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哎呀嘞……兴国山多歌也多,老表爱唱廉政歌,廉政文化满校园,你可知道侄同志咯,反腐倡廉记心口。兴国山歌是中国民歌中最具特色的客家山歌,已获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兴国山歌紧跟时代,紧贴人民,凸现出浓郁生活气息和客家风味。旧社会时诉说劳动人民受奴役的苦难;革命战争年代激励红军战士奋勇杀敌;  相似文献   

2.
"哎呀嘞"是一种常见的赣南客家民歌音调,相传始于伐木工人在劳动中伸腰舒气的感叹声,兴国山歌多数是以"哎呀嘞"开头的,作为兴国山歌标志性的音乐元素,其语调、语气、语境、语意的变化,在赣南客家风格歌曲创作中展示出独特的风格与魅力。针对"哎呀嘞"在歌曲创作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索客家音乐元素在当代歌曲创作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起句现‘凤头’,收篇有‘豹尾’”是古人对优秀文章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作文获取高分的制胜“秘笈”。结尾如能做到如“豹尾”“撞钟”,短促有力,或是画龙点睛,或是呼应开头,或是发人深省,或是欲说还休等等, 客观上就能起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审美效果,给读者(阅卷老师)留下回味无穷的美感。因而增加作文的得分亮点,这样更便于你的佳作分数升高,脱颖而出。那么,“豹尾”该如何铸就呢?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里的句尾“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了”,有用作词尾的,也有用作句尾的。用作词尾的“了”,是动词“实现体”的标记,用作句尾的“了”,表示一种新情况的出现。至于“着”,就只有用作词尾,而无用作句尾的。用作词尾的“着”,是动词“进行(或持续)体”的标记。然而,在早期白话文中,以及现代某些方言口语中,不乏“着”作句尾的语言实例。  相似文献   

5.
【提示与教学建议】歌曲旋律活泼。歌词叙说小蝌蚪摇着小尾巴找妈妈的情景,告诉孩子大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教歌前,先让孩子饲养一些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外形——大脑袋、小尾巴和黑溜溜的身体,在水里摇着小尾巴游来游去,引起孩子的兴趣。紧接着可以同时教唱歌曲的一二两段,并提问: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在孩子们议论中教唱第三段。唱时第一段要活泼欢乐.句尾可加问句:“小蝌蚪,你要去哪儿呀?”第二段要唱得急切,句尾加问句:“小蝌蚪,你妈妈是谁呀?”第三段要唱得喜悦,句尾可问:“小蝌蚪,你怎么不像妈妈呀?”歌尾增加问句,一可增加唱歌的趣味,二能引起孩子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龚薇 《湖南教育》2023,(3):62-63
<正>所谓“甲方”,指的是提出目标的一方,而负责实现目标、开展具体工作的,则是“乙方”。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者、主导者和支持者,应扮演好“甲方”的角色,通过细致、全面的构思和安排,为学生搭建锻炼综合素质的平台,而学生,则应扮演好“乙方”的角色,提高自育能力,成为具体实施这些工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是+信息焦点+谓语+(宾语)的(宾语)”句子与“了”字句,有三点区别:“了”表示事件的动态性;而句尾“的”表示事件的静态性;“了”具有新闻性,其宾语是该句的信息焦点;而句尾“的”使宾语失去尾焦点功能;“了”的宾语可以是不定指成分;而句尾“的”的宾语必须是确指的内容。进而证明句尾“了”并非焦点标记,也不是表示过去时的时体主词,而是表达确认的语气词,而是对于已然事件的伴随信息的确认。  相似文献   

8.
兴国山歌是流行于兴国及赣南一带客家地区的山歌,在五、六十年代曾稍有名气,那时人们称它为“哎呀嘞”山歌。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角度研究兴国山歌,探索兴国山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革命音乐史中的地位和特殊作用,在目前来看尚属薄落弱之章。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索,以提供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和教学参考。一兴国县地处江西省的南部,是一个三面为山地环绕向中部南部倾斜以丘陵为主体的地区,境内主要河流有(氵剑)江和(氵岁)水。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只有少数畲族居民分布在该县西北地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属中央苏区,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兴国县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兴国“老俵”(老百姓),素有唱山歌的风俗和传统,他们在务农、伐林、撑船、放排等劳动  相似文献   

9.
商丘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从语音形式上来说“子”尾有两个变体,即发[tE·]和[nE·];在词语中的作用这方面,“子”尾也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即“子”尾附加在名词后面、形容词后面、动词或动宾词组后面;商丘方言中也有“儿”后缀,加在名词性成分或是其他成分的后面,构成名词,读时与前面的韵母合成儿化韵母。但在商丘方言当中词汇多带“子”尾,故儿化韵较少。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句尾“了”的语法意义所做的概括还不够全面和严密,通过对句尾“了”用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句尾“了”其实可分为两个不同的“了”,一个是侧重于表现事态现实性的变化义,另一个是侧重于表现事态真实性的确认义。事态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具有一致性,所以句尾“了”的变化义与确认义之间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存在中间地带,某些变化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确认义。  相似文献   

11.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常说:“善始善终”才算是一堂优质课。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之效果。同样,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因此,在当下的品德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外,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要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2.
开头和结尾由于在文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着特殊的功用,所以历来被作家所重视。古人就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些都强调了开头和结尾在文章结构中的地位。下面,笔者就自己平常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开头结尾的一些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功能句法中“主从关系”的若干问题,作者认为:(1)功能句法中的“主从关系”不同于传统语法的“主从关系”;(2)“主从关系”不妨看作是“内嵌”的一种形式;(3)小句复合体不是“高于”小句的句法单位,小句的成分可以由词组/短语体现(这个词组/短语还可以内嵌有同级的词组/短语或高一级的小句),也可以由小句体现(即小句平面上的内嵌);(4)韩礼德提出的“逻辑—语义关系”表示的是并列关系的小句之间的关系,不能全面概括内嵌小句与相关小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古人写文章在形式上力求做到“凤头、猪肚、豹尾”。而今这一观点已成为不少学生写作时的基本法则:开头追求语言的华丽,观点的新颖,中间材料典型,分析透彻,结尾以点代面,拓展内容,升华主旨。实际上文章不仅需要“凤头”,更需要“凤尾”。如果文章在结尾处,既有“豹尾”的简洁有力.又有“凤尾”的优美多姿,那么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文章结尾怎样才能收到如此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黎平县具有“天下侗乡第一县”和“侗族大歌之乡”美誉,黎平南部侗族大歌已名扬世界,黎平北部许多脍炙人口、各具特色的侗族民歌却鲜为人知,如:山歌、屋歌、酒令歌、哭嫁歌、拦路歌、孝歌、童谣等等。以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的演唱形式、唱腔特点、歌词形态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更好地感受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  相似文献   

16.
古人乔梦符曾说过:“作乐府亦有法,日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意思是乐府诗的开头应象凤头那样漂亮,中间应象猪肚那样丰满,结束应象豹尾那样有力。由此想开,我们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是否也应该有“凤头”、“猪肚”和“豹尾”。这里别开“猪肚”不谈,那么,在批评教育中,常见的“凤头”有: 由此及彼式。这是一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开场方法。教师要批评学生做错了的“彼事”,  相似文献   

17.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文章对《左传》中的句尾疑问语气词用计算机进行了统计归纳,其中“乎”字用得最为普遍,共计470次,约占全部句尾疑问语气词的68.12%。文章基于语料库对句尾疑问语气词“乎”的各种用法进行了归纳,并与现代汉语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漾濞少数民族山歌里有句歌词唱道:“好女莫嫁背阴坡,不作晒干活腌干。”歌里的“背阴坡”就是指地处苍山西坡的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在漫长的岁月里,“背阴坡”在山外人的意识里一直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地方。山歌旋律在群山间回荡,透出一股苍凉和悠远。在中国版图上,漾濞是一  相似文献   

19.
给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句中的“雨脚”作注,关键在于对“脚”字的理解。中学教材注:“雨脚,指象线条似的密集的雨点。”按,“象线条似的密集的”是对“如麻”的解释。此说实未注“脚”字。《中华大字典》:“光气射下者曰脚。如日脚雨脚之类。”此说认为“脚”是“低”、“下(从上到下)”的意思。但“光”可“射”,“气”不可“射”。季镇淮、冯钟芸等解释李贺《李凭箜篌引》“露脚斜飞湿寒兔”中的“露脚”:“言露珠滴下,犹如伸下脚来一  相似文献   

20.
“情景对话”题是中考英语考查的热点之一。本文谈谈“情景对话”题的考查内容及应对方法。(下面划横线的备选项为正确答案)一、考查考生对常用情景对话一般规律的掌握情况1.问对方“是否介意”的用语及答语犤考点说明犦甲方问乙方“是否介意做某事”常用“Would/Doyouminddoing/if...?”句式。若表示“不介意”,乙方可用“Ofcoursenot./Cer-tainlynot./Notatall./Notabit.”作答;若表示“介意”,乙方可用“Imafraidyoudbetternot./Youdbetternot./Betternot./Imafraidyoucant./Idratheryoudidntactually.”作答。[试题精选]1)(200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