重点、难点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 ,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设想本课题按照“展示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 .通…  相似文献   

6.
“惯性”一节的教学,课本是先给出惯性定义,再演示“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两个实验,验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这种安排,其特点是:先理论、后实验。教学实践表明:教材精炼,简捷明快有余,生动活泼不足,学生不易接受。究其原因,学习“惯性”前学生头脑中具有的惯性现象材料太少,课本只提供一个“伽利略理想实验”,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九章“力和运动”中的“惯性”一节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惯性”概念很容易就能背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犯经验性的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惯性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师感到难教 ,学生认为难学 .通常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能一字不漏地将惯性概念完整地背出来 ,但碰到实际问题时却感到无从下手 .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 ,并能正确地运用惯性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惯性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惯性的实质 ,尤其要让学生弄清惯性究竟是不是一种力 ?惯性的实质是物体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并且物体的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 .学习了惯性以后 ,学生在回答和解…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的《惯性》一节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学生把概念背得很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会犯经验性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0.
从物理动力学的"惯性"出发,拓展了"惯性"的适用范围,认为"惯性"是在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认识)广泛存在的一个规律,"惯性"的本质就是系统中某一性质或者现象试图保持其原有状态不变的特性,要改变该性质或者现象原有的状态,必须先找出影响它的外界因素及其有效的作用方式,再给该系统持续施加相应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要注重利用"惯性"规律的特点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叫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这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物体惯性有大小,对给定的物体,其惯性大小是一定的,不随外界条件(受力、运动等)而改变。  相似文献   

12.
惯性是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最主要的基本概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认知达到理解层次的五个知识点之一。恩格斯说:"惯性是全部力学的出发点。"因此,具有清晰的惯性概念意味着能正确把握力与运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课本惯性一节的教学,课本是先给出惯性定义,再演示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两个实验,验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这种安排,其特点是:先理论、后实验.教学实践表明:教材精炼,简捷明快有余,生动活泼不足,学生不易接受.究其原因,学习惯性前学生头脑中具有的惯性现象材料太少,课本只提供一个伽利略理想实验,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总感生硬,难以接受.为此,我们改变教法:先实验、后理论,变验证型教法为探索型教法.这是符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下面就惯性概念的  相似文献   

14.
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一位中年妇女要在前面车站下车,一位蓄长发的年轻人也要下车,他们俩都往门口拥,在距离车站还有100米的地方,车突然停下来,年轻人扑扶在中年妇女的背上,中年妇女脱口而出:“什么德性?”这位年轻人随即应答道:“这不是德性,而是惯性。”中年妇女瞪大眼睛说:“啊!你一惯这样呀。”引得车上众人哄堂大笑起来……“惯性”与“德性”@赵欣  相似文献   

15.
生:丁老师,行驶着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不能立即停止,总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这说明运动的汽车具有惯性;而静止在那儿的汽车总静止在那儿,永远也不会自己突然运动起来,是否“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呢?  相似文献   

16.
关于“惯性”问题,学生甲、乙、丙与老师展开了如下讨论:甲:老师,惯性说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那么决定这一性质的因素是什么呢?老师:是物体的质量.请看下列事例:同时从静止开始起动的小汽车和载重汽车,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小汽车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较高的速度,而载重汽车要达到相同的速度时间要长得多,也就是说小汽车起动得快,载重汽车起动得慢,这说明载重汽车保持原来状态的本领大,所以起动得慢;同样的道理,在到车时,载重汽车由于保持原来状态的本领大,就比小汽车要行驶更长的距离才停下来.由此说明质…  相似文献   

17.
"惯性"一词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在物理学中"惯性"是怎样定义的,要如何理解它的含义呢?如果遇到有关"惯性的现象",我们又该怎样利用惯性来解释?一、深刻理解"惯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课本里为了使学生对惯性这一概念有一个直观、形象的理解,做了如图l的两个演示实验.图1中甲车上的木块为什么向后倒?分析原因是:刚开始小车和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受到向前的拉力作用,由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使小车由静止变运动.而木块的底部受到摩擦力作用也跟着小车一起向前运动.由于木  相似文献   

19.
误区之一:物体受力越大,惯性越大。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定律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由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只能由物体本身的某种性质来决定,我们把这种性质叫惯性。由此可见: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外界的因素没有关系。物体受力与否不会改变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惯性,所以物体受力越大,惯性越大的说法是错误的。误区之二: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有的同学或许会问:我们骑车时,骑得越快,越难刹住;骑得越慢越容…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学中,一个能绕轴来回摆动的物体叫做“摆”。它由摆锤、摆绳及悬挂中心等三个部分所组成。在器乐弹奏中,我们常以腕关节或肘、肩关节为支点形成一个以此点为悬挂中心的绕轴来回摆动的摆,不同的是,这生理摆的摆锤不止一个,它由四个手指所构成。从手的构造来讲,如果握起拳来,大指是处于其它四个手指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